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银子到底长啥样?遍布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都没人捡

2023-02-17 09:12 作者:小鱼儿说史  | 我要投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百姓常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古代社会离任后的衙门官员,这些人来的时候欢天喜地,在任期间花天酒地,离开后使得此地变得昏天黑地。


唯一明亮的就是箱里的暗藏的金银珠宝,再加上今日影视剧的渲染,使得许多人都认为银子会呈现出雪白银亮的色彩。

白银

实际上流通到普通百姓手中的银两,根本不具备镜头下的美感,不但周身漆黑,到处都是牙印,而且掉到石头堆里,若是行者不细看,根本不知此乃银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世人会如此粗心大意吗?毕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这就要从银子的属性开始说起,银子一旦空气,其表层就会多出一些黑点。

幼年时节,母亲有一个珍爱如宝的手镯,每天都戴在手腕之上。令人不解的是,每隔一段时间,银手镯的表层就会布满令人厌恶的斑斑黑点。

母亲小学未毕业,自是不解,专门到县城中的首饰店询问,售货员告诉她,只需定期用酒精处理一下,即可恢复原来的亮度。


自此,母亲就养成了用白酒擦拭手镯的习惯。

从这件小事便可得知,但凡银器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白银做为最普遍的流通的货物,为何大家不去时常擦拭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容易解答,白银做为流通的货币。买卖者在接到白银的那一刻,有两件事情需要做。


  1. 需要验证真伪,有些人会使用锡之类的金属来代替白银,因而,大家都会用牙齿来辨别真伪。白银上多出一些咬痕就不足为怪了。

  2. 白银的重量可以做为购买力,那些看起来漆黑的表层,即使十分肮脏,百姓也不会刻意去擦拭,那样的话,白银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举个例子,同样的价钱,本来可以多买一些商品,谁会愿意吃亏呢?更有甚者,故意在白银上沾一些无法拭去的赃物,以换取更多的物品。


因此,白银慢慢地失去了原来的光泽。


古代银子到底长啥样?遍布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都没人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