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地球又要被“毁灭”了?

地球,人类的伟大母星,万千生物诞生又灭绝的地方。
同时,也是各类作品中衡量个体实力、衬托黑恶势力的绝佳素材。
因为在作品或预言中被毁灭太多次了,对这类桥段我们似乎已司空见惯。

嗯嗯,什么?你说你又要“毁灭”地球了!?
脚抖麻袋!!
先不管你是要创作还是脑洞过大,
有想过你是用了哪种方法么?
小行星碰撞,核爆炸,或者随便发个能量波?
赶在大喇喇的毁灭前,让我给你提供一些素材吧~

地球毁灭的几种方式
来看看对地球产生威胁的脑洞吧~
比起各类主角或反派的逆天战力,我等普通人要毁灭地球还是异想天开。
不过,理论总是有的,这值得我们参考。(你是认真的么?
脑洞一、Black Hole


看,多简单暴力的方式,一个黑洞!
只要我们能够靠近,接下来就都它包办了。
前提是,咳,靠近它?
视频提到的大型黑洞“人马座A*”距离地球26000光年。
等到接近,指不准人类都在和外星人领结婚证了。
当然,也可能有科学家还未发现的黑洞存在于距离地球不远的地方?
总之,记下来,可供参考。
脑洞二、反物质

啊~如雷贯耳,天绝地灭的反物质!
我们听说过如反物质推进器,反物质炸弹,或某人唱歌产生了反物质的言论。
如视频所说,一枚回形针重量的反物质,它的湮灭将等同于两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但可惜的是,以现在人类的技术,反物质的生产成本与储存都是极困难的。

脑洞三、希格斯玻色子


理论上,当希格斯场进入超密度状态,所有原子级物质都将被分解,只剩下氢原子的存在。
不过,希格斯场发生改变所要消耗的时间,可能要比广告中的钻戒还要久。
如视频所说,我们只需等太阳吞噬地球万亿年后,希格斯场便会变化到能让物质分解。
哼,这可是阻止复活连根拔起的毁灭啊,完美!
脑洞四、太阳碎片

“嗯,我爱你,爱到想把月亮带给你?”
“听腻啦,我想要更炽烈些的!”
“那,把太阳带给你?”
艾玛,真晒…
如果说上述事件都离我们太遥远的话,那太阳在一定程度上就很接近了。
科学家推测,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膨胀到接近地球的地步。
但这还是要等太久了,不如主动些,带一部分太阳(等离子体)回来吧?
先忽略我们是怎样安全带回的,来看看成功后,房屋大小的太阳碎片是如何摧残地球的吧。

根据视频得出,视素材在太阳的不同深度,从浅至深的作死程度分别为:
色球层(Chromosphere):破坏等级接近于12公斤的TNT炸药
光球层(Photosphere):25公斤的TNT爆炸能量将以热能的形式绽放,波及到的一切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浆体冷却后生成无危害的气体,飘渺如烟。
辐射层(Radiative Zone):密度压力极大,带至地球会极速膨胀,威力等级堪比热核武器,城市及周遭一切都会因此毁灭,但好处是不会有任何辐射残留。
太阳核心(Core):威力相当于40亿吨的TNT,半径三百公里的一切均被焚毁。冲击波的震荡将在地球上反复来回,大气会充满尘埃,进入冰河期。
看来,除了环保无公害外,一小部分的太阳核心只大概会影响地球生命的生存难易度。
而要更进一步对地球产生威胁,我们需要带回、或者模拟制造出更大的等离子体。
说爆炸就是艺术又对环保很讲究的同学,对,这个素材很适合你。
脑洞五、地球哟,给我停止吧

什么,上述方式都有些看腻了?那来个另辟新径的吧~
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呢?

脑洞六、灭绝生命

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是毁灭地球。
毕竟就地球角度,我们与其他生物就犹如皮毛中螨虫一般的可有可无。
但对坚持破坏生态百千年的我们来说,这似乎是最容易完成的“成就”?
忽略成本和时间,方法有很多种。

灭绝生命勉强能算是毁灭了地球的一小部分,
但脆弱如我们,应该会比其他许多生物先一步嗝屁吧?
嗯,我对水熊虫就超有信心的(
结论:
综上,除非能牵引天体,或有神一般的能力,
不然人类要毁灭地球就是痴人说梦。
嗯,或许还是用发波的方式来毁灭地球会更省力一些?

