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64)

2023-01-19 11:03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片 1.4.2-05】雷管(Detonator· Rip Rockets·1993)转自外网

  1993年,NERF于裂箭系列(Rip Rockets·1993、1996)旗下发表了两款奇形种压射式发射器,雷管与通条(Ramrod·Rip Rockets·1993)

  值得一提的是,裂箭系列旗下共有5把发射器,其中3把为压射式发射器,这使得该系列成为最接近“完全由压射式发射器组成的系列”这一荣誉的系列。

  雷管可以看作是导弹发射器的迷你版本,其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外置沾粘弹,可额外装载1枚老式外置沾粘弹。

  雷管,与通条和爆破之锤(Blast Hammer··Rip Rockets·1993)为最早的发射老式外置沾粘弹的发射器。

  雷管的发射管与发射器之间依靠铰链连接,这使得其可以固定在几个角度上,以防止发射时发射管移动。铰链使得发射管在0°和90°之间旋转,当90°时,发射管可以卡在发射器上的卡扣上,已固定。

  发射器的发射简单粗暴,将推杆拉出后重击推杆头部使得其快速的推动气泵内的空气进入发射管产生瞬时气压,推动软弹发射。

  虽然资料网站上说,雷管被设计为在桌面上发射,但笔者并不认为其有设计保险使得发射器只能在桌面等平面上发射,笔者认为手持在空中,也是可以发射的。

  通条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外置沾粘弹,可额外装载3枚老式外置沾粘弹。

  通条是NERF历史上最简单的发射器之一,简单到没有任何弹簧和阻止非标软弹发射的设计。玩家使用时就像是在玩可以发射软弹的注射器,后拉推杆,快速前推,使得推杆推动气泵内的空气进入发射管形成瞬时气压,发射软弹。

  通条唯一的亮点是气泵下方有三个夹子,可以装载三枚老式外置沾粘弹,但奇怪的是,NERF只为本发射器配备了3发。另外考虑到,玩家需要持握气泵发力,所以这种在气泵下设计载弹夹的设计非常失败,玩家通常都不会使用这个会损坏软弹的夹子。

  雷管与通条可能为2020年的知名发射器上勾拳(Uppercut·ALPHA STRIKE·2020)的前身,相对于上勾拳,没有复位弹簧和空保的雷管和通条更加原始。

【图片 1.4.2-06】转换烈焰(Switchfire·Nerf Action·1994)转自外网

  1994年,NERF在NERF行动系列旗下发表了两款压射式发射器,分别为转换烈焰和球弹炮兵(Ballzooka·Nerf Action·1994)

  转换烈焰采用两种发射管发射两种截然不同的软弹,发射球弹时采用内置弹匣式载弹,载弹量3发,发射弹道球,发射老式导弹时采用燧发式载弹,载弹量1发,发射老式导弹,可额外装载2枚老式导弹。

  转换烈焰的特色在于,可以通过更换发射管来发射两种种不同的软弹,这与同年的由拉拉米发表的超级2000极为相似。

  当发射弹道球时,玩家可以往发射管内装入最多三枚弹道球,采用变径原理,一次发射一发。由于这款发射器存世太过稀少,所以没有资料提及弹道球模式下的发挥如何,诚然,笔者并不看好这款发射器,因为他的前辈们的表现都十分糟糕,而即使以现在的能力,设计师依然无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其运行时依然会出现故障。

  发射老式导弹的发射管很有意思,与老款的不同,其采用的是包裹导弹的样式,诚然,设计师开了槽使得尾翼能够露出以不至于发射管过粗。这种设计也意味着其只是为了与弹道球一样看起来也是发射管发射,实际上,老式导弹的气密依旧是发射物包裹真正的发射管来实现的,这即保证了正常发射,又可以提高对老式导弹的加速时间。有趣的事,从转换烈焰仅有的图上来看,老式导弹发射管还集成了两个载弹夹,使得发射器可以额外装载两枚老式导弹。

  从最新的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转换烈焰并没有装载发射管的设计,他的两根发射管本身就是并联在一起的,无论使用哪根发射管,两一根都会链接于发射器之上。

  这把发射器在NERF世界中极为稀有,原因在于其发射时会有高几率使得发射筒与软弹一起飞出,造成安全事故,这使得其被迅速下架。

  球弹炮兵采用内置弹匣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弹道球,单发,可连发。

  球弹炮兵拥有5根发射管,以弹轮样式排列,每根发射管最大可以装载3枚弹道球,但奇怪的是,发射器只附带了10枚弹道球。从盒子,以及内构来判断,在玩家后拉泵气把手时,弹轮旋转,前推泵气时每次每根发射管只会发射1发球弹。从此来看,发射器应该也是依靠变径设计来实现单发发射的。虽然资料网站没有提及实际的表现,但对比之前的几款发射器,笔者并不认为本款发射器可以很好的实现单发发射。

  球弹炮兵是先驱者时代中,压射式发射器的巅峰,其有着无人能比的5管15发的惊人载弹量,同时发射器允许玩家连续发射其中的球弹,无需手动旋转弹轮,这让新时代那些燧发式压射式发射器自愧不如。

【图片 1.4.2-07】旋转烈焰 (Switchfire· Rip Rockets·1996) 转自外网

  1996年,NERF于撕裂火箭系列发表了一款有着奇怪造型的发射器,旋转烈焰。

  笔者一直怀疑,设计师等一系列相关人员都喝多了,才能让这样一款异形生产发表。

  旋转烈焰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2发,发射老式外置沾粘弹,可额外装载一枚老式外置沾粘弹。

  旋转烈焰的发射很简单,后拉泵气握把,快速前推,推动气泵内空气进入发射管形成瞬时气压,推动软弹发射。旋转烈焰一次只会发射一枚软弹,发射另一枚软弹时,需要手动旋转弹轮。出现这种尴尬的操作的原因是因为发射器小到无法使用棘轮等使弹轮旋转的装置,而2发弹轮看起来也没有必要使用自动旋转装置。

  旋转烈焰看起来非常奇怪,整体有各种随性的曲线组成,就像是小儿涂鸦之作,毫无设计感,在1996年发表的其他发射器面前更是显得奇怪无比,即使放在先驱者时代最早的几年中,也显得十分的格格不入,笔者十分不能理解为何NERF要发表这样一款敷衍的发射器。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6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