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设备总结

其实2022年年末就开始整理和记录了,拖延症造成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文中所有“今年”都代表2022年
前言
今年主要的设备体验主要还是在单块上(毕竟音箱和吉他是比较低频购买的物件,当然也还是买了!)。今年的最大感受就是商家都在想着各种法子“新瓶装旧酒”,大厂的创新层面可以说几乎没有,但操作都很风骚让钱包根本没有抵抗力。

个人的偏好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如果看过去年那篇应该知道),唯一的变化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于80s、90s的传统金属更添一分青睐了。
音箱
Orange OR15 + Orange 112 cab
去年种的草今年终于还是入手了,尤其是听了5T老师之前对于Orange各个系列的一些阐述和讲解之后,再加上Matt Pike,Jimmy Page老师常年/早年现场曝光以及Boris、Marcus King的持续种草,可以说对于SSD、Hard Rock爱好者是绕不开的一个牌子,今年正巧在海鲜市场上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价格果断入手。Orange对于中国的吉他爱好者们其实也可以说非常不陌生了,很多晶体管入门产品非常有性价比且十分易得,厂子好像就在嘉兴。但其实这是一个英国的非常牛逼的音箱品牌,而说到Orange就不得不提SSD神器MATA/Green amp了,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句话就很难在这里给各位讲清楚了。总结性发言:Orange的上限很高,音色太有局限不受主流待见(对某些金属党来说缺乏必要的清晰度),现在大部分产线在中国所以可能对于一些逼苟来说也觉得不是很高大上。

Orange对于老炮来说最心水的当然是OR120了,但显然是不太易得以及就算得到了也没有施展它的场子啊,那Made in China的OR15就是非常好的平替了!不过在家用环境下,真的还是太响了(对于那种无脑叫嚣电子管100W+412才牛逼的键盘党我真是无语),Gain基本开不过12点。另外底噪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大,但上了稳压器以及换了一根hifi的电源线之后,降噪效果明显,且从降噪功效来看电源线>稳压器,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底噪烦恼,不妨先换一根电源线试试,100元以内绝对可以解决你的大部分问题(如果不能,可能你管子老化了,该换了)。

值得注意的是,OR15经历过非常多的版本,最早国产的版本好像是没有特别的区分的(一个版本卖全世界),但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对国内发售的专门版本了(特征在于前面板开关处的中文,音箱背后各标识的中文版本),包括近年的Marshall好像也是同样的套路了吧。我这次淘到的还是最早的纯英文版本,至于音色上有没有差别因为没有对比就不太好评述了,但Orange这个厂子是以电路设计为长的品牌,用料在好的线路设计面前就是弟弟,所以我觉得大家不用特别担心。

效果器
Ibanez Ts9 40th 周年/Mason Creamdrive/Maxon Blackdrive/Visual Sound drivetrain
Ts9其实是1981年问世的,电路和效果器外观由当时Mason的工程师田村進设计,设计的初衷是做出一款能够像BOSS OD-1和MXR Distortion +在当时一样风靡市场的产品,但其实当初卖的不是很好,1985年就停产了,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包括Ts9在内的Ibanez效果器在1992-2002年之间也一直由Maxon工厂生产,这种合作形式更多是基于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区别于我们常常听到的OEM(Original Entrusted Manufacturer,即“代工”),但我相信Ibanez对于这些Maxon ODM的产物是有绝对的所有权的。

2022年Ibanez在推出过35周年、40周年版Ts808和30周年Ts9之后,今年不负重望推出了40周年的Ts9。配色思路上和40周年Ts808基本一致,由绿变红,不知道限量多少块,看编号应该是给了四位数的空间。

另外一方面,Maxon在2021年与Godlyke割断了海外代理商合作关系,在2022年由欧洲的新代理商 Filling发布了基于Maxon OD9的两款真正的限量产品,分别是限量250块的Blackdrive和限量400块的Creamdrive,仅在欧洲地区发售。对于这些2002年与Ibanez合作结束之后的Ts类效果器,通过查看电路可以看到与Ibanez Ts9对比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主要是对于原版电路做了一些元器件的删减,这也恰巧验证了2002年之后Maxon已经失去了所谓制作同样Ts电路效果器的“合法性”,可以看出这是Maxon的一种妥协。但从实际的音色来说,个人更喜欢Maxon再一次修改后的Ts9/Od9,至少对于Ts这样中频过于泛滥和音染过强的单块来说,能做出适当调整并非一件坏事。

最后推荐一下Visual Sound的drivterain吧,基于Ts电路但可以分别调整高频和低频,和Digitech的Bad Monkey有点类似的Ts做法,但相信我drivterain的素质远高于他们,至少在我的心中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形容,你只有亲身尝试之后才能体会,有个小Tips是一定要稍微关小一点你吉他上的Volume,再去调整drivetrain上的增益度,会找到一个非常天籁的Point,Ts9干不过他,相信我!但比较可惜的是Visual Sound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已经倒闭了应该,Garagetone是2009年推出的比较"下沉"的系列(电路板我看过了100%贴片哈哈哈哈),祝大家可以在二手市场找到价格不错的,虽然长得丑,但绝对真香警告!

