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对浪客诸葛孔明》— 立意不够深入的王道偶像成长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完结撒花!

在这个季度刚开始的时候,本作因为播的够早、以及扯上了诸葛亮这个印刻在我们华人骨子里的角色、再加上第二集所释出的,那极其洗脑的OP,让它迅速地获得了季度初期的巨大热度;再搭配上本作那相对不错的质量,这就让它在刚播出之时,颇有一股“黑马”的味道。但到了后来,作品却没有一开始那么强势,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它所面对的一些风波所致,但在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作品中期开始,确实就没有前期那么有爆发力、那么精彩了。
事实上,如果要我用一句话去概括我对本作的评价,我认为本作就是一部全篇“中规中矩偏上”的作品;它有着不错的亮点,但你问我它是否好到挑不出问题,好到可以封神?那我觉得的确还有着一段距离。
所以我的这篇专栏,将会着重讨论本作的这些亮点,以及它们为何在我心中距离特别优秀,还差一段距离。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形象贴合但塑造不深的诸葛亮
首先,我们就来聊一聊本作最大的亮点,也是它吸引我们观众最大的噱头——诸葛亮。
必须承认,本作所呈现出来的诸葛亮,真的非常契合我们心中的诸葛亮形象;谦逊、彬彬有礼、才智过人、再加上与之匹配的配音,以及时不时的回忆,这些都让我们对这个诸葛亮,抱持着相当高的好感。
毕竟,在一部日本动画中,且还是在一个以逆穿越为辅元素,以现代偶像文化与成长为主要叙事重心的故事里,能够将这样一个古代知名的形象,不那么违和地融合到一起,单就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给予它足够多的好评了。
而这,我相信也是本作初期能够获得“季度黑马”之称的理由之一了。

只是,如果你问我本作的诸葛亮,真的塑造得很好吗?答案可能就不是那么肯定了。
角色塑造,与角色形象,在我看来是两个可以被区分开来的叙事元素。后者,讲求的是角色的标签是否足够有特色,是否足够符合背景设定等;而本作的诸葛亮,显然在此是做得足够优秀的,至少无论是性格、还是他的举止,都足够贴合我们多数人心中的想象。
然而,前者,亦即所谓的角色塑造,讲求的是对角色的深化、他所面对的困难、他的克服、他的成长等等等。但单就目前动画所展现的这个诸葛亮,除去第一集,以及个别非常简短的片段以外,我们几乎看不见他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心中的所思所想,看不见他在这个时代所遇到的困难,更看不见这个角色在帮助了其他人之后,他的内心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品从中期开始,它就鲜少再以诸葛亮作为第一人称去讲述故事了;我们此时,更多地是站在英子等,更需要描绘其成长的角色的视角上了。

这样的叙事安排确实也很合理,毕竟作品所采用的诸葛亮形象就已经足够完美,因此它就无需再去细写,把篇幅与笔墨留给更加需要的角色,这绝对是更加明智的安排。且,去对这样一个观众心中的完美形象进行更复杂的细写与拓展,本身也是风险极大的一件事,一不小心写崩了,破坏了观众心中的完美形象,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只是,这也的确导致了诸葛亮这个角色,缺乏了深层次的挖掘与变化。而当一个角色,尤其还是一个故事的主角,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几乎看不见变化的时候,就算他的形象再好,他也会逐渐地让观众感到乏味;甚至,本作从中后期开始,诸葛亮比起一个“角色”,变得更像是一个只会颁布计策与指示的,犹如“背景板”一样的存在了。
也就是说,作为本作最大噱头与亮点的诸葛亮,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慢慢地褪色了;在初期的新鲜劲褪去之后,说实话就算把诸葛亮换成一个现代的,足够有实力的配角经纪人,可能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

