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舞剧《只此青绿》观后感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2021-11-16 18:45 作者:sissie1012  | 我要投稿

     

       不知何时,灯光渐渐褪去,青绿山水缓缓出现又退去,露出王希孟埋头画画的身影,展卷人突然看到了他,但转瞬间王希孟就消失了。古今交错的时空就此开始,展卷人穿越到了王希孟的时代。看剧之前,一直在想如何把一幅《千里江山图》以舞剧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未曾想编剧是以画作的创作过程作为主线,给大家呈现了一幅【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动人长卷。主角依然是传奇人物王希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只留下聊聊几句生平的天才少年,留下这幅画作后便狗带了,又有一说是在这幅画后,又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直接被宋徽宗赐死。不过,我认为后一种说法可能性真不大,一个年轻的皇家画院学生,没经过社会的磨砺,享受着皇家公务员待遇,受徽宗亲自指导,出去采风、游历,好歹有地方官员接待下吧,哪能看到民间疾苦。还是第一种说法让人信服,我记得2017年故宫“千里江山”画展,看过一副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临摹的《千里江山图》,这画家画完不久也狗带了,可见这反复勾勒上色需5遍的12米长卷能耗费人多少心血。
      

      【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则展现了“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作为一件画作诞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谨以致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及其创造者、传承者。

       宋徽宗是最早在书画上使用印章的人,宋以前印章多为铜质,刻字困难。展卷之后,紧随【问篆】篇,呼应了之前展卷人疑惑“画上那么多人的印章,为何独独没有你的?” 希孟答曰:“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整个剧情没有旁白,全靠演员的肢体语言表现,静多于动,但编排也挺通俗易懂的。有专业舞蹈,如希孟的独舞、与策展人的双人舞等等,希孟倒在策展人背上那个动作重复了多次,原谅我有一瞬间想偏了主题;也有具象模仿的肢体语言,如部分劳作场景无法用舞蹈语言表现,再加上服装道具等舞台的视觉效果补齐了这方面的遗憾。几个旋转舞台或同向或逆向旋转,表现了时空交错,场景转换;好比中国绘画的长卷形式,在卷收与展放间,配合着人们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在浏览中,经历着时间的流逝。总之,舞台展现方面足以让大家可以目不转睛的看完全场,不会觉得枯燥。

       舞剧的“青绿“一角,是整个舞剧的“灵魂”,是从画中提取出的意象,与展卷人、王希孟贯穿情节始终,介绍中写到:“青绿”——我静待画中千年,只愿以绚烂此身,成全时空的联结。【入画】后,“青绿”们组成画作的定格,再现了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层峦叠嶂,江河烟波浩渺的山水景象,仿佛让人超越了官能上的视觉享受,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境界。

       中国文化顶峰“造极于赵宋之世”,选择这幅大众熟知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舞剧主题,加上传奇少年郎英年早逝的背景故事也符合时代审美,要换一幅《江山秋色图》啥的,估计就编排不出这么一台有声有色的舞剧了。


舞剧《只此青绿》观后感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