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

2023-05-01 22:50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三)任务一:熟悉内容,品读主体,分析驳斥方法,理解驳斥逻辑

【提问】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阐明写信的原因和目的。目的是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好为后文的驳斥作铺垫。

先说自己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叙友情是为直率说明彼此的分歧只是政见不同;再说自己不被理解无法自辩的委屈,诉苦也是为后文作铺垫;最后感激司马光优待自己,回复是希望司马光谅解自己,实际上却是在为驳斥对方作一个铺垫。

【提问】第二段是信的主体,王安石集中驳斥的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的驳斥思路与逻辑是什么?请讨论分析,分条梳理。

【明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斥法。

大前提:儒家所争,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意思是说,儒家认为说法与事实要相符合。名实相符,谁对谁错,就一目了然。最终将证明变法是否“名正言顺”。名实相符恰恰也是司马光所提倡的)

【补】司马光的信中,开口一个“孔子”,闭口一个“孟子”,竟至一口气连用了七个“孔子曰”,可见司马光对孔子的话视为金科玉律,而王安石则用他所遵循的信条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不是司马光所说的那样。

接下来以铁的事实,推倒对方妄加的罪名。

司马光对新法和王安石的责难之词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王安石针锋相对地摆出事实。

①“侵官”之说——实则“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的实情。也就是说新设置的推进新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向上说是皇帝下令设置的,往中间说是官员讨论通过的,往下说也是正式委托相关部门设立的,是名正言顺的,新添官员也是合情合法的。这个机构和其他任何一个正式机构性质相同,其他机构可以成立,这个机构又怎么可以诬之为“侵官”呢?原来官员,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只不过新添了几个官员,怎么可以说是侵夺了原来官吏的职权呢?

②“生事”之说——实则“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先王仁宗皇帝就因为国库空虚而提出过变革,只不过因为方法不当而失败了。你司马光在信中口口声声标榜自己是“为君、为国、为民”,现在我变法的目的是大力弘扬对国家有利的事,革除对国家不利的弊端。这样对朝廷有利、对天下有利的事你也要反对?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心口不一,名不符实。

③“征利”之说——实则“为天下理财”,你说我改革是为自己求取功名,还说让百姓可以出钱免徭役等是为自己敛财,与生争利。实际情况上,不是取消百姓的徭役,而是变通一下百姓承担徭役的方式,让有钱无力的出钱,让有力无钱的出力。既方便了百姓,又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其本质是为天下理财,让财富合理地流动,发挥其作用。(可能这一点你司马光无法理解,因为您不懂经济!)“为天下理财”,目的是“为天下”,不是为少数人谋求私利,方法是“理财”,是“富国”的一种手段,不得牟财渔利。这就既讲清了变法的精神,又揭露了司马光仅仅是豪商大户、官僚富民的代言人而已。

④“拒谏”之说——实则“辟邪说,难壬人”。你的来信说,人们的议论跟我相合就赞许,与我不合就讨厌,说我不亲近正直的人,无法疏远谄媚的人。还说听从忠谏采纳善言,不仅是人君的美德,对于人臣来说也是这样。我想说的,您讲的有道理,但真实的情况:改革必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像文彦博、韩琦等人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全然不顾朝廷的利益。

⑤“怨谤”之说——实际情况是,我早已料想到。反对派确实人多口众,其实你司马光就是领袖,我但不屈服于怨谤,因为怨谤者说到底只是一小撮苟且度日、不恤国事的士大夫而已。这一点我就不多说,我们交往十多年,私交也算好,只是政见不合,点到为止!

总之,你所讲的五点都是与实际情况不符。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