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王乔治三世没拍好的马屁与乾隆皇帝自大的回信

2022-02-11 18:38 作者:名著与历史  | 我要投稿

提到乾隆皇帝绝对避不开马嘎尔尼访华,也是喷乾隆的一个点,认为乾隆自大,觉得自己多牛等等。尤其是乾隆让马嘎尔尼带给英国国王的回信,更是显得吹爆了的感觉。具体乾隆为什么不给别人吹这个牛,却要给英王吹这个大牛呢?当时的清朝可不只和英国有来往,和沙俄,和法国等国,都有来往。为什么和这些国家没有出现这种事情呢?

在马嘎尔尼出访前,英国国王也带给了乾隆皇帝一封国书,当然,国书内容如果是你吃过饭看的话,最好还是别看了,容易反胃。先来看看英国给乾隆皇帝的国书内容:

我乔治三世代表大不列颠、爱尔兰和印度,祝中国大皇帝万岁万万岁。只有您才配治理天下万万年。

我知道中国的地方太大,管理的百姓也多,皇上您操心天下大事,不但是中国,就连外国,都要您去保护,这些国家都心悦诚服,皇上您太操劳了。

如今全球各国都说,世界上只有中国大皇帝统治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所有人都心服赞美,所以我也越来越神往。皇上,今年是您的八十大寿,我向您进献贡品,盼您能体恤我们。

这个够雷人吧,够恶心吧这马屁拍的,再者说拍马屁能是白拍的吗?人家是要东西的。下边我们来看看,当时马嘎尔尼除了这封马屁国书以外,另外给清政府(乾隆)提出的六项要求:

1、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2、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3、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4、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5、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6、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看到这六项要求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南京条约的内容。为了方便对照,附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马嘎尔尼提的第三条和第四条)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马嘎尔尼提的第一条:重点是天津;第二条)

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

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马嘎尔尼提出的第五条)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马嘎尔尼提出的第六条)

通过这两个内容的对比,多么的相似。准确来说,马嘎尔尼的要求更为丧权辱国。如果对照一下,大家能发现,马嘎尔尼提的要求里面有天津。想想天津离北京的距离。不得不说英国人真的是非常了解当时的海岸线。上边列的地点基本上成为了后来战争的交战地点。这些地点完全就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如果当时乾隆痛痛快快的答应了条件,真不知道现在会如何评价乾隆。

当然,俗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你给我带礼品,我也回礼品,你给我写国书,我给你回信。回信是不能随便回的,毕竟是给国王,这个时候,天朝上国的心态爆表。当然了这封信拿到现在来说,成了一个笑话。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扬我国威的一封国书。要不怎么体现出堂堂天朝的虚荣心呢。

附带乾隆回信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

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

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饰,天朝亦不肯强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驻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断难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视。即如从前博尔都噶尔亚(葡萄牙),意达哩亚等国屡次遣使来朝,亦曾以照料贸易为请。天朝鉴其悃忱,优加体恤。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前次广东商人吴昭平有拖欠洋船价值银两者,俱饬令该管总督由官库内先行动支帑项代为清还,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尔国亦闻知矣。外国又何必派人留京,为此越例断不可行之请,况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

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贯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谕,并赐赍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

特此敕谕。

脱离时代,看书信,无论是英王还是乾隆,一个恶心,一个自大。他们都是各怀鬼胎的主。尤其是英王,本以为拍个马屁就能捞点好处。结果空手而归,毕竟那时候不会因为你拍个马屁就给你好处。乾隆这边呢,本以为自我吹嘘一下,你们就乖乖的不来这边闹事,没想到半个世纪以后,英国用铁甲舰敲开了清国的国门。再一次将这个要求提出来,还附带了2100万元的赔款。

现在很多人都拿着乾隆的回信来嘲讽,却很少提背后的故事。当然背后还牵扯更复杂的故事。比如英国支持廓尔喀骚扰边疆等。这些乾隆能否知道,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主政西南的福康安和和琳肯定知道廓尔喀背后的势力。至于他们会不会将信息上呈乾隆就需要更多的史料挖掘了。



英王乔治三世没拍好的马屁与乾隆皇帝自大的回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