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以为从上海回老家,生活会变好。没想到,老家同样不肯放过我

2022-03-24 18:54 作者:中国基建报  | 我要投稿

最近上海疫情严重,不少人已经快撑不住了,撑不住的原因,并非是在家里待着无聊,而是不出去上班实在是没收入了,但是生活的压力却依旧很大,租金、固定开销等都并没有因为疫情而缩减。

那么,既然撑不住了,很多人索性选择躺平了,回老家算了。回老家,没有大额的租金开销,吃喝也比在上海便宜不少,即使工资不高,依旧每个月可以剩下来一大笔钱,那么看似幸福的回老家,你就一定能幸福吗?

接下来,我分享两个例子,它们都非常有代表性,且都真实发生在我身边,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虽然回老家,开销降低了,但是他们的心理上,饱受折磨。


01

小陈的故事

小陈是我家楼下红中介的业务员,同时也是门店的Top Sales之一,业绩一直很稳定,而且非常不错。

2021年上半年,随着121新政出来后,市场上,明显成交量不足,到了5月份后,市场明显从火热转为平淡,而且大有朝着冰封的迹象发展的趋势。

从三月中旬开始,小陈便已经没有单子了,只有红中介一个月2650的底薪了。这个收入,既要覆盖吃喝,同时又要支付房租,哪里承担得起,而从2018年中开始做业务员的小陈,还没经历过完整的上海楼市的牛熊周期。

从四月份开始,小陈便已经心灰意冷,在25号拿到最后一笔红中介佣金后,小陈便选择了离职。


小陈是四川南充人,所以,小陈选择了回到成都去做X唐的门店业务员。了解西南的朋友都知道,X唐在成渝是十分狼性的团队,来了就是合伙人,来了就是店长,而X唐的主营业务以推一手房为主。

2021年7月,我去成都休假,在那里约了小陈,并让他带我去看看房子,顺便也了解下行情。

在带看的路上,小陈和我说,“捞米老师,我来了两个半月了,依旧没怎么开单了,看似我是上海出来的,本可以把上海的经验降维打击成都同行,事实上,我想多了。”

“成都这边的竞争,甚至比上海还要激烈的多得多,非常的卷,主要是客户数不如上海多,跳单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团队,也没有合作精神,彼此撬单自己同事的单子,而且拖欠工资严重。”

2021年国庆后,小陈给我发了个微信,告诉我他回来,回到了老东家,只不过在宝山的门店了。

用小陈的话来说,原因很简单,还是上海这个地方好,同事相对团结,体系完善,公司管理合理,同时客户也多,也更容易赚到钱。

02

刘先生的故事

刘先生今年36岁了,是我前公司的同事,汽车行业销售经理,收入大概在25-30k之间,发15个月。

由于种种家庭的原因,刘先生一家决定回到保定工作,在汽车行业混了10多年,总归在圈子的帮助下,去了一家保定的主机厂,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长城汽车。

而刘先生,也从乙方变成了甲方爸爸,从销售变成了采购,同时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他进入新公司后,便负责了内饰采购。

但回到保定后,虽然工作也轻松了,同时生活开销显著降低,但是刘先生依旧不开心。

用他的话说“虽然工作生活压力小太多了,但是人际关系复杂了,原来一封邮件就可以把工作的事情分工明确,但是现在却不行了,同事内部都有一个小的门派,似乎推动任何工作没有过硬的私人关系都有些难,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下属和领导的关系及其及其难处,官味儿很重。”

“生活中,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一定要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这样你24小时都是幸福的。原来不理解这句话,现在理解了,”刘先生说,“说实话,我有点后悔来保定了。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我,又能怎么样呢。”


03

写在最后

以上两个例子,对我的感触很大。

回到老家,只会更卷,相比于上海,赚钱更难,机会更少,你不会快乐。

虽然生活压力减轻了,但是,你的心理压力可能更大。

当然,适合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捞米地图 淘屋)

原以为从上海回老家,生活会变好。没想到,老家同样不肯放过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