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部放错时间的好电影《流浪地球2》无具体情节影评

2023-01-22 21:40 作者:木广隶  | 我要投稿

首先声明,本人虽然看过近百本科幻小说和小说集,但并没有看过特别特别经典的科幻作品,尤其是上世纪的经典科幻,眼界较低,如有偏颇,希望大家和谐讨论,

《流浪地球2》最大的错误就是它不应该在大年初一播出。而它的推出并没有让我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出现可能,而是感慨《流浪地球2》出现在了一个它不应出现的时间点,它的本身就是科幻。

作为《流浪地球》电影的前传,《流浪地球2》承袭前作,采用了高超的叙事手法,通过不断的时间交叉为我们继续呈上了一个原创的故事。众所周知,小说《流浪地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角,也没有为我们提供什么人的姓名,《流浪地球》电影只是借用了大刘的世界观,却能够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个高水准的故事,这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厕纸满地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亦是似梦似幻的,这正是我认为这个系列的电影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们眼中本身就是科幻的原因。

废话有点多,现在开始无剧透正式点评《流浪地球2》吧。

首先,《流浪地球2》采用了难度极高的三线多视角同时叙事,以十几年的时间将电影原创的两个地球人面临的危机衔接,为观众们呈上了一个梦幻的搬运地球计划。故事围绕着6个人,三个故事线开展。一条是清纯少年遇到自己的白雪公主的爱情故事,一条是年轻外交官与老外交官在联合国上努力交涉的严肃故事,一个是抱憾中年人与他的朋友向前的故事。本来三条线互不相交,却因发生的背景相同而无意中发生了交织。第一条线中的男女主人翁是人类的英雄,在拯救宇航员(包括自己)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体现着青年的热血,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第二条线的老少两人则为我们呈现一个其他作品较少提及的角度——政府态度。虽然有理想化的成分,但依旧为我们窥见博弈,体现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世界。最后一条线的两人则在为我们思考人生如何抉择带去新的思考。三条线,只要有一条出现纰漏,都会让观众产生较强的不适感。但制作组平衡得很好。

多线叙事是很有难度的,更何况是在不同视角。目前,在我短暂的阅读生涯中,较成功的国内多线多视角叙事科幻作品不多:江波的《银河之心》系列和《机械之门》系列,王晋康的“活着”系列,刘慈欣的《三体》系列也勉强算。可是《银河之心》和《三体》的可视化都不尽人意,而其他国内科幻作品被影视化的可能性也非常低。《流浪地球2》却做到了原创一个多线多视角的故事,并且确保了这三个故事都是只有在特定背景下才能发生的故事,这点无比可贵。

即使在多线叙事中,《流浪地球2》的剧本也是编的非常好的。“多线同时叙事”在国内科幻作品中真的很少见。即使是上面提过的杰出国内科幻也基本没有往这个方向去尝试。多线同时叙事为我们带去了最后三线交会时的来自灵魂的震颤与感动。这点就已经让此行不虚了。

第二,《流浪地球2》在适当改编原著背景后,为我们在三条线中带去了不同的思考。

原著中小说第一部分,地球上分为了两派:坚持把地球移走的“地球派”以及认为要坐飞船自己跑的“飞船派”。这很符合人类的想象,而“飞船派”与“地球派”的斗争也更加传统。但电影将飞船派直接刨除了,或者说也许有飞船派但没告诉大伙。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潮也更加值得讨论的可能性:数字生命。数字生命贯穿了这部作品始终,而第三条线更是围绕着一个希望将自己已死的女儿在计算机中复活的父亲与他那左右为难的兄弟展开了来自灵魂的拷问。

是数字生命拥护者一次次打乱了“流浪地球”计划,是数字生命最后拯救了“流浪地球”计划,数字生命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这个世界的背面。生与死的界限在技术的支持下被模糊,那么“何为生?何为死?”这个问题为我们带去了无数思考。

不讨论这种关乎人类伦理的大思考,我们看看更小的问题吧,从第一条线中纯情男女从甜甜恋爱到生死离别看看更加实际的问题。

一个人能够为所爱做到什么?是付出自己的生命?还是挥洒自己的青春?是遵守一世你诺言?还是无言中的相守?当初的少男少女为我们交上了一个悲戚的答案。为了所爱,他奋不顾身;为了所爱,他毅然决然。为了所爱,她顽强生存;为了所爱,她放弃生机。为了二人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在这残酷的世界中活下来,他们付出了所有。

那么我们要怎样对待我们的所爱呢?

如果前两条故事线讨论的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个人,那么第二条时间线,联合国中外交官的故事便是从个人视角歌颂人类的团结。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没有高深莫测的技术,但这部分毋庸置疑是全片最科幻的地方。科学幻想中“人类能够团结”是最离谱的一个。纵观人类历史,即使面临着同样的强大敌人,让勾心斗角的政治实体团结在一起也几乎不可能。区区太阳爆炸就能让人类团结一心,人类的尔虞我诈未免太掉价。不过作品还是将这份幻想展现给了我们。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反复横跳,也见证了不应属于理想领导者的情绪失控。但正是这些恰如其分,虚中带实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第三,《流浪地球2》它有做特效的钱它真能做得很棒啊!如果去看imax,那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这个我觉得没必要进行任何拓展了。

第四,《流浪地球2》三条线交织那一刻为我们带去的心灵震撼与灵魂拷问意蕴无穷。是舍小我为大我还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在付出了无数生命后即使没有人记得你的存在也无所谓吗?配合原著后一股强烈的无力感喷涌心头,只是……人类确实不会在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也不会去一直记住历史。

第五,《流浪地球2》中有无数的“摄像头”的镜头。反复暗示与最后的明示令人拍案叫绝。

最后,“保存人类文明的最好方式就是毁灭人类”这句话在这一部后我们拥有了除字面意义外的解读。所有的灾难所有的恐怖所有的考验下,在接受毁灭与试图创造奇迹这两者间,人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会选择后者。《流浪地球2》中计划的成功本身就是无数个奇迹的结果,那么我们现实……难道不是吗?

几乎不剧透不分析剧情的话我只能给出这几点优点了。

但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缺点就是,它不应该在春节档!这不是一部适合一家人去看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对低龄人士口味的电影。去看的时候被小孩吵到想骂人了!而且剧情严肃基调偏低沉,看了后去细想容易惆怅。时长接近三小时,对膀胱也是不小的考验。希望大伙去看看~

还是强调一句,正如2019年不是中国科幻元年,今年恐怕也不是科幻元年。《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本来就近似奇迹。

中国科幻从不差点子,差的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现在大环境就跟那啥差不多,国内科幻的知名IP又少,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刘慈欣。如果想国内科幻真正好起来,可以试试小成本网剧之类的,《开端》(不知道成本多不多)就不错嘛。而且不要眼高手低,刘慈欣的作品影视化难度非常高,长篇的大场面太多制作难度太大,短的商业化也难。王晋康的长篇大场面不算多但技术门槛太高观众比较难理解。江波的长篇改编难度在多线叙事,处理不好很容易让观感差到看不下去。至于韩松和何夕,《红色海洋》怎么理出条时间线都是难题,《天年》就少了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东西。

所以期待张冉,杨晚晴,阿缺等新生代作者的作品能够进入大众的视野,为科幻产业链创造更多可能性……

你看阿缺的《星海旅人》影视化不就挺好的吗!!!!!


一部放错时间的好电影《流浪地球2》无具体情节影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