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住的鲁酒
世界上第一个广告诞生于1650年,出自一份刊登于英国《新闻周报》的报纸广告,一则寻马悬赏启事。
世界上第一家广告公司,1930年诞生在法国巴黎。创建这家广告公司的人是个医生。
1930年,我国最早的“商业广告公司”成立。1979年,广告进入迅猛发展的年代,这一年是中国广告元年,我国迎来了电视广告时代,第一个电视广告诞生:参桂补酒。
此后,电视上轮番播放着一条条广告,上世纪80年代的“燕舞牌收录机”已经成为不朽的时代记忆,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那个黄金时期。
因为在这个时期,登陆央视,就是品牌的至高象征。央视黄金时段的标的,中标者被称为”标王“。
最初的三届“标王”都是来自山东的酒企。可见,那个年代的山东酒企掌舵人不像如今这般保守,拿下首届“标王”不是什么大事,关键的是,另一家甚至蝉联了两届。
拿下首届“标王”的孔府宴在当年的广告海报上还写着“销量远超茅台和五粮液”。
黄河下的名酒带
央视广告的力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山东有好酒,也加大了对山东这片酿酒之地的审视。
自古以来,山东是经济、政治上极为重要的板块,一大批对中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出自于此,中国传统文化支柱——儒家文化也发源于齐鲁。
孔子推崇礼乐,注重饮酒之道。《论语乡党》里记载:“唯酒无量,不及乱”“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这些早已融入进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之中,山东的酒文化更能体现其精髓。今天,若要说酒量好,山东人说第二,想必没人敢称第一,而山东的酒桌规矩也是十分繁琐讲究的。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
当然,齐鲁大地本就应该是好酒之乡。地理上,山东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境内地形复杂,有低山、中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大约9种地貌,其中平原占了全省面积的55%。
这也就保证了山东粮食生产。山东全省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比例位居全国前三,其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三,被称为“中国的粮仓”。
更关键的是,山东境内水系发达。黄河在山东入海、淮河、海河流经这里,“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位于鲁西,京杭大运河傍湖而过, 以及上千条境内河湖交错,构成了省内 丰富的水文环境。
胶东半岛深深拥入渤海、黄海, 拥有我国总长度约1/6的海岸线,也因此深受海洋的影响。在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 四季分明的基础上,这里的冬夏季温差得到缩小,不仅气候更加适宜,冬季平均气温也能保持在零度以上。
天然的优势让山东成了一个天然的酒窖,复杂的地形和水系、差异化的气候,塑造了山东众多独具特色的区域性酒水品类。白酒、红酒、啤酒,都从这里生了根、发了芽,枝繁叶茂。
保守的鲁酒
鲁酒的辉煌留在了上世纪90年代。
在渠道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孔府宴能有争夺央视“标王”的魄力,并单凭此举就响彻全国,不得不感叹英雄造时势。
从央视传出“孔府宴酒”那年,孔府宴酒销售破10亿元,前一年这个数字是3.5亿元,的确远超当时的茅台和五粮液。
但多数人都认为,鲁酒成也“标王”,败也“标王”,短暂的辉煌过后很快就跌入了低谷,而且连带整个鲁酒崩盘。
其实这稍显片面。鲁酒的壮大,不只是赶上了广告的黄金时代,开创低度白酒也是其成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低度浓香是山东优势之一的原因。而鲁酒的失败,其实在当时的白酒行业来看,并不独特。
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鲁酒都在集体沉寂。尽管山东历来是白酒生产大省、消费大省,但风光早已不复当年。
每个市级区域都有一个龙头,山东是白酒行业罕见的“诸侯割据”格局的代表。每个地方都有一款酒,但没有一款“名酒”,鲁酒的尴尬状态消耗了外人长久的期待。
一县一白酒,一地一酒厂、四大家族——云门陈酿、秦池、景阳冈酒、金缘春酒,八大金刚——潍坊景芝、泰安泰山酒、济宁孔府家、淄博扳倒井、济南趵突泉、德州古贝春、青岛琅琊台和临沂兰陵酒、九大集团——这些在笔者看来,都是鲁酒“保守”的证据。
每个鲁酒都想做鲁酒代表,但他们在将矛头指向内部这一点出奇地一致,以至于外来者踏入山东时,或许曾因为没有对手而感到寂寞过。至少在山东高端白酒市场,没有鲁酒的席位。
近500家酒厂遍布齐鲁大地,但大多数产能小、品牌弱、销量低,多数保持着自产自足的状态偏安一隅。能够破局的头部几家,花冠、景芝、扳倒井等也没有一家达到20亿级规模,腰部的基本徘徊在亿级边缘,千万级的占据大多数。
鲁酒有先发优势,如今最缺的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
鲁酒还有明天吗
山东有着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
除前文提到的山东人善饮、山东酿酒的自然条件俱佳外,山东还是我国人口大省、工业大省,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齐41个工业大类的“中国工厂”。
山东不仅拥有中国最大黄金生产基地,其矿藏之丰富、工业体系之完善也是系统性的,表现为各地市的工业、制造业发展均处于较高水平。加之京杭大运河与黄河构成的“十字路口”繁荣市场,家门口的市场足够鲁酒大展拳脚。
在行业高度集中的趋势下,白酒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市场结构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白酒消费特征正在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新营销场景、新服务体验、新文化表达盛行。
在此背景下,鲁酒的出路在“特色”二字。
文化是白酒竞争制高点,这也是山东白酒的优势之一。山东最突出的就是文化,儒家文化、泰山文化、泉城文化、齐鲁文化等等,鲁酒深挖出文化特质、自信地表现出文化自信,去引发文化价值共鸣,这样至少不至于被外来者封死。
芝麻香和低度浓香是鲁酒应该坚持不变的方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两大创新香型之一,芝麻香曾经被视为鲁酒的金字招牌,一度成为鲁酒产业转型和产品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所在。然而,一场鲁酒企业全员参与、声势浩大的芝麻香运动却在热潮退去之后,少有企业坚持,而在酱酒热的大肆攻击下,鲁酒迅速转向酱酒,将好不容易形成的特质抛之脑后。
芝麻香才是代表山东的香型。鲁酒更应该以芝麻香为切入口,在坚守中变革,深入研究和工艺创新,在品质层面注入鲁酒风味。
一直以来,“低而不淡”、“低而不浑”的鲜明特色,使低度浓香型白酒成为鲁酒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一优势理应成为鲁酒的一面旗帜。
这里并不存在对鲁派酱酒路线看坏。
精细化的风格定位和个性化的酒体创新,才是塑造鲁酒百花齐放格局的表现。
而当务之急,鲁酒大可走出来,广交朋友,无论哪个圈子,哪个领域,鲁酒更应发挥热情好客的山东特色,让全国朋友都感受到你们的真诚和热情。
不要做被困住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