真不过瘾,站里的游戏视频可以满足你的想象。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要吐槽:小编多大仇,怎么老想着要毁灭地球?

真要说为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了蔚蓝而洁净的地球呀!(滑稽
好吧不扯了,这其实是一篇与地球相关的科普来着。
底下不毁灭地球了,你们能看完么?

有关地球的小百科
近代,科学发展使我们对这颗行星了解甚深,以至后来,我们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它的存在。
但随探索视界愈发深远,与宇宙那广袤无垠的荒芜黑暗相比,
我们越发觉得这颗养育了我们的星球是如此的美丽而又神奇。
地球的诞生、组成与变迁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块岩石上又薄又湿润的一层上,我们称这块岩石为:地球。
众所周知,地球的早期和其他行星一样,并不适宜生存。
那么,它是如何变化成我们现在所熟悉模样的呢?

测量地球
相对地球巨大的本身,再巨大的人类造物都微乎其微。
甚至就连拥有最高峰的喜马拉雅山脉,对地球而言也仅是微微的起伏而已。
如此广阔而又巨大的星球,我们是如何对它进行测量的?

地壳运动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古人常借此来描述时间的力量。
“沧海桑田”,这往往被用来指那些缓慢却有极大、甚至有些颠覆了的变化。
如今的我们了解板块运动及其大致原理,但我国各地域的组成来源,你会感到好奇么?

有关地球的奇怪问题
总有些关于地球的奇怪问题让我们瞩目,但同时也是不错的科普。




地球之最
说到地球之最,大家一般会想到什么?
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或者最长的河流,我们都有些许的了解。
想看到与寻常不同的景物,想对未知进行探索,
对这些“之最”之地的绝景与生态,我们总会发出惊叹。

世界的屋脊

最古老的洞穴

最高瀑布


海洋的深处

最冷与最热的地方

辐射最强的地方


离开地球
生存的忧虑,及远离依赖之处的不舍

随着一些环境问题的凸显,失去唯一家园的忧虑也正愈发强烈。
不过……我们并非是忧虑“失去”,而是在忧虑“不再能适应于此”吧?
无法否认的,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利己主义者,
因此,离开地球去寻找新的资源与居所,应该会是未来的必然之举。
观测者:搜寻新居所

自成功将生命送入了太空后,我们对星际移民的研究与畅想便从未间断。
但我们是如何进行寻找与判定的呢?

设备技术:前进的努力
脱离地球的重力束缚,在天空遨游,
这是我们自古以来便一直渴望的事情。
如今,人类已触及了天空,
但在我们所认知的天空外,那关于宇宙空间的遨游,仍只算是起步阶段,
而我们正不断磨炼着自己的航天技术。

思乡之人:可还能再回?
当技术与路线都已完备,唯一欠缺的条件便将是我们自己本身。
不妨想象下自己正处于离开的途中吧:
苍白的机舱,窗外是黑暗虚空,
唯一的夺目蓝色——地球,正在你的视野中逐渐缩小,
这将是十分漫长的旅途,
将来很长的时间里…亦或是一生,你都只能在影像中再见到它与它其上的一切。
时间流逝中,享受过美好的人终将难抑自己的渴望。
生存的条件,适宜的环境,这是地球赋予我们的关于何为美好的认知,
蓝天白云,鸟鸣花香,绿茵如浪……
我们,会不断渴望着。

提及于此,看来仍需说到这绕不开的、对大家来说不免已经老套了的提议,
“尽可能减少资源的铺张浪费吧。”
这不是只为了环保的口号,
更是为了让我们与自己的“母亲”相处得再久一些。
编辑:知道你们太长不看的抠鼻墨影
泛科文内容自荐邮箱:kejiqu@bilibili.com
过往专栏: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