或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毕竟的确在一些以智斗为主的作品中,主角作为智商的天花板,是可以不需要那么多深入且细致的描写的;所以诸葛亮,作为一个智商封顶、且还是提出计策与谋略的存在,如果对他进行过多地描写,在一开始就将他的计策的目的与意图给展现出来,那么这些计策就无法带来惊喜与震撼了。
然而,一方面,本作确实很难称得上是智斗作品,它的核心看点还是在于它对偶像文化与偶像成长上的描写,只不过在此之上,作品融入了一些带有“智斗”冲突的要素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本作大多数的计策,其实也算不上有多么精彩。诚然,作品也有一些计策,确实设计得算是巧妙;像是最后第二集的“草船借箭”,就挺有意思的。但整体上,本作的这些所谓计策,在欠缺对所谓“敌人”的描写下、在欠缺事后复盘,去让我们观众知道诸葛亮到底面对与解决了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它比起一般智斗作品在叙事上所能够带来的张力与惊喜,更多的,只是一种因为能够成功地以小博大,所产生出来的爽快感而已。

甚至,在我看来,本作的这些计策,连同每一集开头都会带过的一些三国用语,例如“三顾茅庐”、“士别三日”等,我认为它更多只是为了能够去贴合一些三国要素而已。
而说实话,恰恰是让已经经历并使用过这些计策与词汇的诸葛亮,再次使用一次,对我来说才是本作的这个诸葛亮难以彻底征服我的一个关键。毕竟,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每次出手都能够带给我们惊喜的关键,正是因为几乎每次都是新招;可是到了本作,对于已经看过这些计策的我来说,这个诸葛亮就会让我产生一股“黔驴技穷”的感觉。
当然,如同我在最一开始所说的,能够将这些要素,以一个相对不违和的方式,嵌套进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领域之中,这本身就已经非常厉害、也非常值得夸赞了;可是,过度的使用并贴合三国要素,最后多少还是有点适得其反了。
与其这样,我觉得还不如多穿插一些诸葛亮的回忆,多去以一种意象的贴合而非具体的计策或词汇的贴合,或许就能在整体的融合度上,以及诸葛亮这个角色的个人塑造上,都做得更好。

立意不够深入的王道偶像成长
前面一大段,我们单独聊了本作的诸葛亮。但我也反复说过,本作真正的叙事重心,还是放在它对偶像文化与成长上的一些描写;具体地说,本作的故事,比起讨论诸葛亮到了这个时代所可能产生的所思所想,它更多的,是想要讲述英子是如何从一个酒吧歌手,逐渐成长成一个偶像大明星的这个故事。
而对此,我认为本作还是写得比较王道的。
虽然,英子之所以能够那么快速地取得成绩,确实多亏了诸葛亮这个外挂般的军师,所提供的一些策略与方案;但是,撇开这些要素不谈,作品对于英子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我认为还是提供了相对扎实的描写的。
无论是初期的郁郁不得志、还是开始在小型舞台中崭露头角、乃至于到了中后期,准备正式出道(发表)前,对于自身专业性与心态的思考与调整等,这些过程作品都还是给出了一定的交代与展现的。
也因此,单是看着这个小女孩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过程,它所带来的正反馈,在我看来也已经足够充分了。

只不过,本作所提供的这些过程,你说真有什么巨大的突破与惊喜,我确实也没怎么感觉出来;它就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把该做的都做出来的一个成长故事。这也是我之所以会将其称之为王道故事的理由。
当然,或许又会有人对此产生质疑:剔除了诸葛亮这个本作最为独特的要素不谈,然后再反过来说作品的故事中规中矩,这不是纯尬黑吗?
一来,我在前面一大段,已经将我对本作诸葛亮要素的讨论,给讲得足够透彻了;亦即在我看来,本作诸葛亮的这个噱头,实际上在欠缺了足够的塑造,以及精彩程度也略显不足的计策下,它在后期的表现力是逐渐下降的。
另一方面,我认为恰恰是因为有诸葛亮的帮助,才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与抹除了英子成长道路上的诸多坎坷;这,就导致了英子所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与压力,老实说是有那么一点单薄的。
而这,我认为可能才是反过来造就了这个故事无论在戏剧性上,还是在立意与深度上,多多少少都有所欠缺的一个理由了。

