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个理由你一定不想承认
现代社会,无人不累。
无论是坐拥万贯家财,还是身无立锥之地,每个人都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感到心力交瘁。
有人说,人之所以活得累,一半是缘于生存,一半则是缘于攀比。就像当下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当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一样。
小吃摊上的一家三口在起早贪黑地忙着应付生存问题,他们的累,肉眼可见。新中产全职太太顾佳所千方百计挤进的富太圈,则一天到晚忙着金钱地位上的炫耀和攀比,她们的累,同样肉眼可见。
实际上,无论是生存还是攀比,都只是人活得累的两个普遍形态。而剧中钟晓芹一家所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失衡和错位,才是导致人活得累的根源。
确切地说,真正让你感到累的其实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由“沟通”导致的、你对于外在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1、绝妙的“巴别塔”
很久以前,因为一部名叫《通天塔》的电影的关系,偶然知道了“巴别塔”这个奇妙的概念。
当时就觉得,仿佛遇到了真理。
然后一直到现在,依然这么觉得。
那么到底什么是“巴别塔”呢?
度娘的解释是:巴别塔指的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
根据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正是因为上帝刻意阻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路径,于是人类便再也无法抵达美好的天堂。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极其绝妙的隐喻。
所谓“天堂”,象征着人类向往的幸福、美好、快乐。而人类原本是有机会获得这一切的。但仅仅因为“沟通”的受阻,这一切便都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是的,无法真正“沟通”,才是人类所有痛苦的终极根源。
虽然之前曾有人说:“人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但事实上,无论是所谓的“无能”还是所谓的“愤怒”,其实都是一种“沟通失败”的结果。
当个人价值无法与他人或群体的价值建立有效的沟通时,人就会被定义为“无能”。
当个人情感无法与他人或群体的情感建立有效的沟通时,人就会产生“愤怒”。
而当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诸如此类的“无效沟通”、“失败的沟通”的时候,我们便不得不像接收纷至沓来的罚单一样,应接不暇地遭到越来越多负面定义和情绪的连续暴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罚单”越来越多,我们终于也越来越不堪重负。我们能不累么?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错位和失衡?这一切难道真的不能避免么?
按照《圣经》的说法,一切都是上帝在“捣鬼”。
这同样是种隐喻。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质上就是一门玄学。
2、累的根源
是的,尽管有点令人失望,但真正的、完美的“沟通”,的确是不存在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很多人大概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正因为人与人在各自感受和经历上的差异,在感受和经历上的无法“共享”,才必然导致人与人在“信息”的传递和接收上,根本不可能实现完整精确的对接。
无论我们的语言有多么考究、多么精准,无论我们的表达有多么认真、多么尽力,我们传递给他人的“信息”,在别人接收到的时候,终归是有所缺失和遗漏,甚至是有所扭曲的。
这种“信息”的缺失、遗漏,或者是扭曲,便从根本上注定了我们与他人的沟通不可能绝对完美和精准。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做到不“扭曲”,很多时候就已经算得上是一次有效的沟通了。
但即便如此,即便只是不“扭曲”,很多时候也并非一件易事。
原因就在于,每个人作为各自独立的个体,必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而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决定了信息的“扭曲”必然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常态。
关于这一点,电视剧《三十而已》当中的陈屿和钟晓芹夫妇可谓诠释得淋漓尽致。
婚后的陈屿除了上班工作,便几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养鱼这件事情上,对其他的事情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也压根儿不曾在意妻子钟晓芹的感受和看法。
在他看来,这就是婚姻该有的样子,两个人各行其是、互不打扰,这没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需要改变。
但从妻子钟晓芹的立场看来,却是自己在陈屿那里的存在感分明不如一条鱼。这种平淡无味、毫无波澜的婚姻状态,哪还有一点夫妻之间的亲密和爱意呢?

一个认为“正常”,一个接收到信号的却是“冷落”。一个认为“自在”,一个捕捉到的却是“不爱”。
“信息”被扭曲,沟通的失衡和错位便由此产生了。
如此一来,情绪上的“罚单”便也立刻如约而至。
而这个“罚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累”。
身体上的疲惫可以通过休息、娱乐来缓解和调整,而心灵和精神上的疲惫很多时候却极其难以释放和排解。
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所谓“心累”,往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累”。
要想不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尽可能地减少“沟通”带来的误差和错位。
然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一种情况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3、沟通的陷阱
当我们跟别人的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有种情形我们每个人一定都非常熟悉。
那就是我们每每都会认为自己是最委屈、最有理、最正义、也最该愤愤不平的那一方。
我们很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沟通上的不通畅、不愉快、不和谐,完全是他人造成的,完全是他人的过错和责任。而我们自己,往往并不在谴责和追究的范围之内。
哪怕事实并非如此,哪怕其实错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
为什么?
因为人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善于“自保”的。
在某些对我们自己不太有利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无意识地为自己开脱和辩解,甚至强行将自己的一切合理化。
通俗点说,也就是非常善于给自己“洗脑”。

当我们在脑海里不动声色地对自己多说几次“我没错”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会信以为真。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新闻上报道的“坏人”即使在自己干的坏事完全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们却仍然可以振振有词地宣称自己光明正大、并没有做错什么。
因为在他的内心当中,他早已完完全全地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合理化。在他自己为量身定制的逻辑里,他已经完美地实现了道德和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洽。
而这种道德和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洽,恰恰正是加剧沟通问题的一大误区。
是的,对于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总能“自圆其说”,总能为自己找到合理的、或者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
但所谓“自圆其说”,终究只是“自圆”,只是在自己的内心形成了某种形式上的、虚假的圆场和满足,但对于别人、对于自己以外的外在世界来而言,非但没有任何说服力可言,甚至还如同“掩耳盗铃”一般可笑和滑稽。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方面用谎言和辩解将自己保护起来、将事实的真相隔离起来,同时另一方面却也无异于将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让自己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越发格格不入、越发各自为阵,最后也越发难以启动正常和有效的沟通。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所谓的“沟通”,其实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因为我们总是“对”的,我们也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
所以每每与他人产生争执和不快之后,我们往往都会理直气壮地拉上朋友义愤填膺地吐槽和声讨别人的不可理喻。
而事实上,对方又何尝不是拉着朋友在同样义愤填膺地吐槽和声讨我们呢?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得不警惕:所谓“自我即正义”,也是导致我们活得累的一个重大误区。
生而为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始终都处在接收与传递信息的“沟通”关系之中。
“沟通”质量越高,我们人生的“甜度”往往才会越高。
正因为如此,如何将不可能完美的“沟通”尽可能完美地“沟通”起来,才是对于每个人智慧的极大考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