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账“城际”之幕后
特别说明:Yaolan实际上并没有对动态长评畅聊有明显区分,总体是字数超过223字或大量图片超过9图或不便在动态上说明的,因此标题并没有专门提及,望能理解。而幕后会有专门说明。格式类型可能会有所调整,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敬请留意文集系列:畅谈长谈和幕后


起初有这个想法,说来也离奇了,在看过几个视频,想着用这种标题来命名,视频中比如说这篇视频会气死XXX,专栏我想照葫芦画瓢。后来发现。。。。实际上也可以把我自己气死。不光是气死,还是争论不休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出现重庆因为“单轨”和“轻轨”这种前者标准,但是却惹怒当地人的后者习惯反过来怒怼的情况。也就是说起初的灵感源自于某些人认为的“劣质整活视频”,却成了《他到底是什么?怎么叫都有点尴尬的“城际”》文章的开始,一个起源,也是个意外惊喜。

编辑初期:约2021年左右
实际上我当初原标题是《城际?城轨?轻轨?还是跨市地铁?》后来发现,倒是适合本篇正文部分内容,但不适合标题,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个总结,混乱的问题还是需要系铃人解决,而这个系铃人呢?目前不清楚最终是谁,这一方面需要时间去观察,在最初的过程中由于变化较大,以至于很多次都在大改文章中度过。
发布前夕:2023年4月中旬
本来计划是在这个时候发的,结果一个意外,不得不推迟。同时,我仔细研究往返深惠的路线中,发现有个致命缺陷。由于容易与标准火车行程冲突,急事赶路要选,会面临一旦出错,会有难以挽救的风险。我曾经想过几个行程方案,其中就有火车+城际线的方案,由于奇葩的国铁车站命名导致的割裂,让人很难选择。比如深圳站到惠州的汽车总站,火车行程第一段(深圳站至东莞东)需要事先购票,毕竟标准的火车购票方式只能这样,不然只能看运气,因为标准火车根本做不到既买既走。至于后续是否有行程推荐,完全不确定。
而城际段(常平东至龙丰)事先购票呢,就怕时间太短了,因为完全是独立车站,以至于预订时候容易出现行程冲突(这个是12306的机制,防止两个及以上的列车车次过于极限换乘而设定的,初衷虽然说很好,但对于这种“城际”线路来讲,影响较大)。特别是返程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订的太早也不行,太晚更不行。而现场购票就添加了更多不确定性,比如说突然调图后车次降低、部分列车不停靠所选的出发/到达地车站导致有无法前往特定车站的风险。这些情况可不是“为啥不早点去”能解决的。也是因为这些原因,Yaolan已经对城际没有任何信心,地铁又不像地铁,高铁又不像高铁,普通火车又不是,还运营的一团糟。还不如等跨市地铁这个看似不切实际的东西,尽管稍微有点搞笑,但实质上是无奈的表达,一日不可能去铁路化,就一日不会停止期待跨市地铁。
在2023年4月17号。由于赶时间,再次上了莞惠,发现目前的运营方式,真的是必须要改变了,至少实名制必须取消,别找什么借口。令人尴尬的是,在西湖东站本市短途客除了Yaolan本人外基本上无人上车。票价必须改变,不改变等于死亡,就算不是地铁票价,至少要符合当地消费水平的起步价,5元起步价对于一线城市来讲,还能“接受”( 5元实际上也差不多是分水岭了,无法完全判断是否合理,具体还是按城市来算)。但对于惠州这种二三线城市,并不是很适合。起步价3元或4元就差不多了。

发布之后:这篇文章起初的灵感,到实现,难度不小。而且持续了大概两年左右,变化很大,越拖着发就越要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尽快发布。毕竟未知会影响这篇文章的时效性,比如说之前所谓的上个月6月底能移交开通。
偶然间在图书馆发现的《市域快轨发展研究及技术分析》这本书中,居然发现更意外的部分,市域快轨到底谁什么?是铁路还是地铁?答案是:互相都不认可。这与我写的专栏有点相似呀,区别是连专业人士都有异议,看样子这类问题也不罕见,只能说在一般人视角中是不不常见也不关注的。市域到底是铁路还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要是没能解决的话,估计是第二个翻版重庆轻轨单轨之争,也可以说是主导权的争夺。


尾声:实际上Yaolan自身对于铁路兴趣度没有这么高,也只有地铁是这样。后续我看有无机会去说为何会这样?不过,就算对铁路的兴趣度不高,倒是不妨碍留意那些没有发挥作用的线路,或许还有机会使用上。幕后是尽力回想当时为什么要写,大概原因等,还有一些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