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调查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宝堰镇乡村调研小分队调查报告
摘要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世界仍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发展仍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不确定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第一产业,仍是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国家发展的基本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如今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观察乡村振兴的进展与成就,亲身体验农业与乡村生活,传播先进科技文化卫生观念,切实感受农业发展。我们小组深入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体验农业生产生活,传播科学理念,感受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发展成就。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一、实践背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做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社会问题是关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课题,应当一直把处理好“三农”社会问题是为我们事业的重点,落实农业乡村振兴方略。如今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果显著。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小组前往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开展“三下乡”活动。
二、实践意义
为了观察乡村振兴的进展与成就,亲身体验农业与乡村生活,传播先进科技文化卫生观念,切实感受农业发展。我们小组深入乡村,体验农业生产生活,传播科学理念,感受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发展成就。以乡村和社会为课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对党的政策的正确认识,坚定学习报国的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三、实践主题
基于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的脱贫攻坚、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观察
四、调研形式
1. 走访调查农民农业经营状况。
2. 亲身体验农业活动与农村生活,感受乡村发展。
3. 探访红色遗迹,学习红色精神。
五、调研过程
我们小组以基于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的脱贫攻坚、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观察为主题,主要活动为亲身体验农业活动与农村生活,感受乡村发展、走访调查农民农业经营状况、探访红色遗迹等。我们七天的活动概要如下:
第一天:我们小队成员先集合后,坐车前往宝堰镇西华山村。我们到达了寄住点后,我们分工打扫卫生。之后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先熟悉周围环境,并依据实地情况,对接下来几天的计划做出修改。
第二天:我们前往附近的军民水库进行当地水资源调查。在一旁的告示牌上,我们了解关于军民水库的一系列信息,对周边村庄、农田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之后我们依据地图和自己的地理学知识对这里区域的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三天:我们前往山中进行林业资源调查。依据一旁的告示牌并拜访当地护林员后我们了解到储备林的主要树种是樟树,柏树,杉木和毛竹。我们认识到了保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也初步了解了护林相关的林业政策和对于经营林业的农户的补贴政策。
第四天:我们小队参与并体验当地农民的采茶活动。我们在初步学习后参加采茶活动,切身实地的感受到农民工作的辛苦。我们后来还了解农民出售茶叶等农产品的途径与现存问题。
第五天:我们来到镇上调查镇上的现代化发展状况。了解了如今城镇现代化的形势。下午我们采访我们所寄住的房子主人。了解了如今农民的生活状况。
第六天:我们来到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学习此处的红色历史。通过学习纪念馆内充珍贵历史图片和文物,学习到新四军的奋勇抗敌精神,仿佛回到了那个全民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
第七天:上午对这次实践活动进行简短总结。下午收拾行李离开时间地点。小队成员梳理社会实践成果,剪视频,撰写实践报告。
六、调研成果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就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如今,经过顽强努力地在各方面贯彻生态环境保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早已产生举世瞩目的成就。[1]我们小队重点分别在水文资源和林业资源上进行了观察调研。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水文资源方面,宝堰镇与荣炳镇主要由军民水库、大坝水库以及周边其他小型水库共同为区域提供稳定的淡水资源。同时宝堰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背靠丘陵夏季易由暴雨引发洪灾等自然灾害,也是靠丘陵地区的这几座水库调蓄雨季径流,以防止洪水对区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威胁,保证了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的稳定进行。在林业资源方面,区域内丘陵地带分布有大片林场,为丹徒区长山林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业资源丰富。同时也有国家储备林区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我们的调查来看,宝堰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宝堰镇17个村先后获评康居示范村或美丽宜居乡村,该镇也被评为“江苏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结合“渔光互补”等绿色产业,实现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
宝堰镇作为丹徒区南部的农业重镇,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建设成效显著。大批高效高标准农田,依托电子商务拓宽销量。随着“宝堰干拌面”“岳家酒坊”制作技艺被列为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优质农产品得到广泛销售。
同时,宝堰镇的旅游业发展也富有成效,在2022年被评为江苏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通过宝堰美食节等活动,用传统美食、文化底蕴等旅游资源等吸引了大批游客。然而在我们看来,镇内的旅游环境还尚有欠缺,缺乏游客中心等旅游设施建设。
由于我们在某些方面技能欠缺,我们在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中的计划策定与实施尚有不足,导致实践活动仍有一定不足。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队收获颇丰。我们不仅体验到了新时代现代化乡村风貌,还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实践技能,了解了农业活动的不易,也增强了我们投身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