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军旗舰的集大成之作-纽伦堡
帝国军一直想将新型舰队旗舰的性能向伯伦希尔看齐,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伯伦希尔的超高性能是用金钱推起来的,10倍于威廉明娜级的造价就已经让总参谋部否决了量产的可能性,帕西法尔倒是达到了性价比平衡,因此可以小规模量产作为一级上将乃至元帅的坐舰,但如果要全面替换掉普通舰队旗舰的话,天文数字般的价格会让财大气粗的帝国军也难以承受的。因此设计师们迅速拿出了2种设计:基于伦贝克的埃斯塔拉级和基于伯伦希尔的纽伦堡级。

虽说是基于伯伦希尔设计的新舰,但纽伦堡级也只采用了伯伦希尔的纺锤型舰体和主炮设计,其余各处都是采用了各级旗舰的优秀设计,比如动力舱段及指挥舱段采用了帕西法尔的设计,机库及侦测设备阵列采用了约顿海姆的设计,挂架式推进器和间隙装甲采用了人狼的设计。可以说纽伦堡级是集帝国旗舰设计的大成之作。

战争的需要使得这些新式战舰一建成就迅速派往前线
纽伦堡的前部舰身和伯伦希尔一样,采用了纺锤型设计,出于造价的考虑,并没有使用新型复合装甲和反光束涂层。即使如此,纽伦堡的防御也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曲面装甲提供优秀的抗打击性,在首层装甲之下还覆盖着第二层结构装甲,即便敌方炮火击穿了首层装甲,也因为分散了能量而无力击穿第二层装甲。在第二次兰提马利欧星域会战中,受领本舰的拜耶尔蓝率领的舰队被罗严塔尔的直属舰队包围,在中级指挥官全数阵亡,甚至副司令官雷玛中将也战死沙场的情况下,纽伦堡凭借出色的防御坚持到了米达麦亚舰队的救援,不仅幸存下来,而且舰体未受到任何损伤,防御力之强可见一斑。武备同样采用收纳式主炮设计,因此本舰并没有设计通常意义上的舷炮。


反应堆安放在舰体中部,因为舰体尺寸的问题,安装的是比帕西法尔小一号的反应堆,即便如此也给予了纽伦堡澎湃的能源。只是因为舰体后部被机库占据了,反应堆的散热器被安放在舰体下方的水滴形舱段内,而帕西法尔的同位置则是安装了大型3D雷达。指挥舱段和帕西法尔类似,顶部同样参考了同盟舰艇的外置天线设计,安装了各类FLT通信天线、数据链天线等,值得一提的是,纽伦堡还安装了新型舰队管制系统,通过安装在顶部的多个圆盘状天线,纽伦堡可以实现与其他战舰的实时信息交换,甚至有需要的话还可以获取舰队中每艘战舰的实时状况,包括剩余能源,剩余弹药物资储备情况,受损情况和舰员疲劳度,同时还可以将实时更新的导航信息传送至每艘战舰。因为侦测器阵列被转移到了4个吊舱中,所以纽伦堡的第二舰体也相应的小型化,这里布置实弹武器舱段,比如导弹和轨道炮,以及物质仓库。


舰体后部是舰载机机库和发射平台,因为采用的是尤典海姆的设计,所以舰载机机库是半开放式的,这极大的降低了机师着舰时的难度,但是如果被敌军炮火直接命中的话,必然会增加纽伦堡级收重创的风险,对此的应对方式相当简单,时刻保持移动状态以降低被命中的可能性。而且就算是机库被击中的情况下,半开放式的机库结构也有利于将爆炸的能量传导至舰外从而减低对舰体内部的损害。在机库上下方也安装了与加尔加·法尔墨的相同的电磁场发生器,这个发生器的作用是产生电磁场约束推进器尾焰以防止王尔古雷起飞时被其灼烧。

在人狼级运用的挂架式推进器在实战中证明了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和战场生存性,因此纽伦堡沿用了人狼级的设计,左右各布置了一台大型推进器,不过推进器采用了全新设计,推力之大据说本舰的加速性可以和王虎比肩,在主推进器上下方各安装了一台辅助推进器,用于紧急机动或是在大气层内航行。侦测器阵列布置在推进器前面的4个吊舱中,其中一两个即使被击毁也不影响到战斗,而辅助推进器的进气口同样安装在吊舱中。因为挂架式推进器会不可避免的增加正面投影,所以每个吊舱都单独安装了护盾发生器,极大的增加了抗打击能力,同时基本舰体后部同高的推进器也可以帮助抵御来自侧面的火力。就算是整个推进器舱段被击毁,远离舰体的挂架式设计也可以防止战舰被诱爆。


纽伦堡级最令人惊讶的是舰体尺寸,舰长仅855米,舰高仅183米,舰宽331米。在如此小的舰体上采用了如此多的优秀设计,使得纽伦堡级毫不意外的打败了埃斯塔拉级,成为了新一代舰队旗舰。这也说明了帝国军的新一代设计思想和造舰思路已经完全成熟,而纽伦堡的建成并非终点,新一代标准战舰的竞争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