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雷平:内卷的本质是产品同质化,出口不等于国际化
9月1-3日,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以“高质量·新未来”为年度主题,研讨汽车行业发展战略动向、政策标准取向、企业战略布局、市场需求变化、前瞻技术发展方向等领域的热点议题。

在9月2日“高层峰会一: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进行了演讲。
他表示,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场和布局,新能源赛道进入激烈的群雄混战,常胜者不再常胜,后来者迎头赶上,领跑者优势渐显,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车企市场表现进入了动荡调整期。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但是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会面临着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整体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将保持微增长的态势,增购比重将逐步增大。增购中,女性消费者、家用MPV、新能源占比正在逐步地增加。
“有外国朋友说,经过三年的疫情后, 2023年的上海车展已经看不到2019年车展上一些精心布局的品牌。”
他认为,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工业是公认的最能体现国家制造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功能设计、品质保障、成本降低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每个躬身入局者都要尊重蕴含其中的基本规律。过于相信对资本市场讲故事就能给经营者带来丰富的回报,依赖水军就能树立在大众心目中良好的形象,不计成本堆砌用户并不需要的冗余功能,都是不可持续的。
在国内的爆雷,损害的是投资人的利益,在海外的不可持续,则是对中国品牌国际形象的巨大伤害。

“上海车展以后,内卷成为行业的热名词。”雷平指出,“内卷的本质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许多车企破局的手段单一,都是通过大幅降价、反复降价、疯狂降价,怒刷企业的存在感。”
中国古人讲“谷贱伤农”,他认为一味的降价,只会让行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想真正从内卷中、内卷的洪流中破圈而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打造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
雷平直言,与其关注竞争对手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如更多地关注用户、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使用场景的需求。“我们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从真正的用户需求出发,从真知真实的使用场景出发,用技术创新突破传统的边界,创造新的需求,拒绝复杂、冗余功能的无效堆砌,做好共性技术和个性技术的分工协作。”
他同时提到,出口不等于国际化。服务和体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中国品牌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外观设计、产品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质量和效率方面、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具备了乘风破浪出海的条件。
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不容易,现在在海外销量很大,品牌也很多,企业积极扩大海外销售,有的是为了扩大规模,摊薄成本,有的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增加收益,也有的是为了给资本市场讲故事,方便融资。但是,中国品牌要想实现真正的崛起,就要牢牢把握海外市场需求多元化及高端化、电动化的发展机遇,相互尊重,共同成长,拒绝相互诋毁,拒绝自杀式的低价竞争,拒绝对用户用车服务负责任,共同为培育和呵护中国汽车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而努力。
“做负责任的中国车企,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