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空间站最重量级的1次交会对接!“神十四”乘组人均居住面积翻倍

2022-07-25 18:10 作者:轻舟一号  | 我要投稿



北京时间2022年7月25日03:13,“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自点火后495秒星箭分离算起,整个快速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2小时42分。7月25日10:0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的到来,是空间站任务向前推进的重要一步,中国空间站迎来了最重量级的交会对接,迎来了最长的状态,“神十四”乘组人均“居住面积”实现翻倍。



最重量级的交会对接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此前的任务中,最重量级的1次交会对接当属2022年1月8日手控遥操作实验进行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当时,目标飞行器是由“天和”(起飞质量22.5吨)、对接于“天和”后向端口的“天舟三号”(起飞质量12吨)、对接于“天和”径向端口的“神舟十三号”(起飞质量8吨)组成的3舱船组合体,合计起飞质量42.5吨,而“天舟二号”起飞质量为13.5吨,二者的交会对接是1次10吨级与40吨级航天器的“对撞”。



到了“问天”上行,交会对接的质量上升了一个级别。此时的目标飞行器由“天和”(起飞质量22.5吨)、对接于“天和”后向端口的“天舟四号”(起飞质量12.6吨)、对接于径向端口的“神舟十四号”(起飞质量8吨)组成的3舱船组合体,合计质量43.1吨,而“问天”则是世界现役最大的单体载人航天器,起飞质量达到23.2吨,二者的交会对接是1次20吨级与40吨级航天器的猛烈“对撞”,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迄今最重量级的1次交会对接。



最长的中国空间站


“问天”实验舱上行以后,中国空间站组成2个主体舱段和2艘飞船组成的4舱船组合体,其中,“问天”对接于“天和”前向端口,“天和”居中,“天舟四号”对接于“天和”后向端口,“神舟十四号”对接于“天和”径向端口,构成一个新的“T”字构型。在组合体轴向上,“天舟四号”长10.6米,“天和”长16.6米,“问天”长17.9米,合计长度达到了45.1米,是中国空间站一期工程的最长状态。按计划,这一构型将持续至“梦天”发射前1个月即9月,之后“问天”将进行舱段转位,最终对接于“天和”侧向右侧端口,空间站主体舱段转变为“L”构型。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中国空间站当前4舱船组合体的长度,可以用人们熟悉的“复兴号”高铁作比较,“复兴号”车厢长25.65米,最大宽度3.36米,最大高度4.05米(含车厢底盘),组合体无论从长度还是体积上都接近1.8节“复兴号”车厢。



“神十四”乘组人均“居住面积”翻倍


相较于过去的“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实验室,“天和”核心舱的舱内空间要大得多,其舱内活动空间达到了50立方米,在生活方面,为航天员配备了3个独立睡眠区、1个卫生区、2个锻炼区、1个就餐区;在工作方面,为航天员配备了1个操作区、1个空间试验工作区、1个物品存放区,在常规3人在轨的情况下乘组人均活动空间达到了13立方米。



“问天”的到来,无论从空间还是功能区而言,都相当于上行了另一个核心舱。“问天”的舱内活动空间达到了近50立方米,配备了3个独立的睡眠区和1个卫生区。相较于刚上行,“神舟十四号”乘组无论在活动空间和生活功能区配置数量都实现了翻番,成为迄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太空居住条件最优的一个乘组。



“问天”的上行是“神舟十四号”任务的关键一步,关系到后面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后续,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组合体姿态融合控制、小机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组合测试等在轨工作,并利用“问天”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同时,还将在“问天”舱内进行下一次太空授课。


作者:大白高国

本文为作者原创,@轻舟一号是文章唯一发表账号,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与作者

中国空间站最重量级的1次交会对接!“神十四”乘组人均居住面积翻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