最后的最后,奉劝大家一定不要迷信JRC4558D,这只是一个放大信号的芯片,ts音色的影响靠的更多是所谓的对称削波电路设计,从元件上来说锗二极管和电容的作用可能更大点,有那点功夫折腾设备还不如练下琴。
T-Rex Alberta/Mudhoney/Comp-Nova/Tremster
今年的一大收获就是终于凑齐了T-Rex建厂初期在丹麦手工制作的四大金刚,分别是Alberta过载、Mudhoney失真、Comp-Nova压缩和Tremster颤音。

相信这四个系列对于国内的玩家来说都不陌生,素质可谓非常不俗,尤其是基于808电路的Alberta和基于Rat电路魔改的Mudhoney了。但能遇到初代丹麦原厂的版本可谓难度比较大,因为大部分都是早年仅在欧洲发售的产品,且产量相对比较稀少(每个型号在1000块左右)。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左下角的恐龙logo商标和每一个型号名称下面“Handcrafted in Denmark”的明确说明,相对于国内常见的台湾生产版本来说,丹麦原版元件会更加所谓的“发烧”(其实是和当年能采购到的元件有关),全部都是分立元件,100%手工制作(其实只要是分立元件的电路就是手工焊接/制作的)。从音色上来说,对比了新老版本的Mudhoney和Alberta,可以说在Mudhoney上差异算比较大,老版本的失真度和清晰度会更大,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元件取值不同造成的差异。


T-Rex这个品牌创立于1996年,在2019年倒闭过一次,现在品牌虽然还是“复活”了,还在原先的创始人之一Lars Dahl-Jorgensen的主理之下,但整体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感觉。作为同为丹麦著名的声学设备厂牌,T-Rex与TC Electronic也有着讳莫如深的“合作”关系,通过观察电路可以确认TC Electronic Vintage系列下的Overdrive和Distortion与T-Rex的Alberta和Mudhoney是一样的东西。


JIM DUNLOP PSF30 Screamadelica Fuzz Face
为了庆祝Primal Scream那张著名的《Screamadelica》唱片发售30周年,Fender推出了墨产的主题吉他,而Dunlop推出了纪念款的主题Fuzz Face,以“捞一笔钱”(据说当年这张唱片的音色中应用到了Fuzz Face)。但其实这一块就是Hendrix那块现售大蓝饼重新换一个外壳涂装 而已。官网没有任何介绍,也没有收录其中,可能也觉得这么搞不太地道吧?但有一说一,Hendrix大蓝饼在Clean Up能力、音色素质、音色可控性上来说,还是一块相当不错且易得的Fuzz Face,非常适合Fuzz入门。鉴于这么标志性的涂装和可以预见的生产周期不会太长,对于Fuzz爱好者入手趣味性和收藏性更大(但可惜的是,国内正规渠道没有发售)。



One Control Honey Bee OD 4K Mini
号称BJFE Honey Bee二十周年纪念款。其实本人对于BJFE不是很感冒,感觉这个牌子只在东亚地区受到追捧(对,我说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隔壁的日本),但貌似也只在民间很多“土豪”的板子上出现?你很少能在大师的板子上,尤其是现场的板子上看到BJFE,这是为啥呢?

BJFE感觉已经做不下去了,继疯教授、熊掌之后,现在感觉有种被One Control贴牌的感觉,由于对于BJFE不是很感冒,没有深究这些复杂的关系。
对于这个块的感受,说实在的,确实素质是在线的,由于也没有原版所以不好对比,但整体非常amp-like,我看油管上很多up主的测评都说是基于supro音箱,由于也没有supro音箱(不过话说现在的supro音箱和之前页老师那个时期的supro也是完全两码事,大致可以理解为汽车界的“宝沃”,由于篇幅原因就不展开了)不好评价,听上去确实很顺耳,但总体来说没啥记忆点,给人一种平庸的美女的感觉吧,不知道这个比喻恰不恰当。

个人感觉BJFE这么受国内"土豪"的欢迎,也是有一些原因的,在家用这种小音量下确实这个单块能给你很好的听感以及非常amp-like的触感。另外有一说一,One Control的做工是我目前接触到的所有效果器品牌里最好的,外壳应该是铝合金的,加工精度非常高,给人非常高工业标准的感觉,而且这么小的体积还能放入电池真的很牛逼,漆面的质感也没的说,颜值100分(没买红色限量版也是因为金色更好看呐)。
Electro-Harmonix J Mascis Signature Ram's Head Big Muff Pi

又是一款纯收割爱好者钱包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与EHX近几年出的Ram's Head Big Muff Pi在电路上是一模一样的,他们俩的区别仅仅是涂装上的不一样,但值得说道的是这是我印象中EHX出的唯一一款“签名款”效果器。

