烂片与演员

在烂片里寻找欣赏点是件颇为困难的事情,你会被迫审视电影背后的东西:导演在想什么,有什么外在的不可抗拒因素扭曲了影片本身,说不通的转场,匪夷所思的深情,缺乏铺垫的喜怒哀乐,全片蜜汁自信的氛围感,以及,郑重其事地要拍续集。
尝试去理解导演,他可能身不由己:要去取悦投资方,催眠自己拍出狗屎,同时亲自去烘培狗屎的外观,色泽,好欺骗电影素养薄弱的观众。或者有些导演都无法区分什么是狗屎,什么不是。满腔虚荣心和野心,最后都体现在了影片中角色浮夸的表达。
烂片中的演员承担的责任。
塑造极高的颜值。帅哥美女,让观众有欣赏的落脚点,当他们痴迷于角色的颜值,就不会对剧本太过苛责。
变得深情。既然剧本不知道在表达什么,那就用投入的深情来迷惑自己,扰乱观众。
理智地陷入疯狂。疯了,又没完全疯。剧本说这个角色疯了,但演员说服不了自己,还得演啊,那就浮夸,不想哭泣地流泪,局促地大笑,抽风地深思。
以前自己会对浮夸的演员不屑一顾,现在发现,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其他角色都很投入,他浮夸,那是演技糟糕;但在一个烂片里,所有演员都很浮夸,那就不一定是他的问题了。
脑补一些青春剧的场景,“我真的很爱你啊!”男主边说边失去理智,发疯是他表达爱的唯一方式。此举培养出一批善用暴力威胁的渣男,同样也吓坏了感情中的另一方。
如果一个演员足够聪明,他会拒绝糟糕的剧本,因为这会将他推入一个尴尬自愚的境地。蠢戏演的多了,对情感的把握会从敏感变为迟钝。当然,为了谋生出演烂剧无可厚非,但长久陷入这种泥潭,只能说是沉沦。
植入自己特色。我们可以看到,伟大的演员,即使在烂片里,也能保持出众。出淤泥而不染,好的剧本加这种特色,如虎添翼;差的剧本加这种特色,艰难救场。当然,不可能救回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出色的配乐,糟糕的剧本;出色的配演,糟糕的主演。
暴力,血腥,性。或许是社会压抑所造成的必然情况,这三部分只要搬上大银幕,就能吸引很多观众目光。虽然笔者想说,血腥也有血腥的美,av对性的刻画更是糟糕透顶。
拍烂片本身就是件难以说服自己的事,因为难以说服,行为就会变得不正常。马戏团的小丑是尽职尽责,烂片中的角色,是真正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