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干货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硕617/828上岸经验分享
一、自我介绍
各位考研学弟学妹大家好,我是成功上岸2023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的洲洲,有幸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感想和经验。我的本科在中山大学,因为向往更好的物理学平台而决定考研。在选择院校时,清北如今已不招收考研的物理系学生,在华南五校中,复旦上交的研招网显示竟只招寥寥数人,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大心脏才敢走这独木桥;相对而言,拟录取人数17,物理学评分A+的中科大显然是性价比最高且不那么卷的选择(其实我们这届最终录取的人数有五六十个,是远超研招网显示的17个的,这让我后知后觉了一件事——研招网上的信息只有考试范围是对的,其他信息一律参考往届)。
毕竟是称得上top的物理学,在备考阶段,就算是最自信的人也难免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怀疑,所幸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现在回头看来考中科大的难度多多少少有点被妖魔化了,如果能把量子力学和普通物理学得扎实一点,是不需要题山题海的魔鬼训练的(科大题目虽然难,但是架不住他的录取分数低啊,而且像这种顶尖高校都不歧视本科出身的)。
最终我的初试分数是395,排名第二;科大的复试可以说是比较特别的——特别的轻松。只要初试分数过了310,主打就是一个好说话;今年中科大的复试没有刷人,复试表现再糟糕也不会把你踢了,最次就是发配到联合培养的上海光学研究所(简称上光所,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份美差)。

二、院校专业考情
1、学校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天文学系、工程与应用物理系和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组成。建校之初,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张文裕、钱三强、钱临照、彭恒武、马大猷、朱洪元等人曾在各系担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现任院长沈保根院士,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党委书记陈向军教授。在最近一轮的学科评估,仅有北大和中科大两所高校的物理学评为A+。素有千人一院士的美称。
2、专业概况
专业代码:070200
专业科目:物理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7普通物理A、828量子力学
全日制学制:3年;学费:0.8万
3、考试大纲及科目
初试:101思想政治理论100分、201英语一100分、617普通物理A总分150分、828量子力学总分150分
三、初试备考经验
1、初试复习时间安排
(1)预习阶段(1月-3月)
初步了解教材知识点。
(2)基础阶段(4月-10月)
分析真题,了解命题点,进行地毯式学习。
(3)冲刺阶段(10月-12月)
保持做题题感,认真背书,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4)考试押题(12月)
保持良好心态,轻松备考。
2、专业课备考建议
首先要明确一点:专业课>公共课
不是说公共课不重要,而是专业课太重要了,掉以轻心的话考出两门不及格是很有可能的;
有别于复习好几轮的模式,理学的专业课更推荐一遍就学懂、学深的复习模式;这是因为理学的专业课是一以贯之的,各个章节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没有搞懂啃透,而是寄希望于以后补救,那么势必会导致后面的学习内容也浮于表面
可以学得慢,但一定要学得懂。
3、公共课备考建议
(1)政治
推荐最后一两个月再复习,不要开始太早,不然性价比很低。
政治考纲包含部分: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史,其中马原最为重要,回答大题时的各种哲学原理出自这里,马原部分可以选择看知识点。
历代考研人的亲身实践——其余的背肖四就完了!
(2)英语:
朴实无华背单词就可以了,app推荐:墨墨,背得快可以选择考研5000词,想偷懒背核心2000词也大差不差(因为考研的英语不含听力,也没有太多结构性的技巧,因此只要单词认得分就不会太低)。
Notice:
1.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考研英语的真题上,做最近两三年的熟悉以下结构就好了;
2.得益于网上成熟的作文模板,英语的大小作文可以速成。
4、备考建议
单词:我从暑假开始用app背单词,算是开始得较慢得一批,每天只背100-150个,但是我会坚持把每个例句都念出来,这样很能加强预感,例句里得长难句也会尝试自己去结构。
专业课:每个教材章节结束的习题我都会一个不落的做完,尤其力学和量子力学,很能启发思考;遇到想不懂的问题时,不要轻言放弃,多让它再脑海里过几遍,有时明天一觉醒来就非常神奇的能够理解了
动手:我的手边是常备A4纸的;有的人觉得只有做题时才需要自己动手写,更有甚者觉得做题也只需要动一动眼神,这些都是不对的。将公式复现出来,是理解消化很重要的一步。再一天的学习开始时,我经常会回顾昨天学了什么,并将公式自己推出来,这并不简单,推着推着就会发现“欸?怎么推不下去了”,这时再会看教材就能做到真正的查漏补缺。
5、参考书
《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考纲书目)
更优的教材选择:《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Third Edtion , Griffiths 或《量子力学概论》,第二版,格里菲斯
《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陈鄂生,刷题用,一本量大管饱

四、复试相关内容
1、复试时间线
初试成绩公布:2月21日
复试分数线公布:3月17日
复试名单公布:3月22日
进行线下复试:3月23日-3月24日
录取名单公布:4月2日
2、复试形式内容
(1)复试形式:线下复试。
(2)复试内容:
笔试:考试方式:闭卷,满分150分,时间为3小时。范围是1.高等数学(单变量和多变量微积分、级数和微分方程)(50分) 2.科技英语翻译(30分) 3.大学实验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三级)(20分)。
整体而言十分甚至九分的简单,稍稍复习可过。科技英文翻译如果读过任意一本英文原著的话,基本是不会怕的,物理的专业词汇并不多,见过几次就熟了,这也是我推荐《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Third Edtion ,Griffiths的原因之一。
面试:自我介绍+口译科技英语+老师提问。
3、成绩构成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满分100分,面试满分200分,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3。
最终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外语,复试成绩占比50%,即:最终成绩=(初试成绩【不计政治、外语】÷3+复试成绩)÷2。
4、复试具体流程
面试流程:
(1)自我介绍:
内容:自我介绍(不同细分专业有不同要求,有的要求英文,有的可以中文)
流程:打完招呼就开始
(2)专业水平测试
内容:口译科技英语
流程:抽取试题,2min准备时间后,先朗读一遍英文,然后口译成中文
综合情况考核
互动问答形式:毕业论文、研究生规划、物理学基本素养、与细分专业有关的问题等。
5、复试准备经验
总的来说面试部分大家充分的准备起来问题应该不会太大,所以面试部分大家的分差也不会太大。大家可以提前多练习练习,把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稿子在考官面前自信的背出来,不要紧张。
五、寄语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考研中科大,不可谓不是一场磨练,要走完这段路,需要的是坚持,需要的是不断的从坠落中生。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只顾风雨兼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