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仪说秦王

2021-11-16 18:41 作者:生活记录账号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并不是张仪说的话,很多事情是张仪死后发生的,时间对不上。估计是作者刘向自己站在上帝视角编的。历史嘛,真真假假,关键要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重心不在鉴往事,而是在治道。

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言,不智。不忠不智皆死!劣臣谋士们有私心不给好的计谋,要处死。或者竟出一些馊主意,给出错误的判断形势,也要死!

说这些话的意思是,秦国明明可以提早二十年统一天下,结果有些劣臣不好好出计谋。导致战国多打了二十年的仗!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战争不好。

文中分析天下局势,秦国自商鞅变法后,1V1无敌。秦国赏罚分明,国内政治非常好,没有什么王室乱伦,臣子造反的事。相比其它国家,秦国一直以来,内部几乎没怎么病变腐烂。地势也好,军事制度的统治模式也好,说出秦国一堆优点。

齐国也曾经非常厉害,拳打楚国,脚踢燕国,还带着韩魏欺负过秦国。打了很多胜仗,有一统天下的势头,结果齐国输了一次就快亡国了。

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意思说兵法打仗很重要!刘向的理念也算是尚武,暴力。和苏秦的价值观差不多。刘向出身皇亲国戚,对事情肯定有独特的见解,难道世界的本质是强权主义?

刘向认为秦国的谋臣做错了三件事。

第一,打魏国时,兵临魏国国都能把魏国灭了。结果退兵了。

第二,白起把楚国打趴了,楚王都弃皇都(郢都)跑了。屈原也跳河了,临死前还写了首《哀郢》,《哀郢》内容很经典,大概如下:

浮过夏水之头而西行兮。

回首不见故都之门墙。

怀伊人难诉我心之哀伤兮。

路漫漫不知归于何方。

借风波送我于江水之间兮。

水茫茫天地一流殇。

《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临死前做出了这首仿制《哀郢》,屈原也好,沈一石也罢,都是表达国家的内部问题。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朝中一直特别乱!所以国都被灭了,但秦国又退兵了,留了楚国一口气。要是顺势把楚国灭了多好?

第三,就是长平之战,白起明明可以把赵国灭了,结果范雎因和白起不合,劝秦王换人!导致赵国又苟活三十多年,文中骂了范雎知而不言,不忠。

主要就是这三次错误的选择!还讲了两个鸡汤故事。

第一件事,武王伐纣。纣王有百万的军队,行军喝水能把河水喝枯竭!但武王三千士兵就灭了商纣王朝。这故事有点太励志了!

第二件事,三家分晋。春秋末期,晋国内乱分裂。智伯带着韩魏两家想把赵氏打死。结果赵氏宗族晓以利害,劝韩魏一起把智伯灭了。后来晋国分裂成韩魏赵!从此进入战国时代!

最后希望秦王要杀伐果断,利用远交近攻,先把能灭的国家全灭了,后一统天下。最后还用死以表忠智之心!

刘向用上帝视角写的很好!要真是某位谋臣所说的话,那他太厉害了,格局视野太大了,像玩游戏开挂一样。




张仪说秦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