至于为什么EHX会给J Mascis这个国内99.99%吉他手都没有听说过的人物来推出公司首款官方“签名款”效果器,个人觉得还是有原因的。首先就不说Dinosaur Jr.在国外的知名度了,最最重要的还是J Mascis从出道至今的音色100%与Big Muff关联在一起,他本人也是这个世界上Big Muff 第二版(即Ram's Head)最牛逼的收藏家,家里有一柜子的Ram's Head,什么颜色的羊头都有,无论在什么场合介绍自己的rig,那颗精挑的Ram's Head永远是音色核心。

说到J Masics为什么收藏山羊头的“瘾”这么大,还是与其早年设备被盗的经历有关。早年的J核心音色来源于一块70年代的Deluxe Big muff,但不巧这个块在一次演出后被偷了,J只能临时借了一块Proco Rat继续后面的演出,但无论是他自己还好朋友都觉得那个Tone非常的不对。在那个信息不通畅的年代想要再搞到一块比较少见的停产单块还是比较难的,J本人也是花了很大的代价(用一个70年代元年的Music Man箱头与某个人交换的)才再次获得了一块Deluxe Big Muff。当然,J的主力音色之后还是由第二版的Big Muff(因面板右下角有主理人Mike Matthews的抽象形象,非常像一个山羊头,所以被称为Ram's Head)作为标志性的失真而闻名,也是为了防止稀有型号设备再次丢失而作为back up,J开始搜集Ram's Head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据J说所有的muff音色都不是非常统一,没有一块和他现在板子上的那块他认为“最好的”那块一样。

LEO NOCENTELLI CRY BABY® MARDI GRAS WAH
今年Dunlop其实出了很多新的Cry baby,包括给JERRY CANTRELL和KIRK HAMMETT都出了新的签名款(但不知道为何国内就是没有代理卖呢?)。

Leo Nocentelli相对国内来说比较冷门,好吧,其实我也不认识他。买这块Wah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颜值实在太高了!紫色加绿色的踩垫,上面还有一朵金色的鸢尾花,乍一看这不就是佛罗伦萨的紫百合么?背面还有Leo Nocentelli本人的画像,颇有VOX picture Wah的感觉。

音色上来说,与Dunlop常见的偏重于中高频High Pass的Wah感觉非常不一样,音色取向上更突出在中低频的响应上,这个确实更有Vox Wah的感觉,果然是Dunlop的Picture Wah了?无论颜值还是音色都都很值得入手,但为啥这块国内代理也不做呢?

*实在写不动了,效果器的部分割了吧
琴
Charvel Pro-Mod So-Cal Style 1 HH FR
Charvel是80s金属狗绕不开的品牌,看似良家实际非常凶猛,就是那个味儿,你懂的。肯定有人会把C和Jackson来比,但毕竟大家的票子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就现在F家对这两个品牌的定位和定价,我绝对坚定的站在Charvel这边,原因大家懂的都懂。墨西哥,真良心货,手感一流,可切单,音色钮可以被全部切掉(这个很屌)。这个价位唯一做到不拆指板就可以调钢筋的Heel-Mount Truss Rod,二手6000左右你就可以买到售价20000+美产Jackson一样配置的Floyd Rose 1000琴桥(狗头)。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琴身有点重(不过这种类型的琴,不太吃琴体木材质量,拾音器给力更重要),还有就是如果是枫木指板由于完全没有上漆容易脏,不过用厨房用的那种百洁布是可以把污渍磨掉的。这琴是相对来说的“全面琴”,基本啥都能干。
对Charvel感兴趣的同学,直接看这个选购指南吧,非常全面清晰↓


其他
Fender J. Mascis Coil 30ft Guitar Cable
J. Mascis 今年出了签名款tele,签名款拾音器,签名款电话线,签名款背带。这骚紫的电话线,95%无氧铜材质,价格不贵果断入了。至于好不好用,也还没用,不好说,颜值满分。

拨片
现在个人最爱用的是Kirk Hammett老师的签名Dunlop,基于Jazz III顶部做了一个切角,看上去是个心型。握感上感觉如果对于大汗手来说更友好,与手指接触面积小了不容易粘连。过弦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更利索了,声音的反馈会更快一点。当然,这都可能是心理作用,但反正用了之后已经回不去Jazz III了。

另外就是说一说Matt Heafy这款暗金色的Jazz III,真的是我用过抓力最最最最最强的一款拨片了!Matt之前是Max-grip常规型号的Jazz III用户,那款我也用过,但这一款感觉貌似只是比常规款多了几个印花的汉字,但感觉完全不同,应该是制造工艺上或者材料上有什么差异。但过弦的感觉还是Jazz III的那种,但手指那边的抓力真的超级大,拨片几乎不会从手中滑动一点点。所以这个也不算推荐了,他是另外一种极端,看个人需要。

拖延症太久了,就这样吧。2023年关注下是否会有传说中的6弦Kaizen,其他的不抱太大关注,现在的琴指板材料真的越来越拉跨了,各种合成乌木,月桂木都已经出来,还拼命涨价,哎,不说了。最后还是希望今年可以收到价格合适、电压版本正确的EVH的5150III,祝我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