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一些碎碎念,懒得做杂谈视频(我自己其实也更习惯通过文本表达),就当分享一下我自己评价音乐时候的一些思路想法吧。 宏观来看我个人的态度是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本质都是通过艺术化抽象化的媒体语言去表达传递某种内容,可能是传递某种情绪或者价值观,可能是单纯艺术层面上的追求,也可能就是简单的想让人觉得好听好看或者让人动起来。这些不同的内容之间是否存在高低之分,可能因人而异,也因此就会带来一些争议。我自己的观点是,内容本身应该参与到作品评价的因素当中,但不应该产生过多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 音乐评价我觉得会有很多争议的来源其实是音乐比较复杂的属性。比较其他艺术形式来看,首先像美术,文学这样的形式,这些形式从传统意义来说往往是简单的单一媒体形式作品,就是通过文本或者简单的静态的视觉化的语言来表达,同时从动机形成到构思到创作最终到最后的作品完整实现产出,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因此在内容以外的评价的时候会首先角度相对简单,例如文学作品只需要分析文学层面的东西,也会更关注创作者个人经历。而像电影戏剧这样的形式,往往是复杂的多媒体形式作品,电影中不仅仅是镜头语言,还包含台词这样的文本以及配乐这样音乐形式的媒体参与,同时在作品实现产出过程中需要导演,编剧,演员等等多名角色参与实现,这些角色很难说靠一个人包办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因此评价的时候会更加复杂,例如配乐台词在各自音乐文本层面上如果做得更好或者存在问题,也会给整个作品的最终呈现带来影响,同时这样类型的作品评价时也不那么会关注参与者个人层面的东西,例如演员只会讨论演技,不会讨论他生平经历这些东西。而音乐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音乐或者说声音本身作为一种媒体,它可以被一个人只用音乐语言来创作并演绎,它也可以复杂化多媒体化,像我们日常听到的歌曲,会有文本性质的歌词,会结合其他媒体形式变成一场表演,而像这样的音乐作品我是觉得它不是简单的音乐,而是以音乐为主体的多媒体作品,因此评价时如果有歌词,那歌词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肯定会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歌词作为文本有它自己的评价体系,同时也不能孤立地去看歌词,也要把它放到作品里去看。而关于是否要引入创作人本身的经历我自己的想法是不管作品是一个人完成还是多人参与完成,我不喜欢掺杂过多创作者的因素在里面而更看重作品传递出来的东西,了解创作者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但我不想因此就对作品本身的评价产生影响。 上面这些简单来说我个人评价一个作品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一个是你作品有没有很好地把作品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前者的评价体系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认知,后者则是构成作品的艺术元素本身层面的东西,音乐的音乐性,歌词的文学性等以及各元素之间的配合还包括一些艺术层面各种主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具体的比重其实是模糊的动态的,见仁见智,归根究底还是唯结果论的东西,想让评价的更加接近真实的情况还是得多听多看多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