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盗无自出

2021-09-22 00:44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盗无自出

          《墨子·尚贤上》



【原文》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是其故何也?


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


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今译】

所以古代圣王管理国家政务,总要表明,说道:“对不义的人不能让他富裕,不义的人不能使其尊贵、显贵,不义的人不能予以信任,不义的人不能与之交往、亲近。”


因此,国内的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后,都退下来在下边计议,商量说:“当初我们所倚仗凭借的是富贵的地位,今天君主治理国家举义不避贫贱,提拔行为合乎道义仁义的人,不避开和嫌弃地位贫贱的人,那么我们就不可不为义,而行仁义,做合乎道义的事了。”


为君主所亲信,亲近的人听到后,也退下来在下边计议,商量说:“当初我们所依赖倚仗的,是与上有亲,为君主所亲信,关系亲密,现在君主治理国家,举义不避亲,提拔行为合乎道义仁义的人,不避开和嫌弃关系疏远的人,那么我们就不可不为义,而行仁义,做合乎道义的事了。”

处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后,也退下来在下边计议,商量说:“当初我们所依赖倚仗的,是离君主近,在君主身边,现在君主治理国家,举义不避开不在左右身边的人,提拔行为合乎道义仁义的人,不避开和嫌弃离自己远的人,那么我们就不可不为义,而行仁义,做合乎道义的事了。”

 

远处的远离君主的人听到后,也都在下边计议,商量说:“当初我们因为遥远而无所依仗,现在君主治理国家举义不避远,提拔行为合乎道义仁义的人,不避开和嫌弃远处,那么我们就不可不为义,而行仁义,做合乎道义的事了。”


一直到荒远偏僻的臣子、子侄、国中百姓、四周周边城邑中的群众,四野的农民听到后,也都竞相行仁义之事,争着做合乎道义的事。


这是什么原因呢?


墨子说,这是因为:君上所以使用臣子,所藉以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一种方法;臣下借以侍奉君上,所藉以得到君主任用的,也只有行仁义一种途径。


好比有个富人,这个有钱人家修建了一座四周有高高围墙的深宅大院。


严实的院墙修好后,仅在高墙上只开了一扇小门。


一次,一个小偷溜进门,进到家中去了。


主人关闭上那扇门他进来的门,捉他,小偷没有逃出去的其它门路,无从出去,便无处可逃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在上面的抓住了要害,得其要领。


 


【赏析】

本文选自《墨子》中的《尚贤上》,主要阐述治理国家尊崇贤能,选举贤能,任用贤能的重要性。


古代圣王治理国家,采取“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近”的原则,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远,举贤不避疏,把德行和才能作为任用官员的标准,授予他们职务和处理政务的权力,能者上,无能者下,这种原则对于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墨子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主张统治者打破血统门阀界限,从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给他们地位和权力。



“盗无自出”须防止政出多门,堵塞一切漏洞。喻指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坏人就难以钻空子


盗无自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