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双语】关于气候危机的尖锐商业问题(1)

企业必须进行重大调整,才能避免气候变化给世界带来的最大灾难性的后果。不过,你可能很难找到自己在这个过程里能够发挥的作用,甚至怀疑自己能否真正发挥作用。作为初级员工,或者小企业主,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有用吗?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能否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的措施付诸实施?这个星球似乎注定发生灾难,我们还能保持乐观吗?

安德鲁·温斯顿是温斯顿生态战略公司(Winston Eco-Strategies)创始人,商业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方面的世界著名专家。他的著作有《大转向》和《绿色商机》,并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在升温的世界保持弹性》。温斯顿为企业提供咨询,客户包括3M、杜邦、HP、英格索兰、强生、金佰利、万豪、百事可乐、普华永道和联合利华等。
《哈佛商业评论》向他提出了几个读者关心的关于气候行动的问题,还有一些我们自己关心的问题。下文是采访实录。
一、如果参与环保活动无法带来利润会怎样?
大家总觉得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就会增加成本。我觉得这个问题过度简化了。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碳排放,能够立刻帮你省钱,比如建筑和城市的照明改装。现在到处都在做这种调整。这样的措施很快就会有回报。现在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其实比以前低。
那么大家又要问,我们怎样才能转向绿色环保能源?或者问,因为碳排放成本更高,我们如何减少碳排放?首先说清楚,成本不会更高。我的意思是,很多方法都不会增加成本。我们会在长期投资方面做出选择,改变供应链的生产方式,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公司制造产品的方式,抑或产品服务于消费者和客户的方式,减少其碳排放量。做这些事情需要研发,需要创新,但这是投资,不是成本。我们一直纠结于这个字眼,觉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成本。但商业里一切都是成本。这是一项投资,就像公司为营销、研发和员工的投资一样。
建立低碳的繁荣社会是一项投资,而且就目前来讲,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二、我是小企业主。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大公司的事吗?
大公司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我经常被问到关于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应对可持续问题的方式,都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值得讨论。你知道,从一方面来讲中小企业采用的战略其实跟大公司是一样的。你也知道,减少碳排放,或者说减少碳足迹,可以帮你省钱。企业利用公司运营的方式和价值观吸引人才,而企业生产的产品令这种吸引人才的方式更加可持续。
小企业和大公司的差异,很显然,在于两个关键杠杆领域。一个是供应链,大公司可以支配供应商,小公司做不到。但小公司可以跟随本行业内对供应商提出了要求的大企业。第二个是政治影响力,小公司没有像大公司那样的政治影响力。
但小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小公司通常很灵活,可以迅速行动,而且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创新。我把这种优势称为异端性。小公司可以提出更为尖锐的问题,质疑本行业的本质。大公司提出的非常有趣的可持续新技术,往往来自其收购的小公司,抑或是向小公司租借或获得授权的。小公司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我觉得这就是小公司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可以抗击气候变化吗?
我有经济学学士学位,也有MBA学位。我信任商业,也信任资本主义。但我们不可避免地用错了资本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在某些非常重要的地方出了毛病。资本主义的一部分是自由市场。我们姑且算是拥有自由市场。但我们其实在补贴某些东西。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给市场注入资金——于是几乎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市场。
历史上最严重的市场失灵是,我们从来没有为碳排放定价,这意味着燃烧矿物燃料、将二氧化碳排到大气中的行为一直在影响我们——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幸福,摧毁经济。我们没有为碳定价,这就是市场失灵。
因此我认为,如果可以给碳排放定价,并且大胆涨价,就可以利用市场和竞争协助解决气候问题。但资本主义也有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性。资本主义让资本、金钱和利润向着社会上层流动,数十年来一直如此。以前的资本主义不受束缚,那时我们还没有采取措施,比如向富人多征税或者打破大公司垄断之类的。假如不对资本主义加以限制,就会造成许多问题。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好的方法。但我们必须纠正资本主义的问题,让更好的资本主义为我们每个人牟利,让世界繁荣发展。
四、怎样的观点能够说服企业领导者采取行动?
理论上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是利用电子表格和全面分析来制定商业决策的。但事实证明,我们凭感情用事的频率也与根据事实做决策的频率差不多。领导者总会有一种直觉(这就是他们能赚很多钱的部分原因),哪怕并未掌握详实全面的数据,也觉得我们应该以某种方式行事,或者转向某个战略方向。
所以我在针对CEO的研究中问他们,促使他们关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我发现他们的确会列举出我一直在研究的商业意义,不过好像排在第三或者第四。他们大致明白这个问题对于商业的意义,觉得需要把这一项列出来,但其实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跟孩子聊天时的动情时刻,孩子很可能是千禧一代或者Z世代,还有跟年轻员工交流,或是近距离地看到热带雨林,看到冰川的融化。促使这些CEO关心可持续发展的是他们的个人经历。他们既要有这份心意,又要动脑筋想问题。头脑和心灵两者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