也是因为这样,本作全篇我认为最有意思、也最值得玩味的一集,是配角七海的个人故事回。
在七海的故事里,她与她的队友们在过去面对过更加残酷的现实与挫折,而这些无一不在拷打着她们,逼迫她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们最终向资本与现实妥协,并走上了一条纯商业化的道路,这样的经历,或许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诚然,即便是七海的故事,也很难称得上是多么新鲜、多么有深度的表达。且说实话,比起这样的残酷现实,应该也会有不少观众,是更倾向一个积极且理想的故事的。也因此,本作最后七海与英子之间的“较量”,希望着英子能够获胜、并且在她真的胜利了之后,感到强大满足感的观众,肯定是不再少数的。毕竟,我们的生活都已经那么坎坷,在虚拟世界中如果还要残忍地抹杀掉理想与希望,那确实也太过沉重了。
只是在我看来,理想的意义,其实正是建立在现实的残酷之上的;没有足够残酷的经历,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地狱,那么高呼理想与天堂,有时就只会让人感到有些过于天真了。

当然,我这里也无意过分苛责本作在立意上的不够深入;毕竟就像我前面说的,有些人比起被深度地打动,更多地就只是想看一个相对轻松、也相对积极的故事。且本作虽说深度不足,但至少其表故事,也就是英子的成长故事,我认为也还是讲得足够完整、也足够好看了。再加上有诸葛亮这个噱头的助阵,不像我那么挑剔的话,应该看着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最一开始的导言中,会给出“中规中矩偏上”的评价。
它不错,但没好到挑不了刺;它可以被挑剔,但这些被挑剔的问题其实并未严重影响其主要故事的呈现。
这,就是我“中规中矩偏上”,背后所涵盖的意思了。

总的来说,本作我认为是一部还不错,但没特别好的作品。
作品中诸葛亮的这个噱头,确实非常符合我们多数人心中对于这个角色的印象,初期将他与偶像文化进行融合,带来的乐趣也很多;但是,碍于作品对诸葛亮这个角色的塑造不够深入,以及反复且略显刻意的对三国要素的贴合,导致中后期这个噱头带来的乐趣与观感,实际上衰弱得比较快。
而对于本作更为核心的,以英子的成长为主的故事中,虽说也没有什么巨大的问题,但也的确欠缺足够惊喜、也足够深层次的讨论。
但,如果你对我所说的这些问题并不是那么在意,且就喜欢看一部相对王道、且带点奇特噱头的偶像成长故事的话,那么本作应该还是值得一看的。
简单评分:8.5/10
ps:文章没怎么提及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kabe太人。这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个角色与整部作品的融合度并不高。一方面,这个角色截自动画完结为止,对主角群的重要性并不大,也就最后一场对决中,帮女主热热场子;而单就这个功能性而言,确实没让我觉得为什么非他不可,必须要为此创造出一个角色并予以那么大篇幅的描写的理由。另一方面,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角色,至少在他刚登场那两集,被呈现得也非常一般;先不说他那被显得有些小题大做的烦恼了,这个烦恼的解决在我看来也处理得相当随意且草率,这就让人难以对这个角色产生多大的好感。后期的一些深入塑造,与女主英子的成长一样,也是比较王道的,甚至相比之下,我认为更普通了。也因此,如果原作后续对这个角色的必要性与成长没有更进一步的着墨的话,那我认为这个角色的设计多少是有一些失败的;这其实也是我认为本作中期让人观感相对一般的一个理由了(即便他和赤兔马kungfu所带来的rap还是挺有意思的)。
ps2:别的不说,本作的歌曲(主题曲、插曲等)都还是挺好的(大爱96猫的歌声)。而这点对于本作这种以偶像为主的故事,我觉得还是比较重要的;至少我能够想象,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歌曲使用的话,本作的观感应该会下降的非常厉害。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