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2023-02-17 09:12 作者:小鱼儿说史  | 我要投稿

余华说过: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死亡是走出了时间,包拯作为清官的代表,自1062年7月3日包拯逝世之后,后人也一直再以各种方法纪念其功绩。

比如开封人民为纪念包拯而重建开封府和各种影视剧的出现,都在说明虽然包拯已经逝世,但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一直活跃在人们的心中,以另一种方式存活。


大众对包拯的了解大多都是一些他的功绩,只知为人刚正不阿,断案铁面无私,却鲜少知道他的身后事。

包拯的身后事尤其以他别出心裁的下葬方式出名,由于另类的下葬方式,盗贼还因此为他立下一道行规,那这规矩到底和他的下葬方式有关系呢?

神探包拯

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由于是家中独子,年少时父母便寄予厚望,但是他在28岁才中进士,而38岁时官场之路才正式开始。

28岁那年被任命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担任知县,但是包拯并不想去,他认为读了20多年的书,现在总该要回报父母,所以上书请求要在合肥附近任职。


上面通过了请求,将他改为屈和州(今安徽和县)做监税,但是包拯还是认为离家太远,于是选择辞官,回家赡养父母。

在当时的年代能够毅然辞官回家,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没有被一时的繁华迷了眼睛,几年以后,父母相继离世,他也在父母的墓葬旁边修建了一座草芦守孝。

在此期间,有很多父老乡亲和朋友都劝他回归官场,而38岁那年包拯才正式踏入仕途之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担任知县。


就在任职安徽知县期间,包拯做到了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运用“引蛇出洞”之法巧破“牛舌”一案,使其名声大噪,在此之后便屡破奇案。2010年4月出版社出了一本《包公断案》的书籍,记录了包拯破案的整个过程。

比如白塔巷的哭声、包公判伞、哑巴告状等都是有名的案件。

在当时,大义灭亲的举动也是轰动一时,在他仕途平稳,得到赏识之际,亲戚看到有利可图,便打着包拯的旗号在外面胡作非为。


发现之后没有顾念旧情,按当朝律法处置,清正廉洁的名声由此传开,得到百姓称赞爱戴。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