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典籍之舜-司马迁笔下的舜-帝舜传
评析典籍之舜-司马迁笔下的舜-帝舜传
王照伦
摘要 文章作者通过研读《论语》《大学》《中庸》《尚书》《孟子》《孔子家语》《史记》《礼记》《商君书》《列子》《春秋左传》《国语》等典籍,还原了舜在典籍里的形象,基本上描绘出了那个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舜的画像。文章以史料为主,辅以简单的评析,给读者提供认识、了解、学习舜的素材,让读者自己去分析、判断舜的长短,从舜那里找到在今天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原则,从而让自己在思与行等方面得以升华。这就是作者撰写此文的初衷,如果这篇文字对读它的人能有这么一点补益,足矣。
关键词 孝 德 礼 仁政

司马迁笔下的舜
帝舜传
『原文』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作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韶》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译文』虞舜,名字叫重华。重华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是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到舜总共是七代。自从穷蝉成为帝王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的几代人的地位都比较低微,他们都是平民百姓。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生母去世之后,瞽叟续弦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象,象品德不佳加之桀骜不驯,经常惹是生非。瞽叟十分喜欢后来娶的这个妻子所生的儿子象,于是就常常想着如何把舜杀掉,连续几次谋杀舜的行动舜都十分幸运地躲了过去。舜即使是犯下了十分微小的过错,也会遭到父亲极为严厉的重罚。即便是这样,舜仍然十分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所生的弟弟,而且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忠诚谨慎地对待家人,没有丝毫的懈怠。
舜,是冀州人士。舜曾经在历山耕过田、种过地,在雷泽湖结过网、打过鱼,在河边烧制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从事农、牧、渔业所必需的生产工具使得那里的器具有了质的提高从而让质量低劣的器具消失,在负夏等地做过生意。舜的父亲瞽叟是个十分愚昧无知的人,其继母是个十分顽固不化而又心地不够善良的人,他的同父异母弟弟象更是个十分桀骜不驯而又胡作非为的人,他们都想杀掉舜而后快。但是,舜却恭恭敬敬地处理各种事物,从来不做违背作为儿子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对于自己的弟弟也是友爱有加,孝顺父母更是无以复加。在父母和弟弟想杀掉他的时候,舜就躲起来让找他们找不到他而不能实施谋杀计划;当自己的父母和弟弟有事要找他的做的时候,舜总是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旁认认真真地做父母和弟弟交代需要他办理的事情。
就在舜20岁时的时候,他就因为孝而名扬天下。在30岁的时候,尧帝问他身边的人有谁可以治理天下,分管四方的诸侯四岳异口同声地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治理天下。于是,尧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德行,同时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以便观察舜在处理家庭之外的事务方面的为人。当时,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情的时候更加小心谨慎,严格按照家庭生活的规范行事。尧的两个女儿也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和他的家人及他的亲戚、朋友,她们严格按照家庭妇女应该遵守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做事和说话。尧的九个儿子在与舜相处的日子里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种植期间,历山地区的人民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和舜相处地十分融洽;舜在雷泽湖捕鱼的时候,雷泽湖区的人们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给舜使用,渔民和舜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舜在河岸边制做、烧制陶器的日子里,那里与舜一起工作的人全部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干活,生产的器具都是优质产品。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舜所居住的地方就会人越聚集越多,成为一个集镇;只需要两年的时间,舜所居住的地方,就会人越聚集越多,使之成为一个城市;只需要三年的时间,舜所居住的地方,就会人越聚集越多,而变成一个大都市。看到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使用细葛布缝制的衣服,并且给他一张琴,还为他建造仓库,同时赐给他牛和羊。就是这样,舜的父亲瞽叟仍然想杀死他:瞽叟在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的时候放火焚烧谷仓想把舜烧死,舜用2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火灾才得以保存性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瞽叟让舜去挖井,舜在挖井的时候于侧壁凿出1条暗道通向外边以便逃生,当舜把井挖得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躲过一劫。瞽叟和象都以为舜已经死了,十分高兴。象得意地说:“最初,这个高明的主意就是我想出来的。”象就和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象无耻地说:“舜娶过来的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就都归我所有了。至于牛羊和谷仓什么的,那就都送给父母你们二位老人吧,你们毕竟在杀死舜的过程中出了力嘛。”象于是就毫无愧疚地住在舜的屋里,心安理得地弹着舜的琴。舜平安回来之后,去看望象。象大吃一惊,马上又装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假模假样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正在思念你呢,你让我想得好苦啊!”舜顺水推舟、略带嘲讽地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舜仍然像往常那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尧才决定让舜去理顺5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管理事务,在试用期间,舜把尧交办的所有的事情都办理得十分到位、井井有条。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8个人,世人得到了他们的诸多好处,因此而被称之为“八恺”,所谓的“八恺”说白了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拥有富有才德的子孙8个人,他们的善行闻名于世而被世人称之为“八元”,所谓的“八元”使用俗话说就是8八个善良的人。在这16个人的家族的人之中,世世代代都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和善行,努力地、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他们祖先的好名声。到了尧的时代,尧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并没有举用这些家族里的人做事。而在舜的时代里,舜大胆使用了“八恺”的后人,让他们做掌管土地的官员去处理与土地有关的各种事务,这些人做事都尽心尽力,把舜交办的事情办得有条有理、顺顺当当。在这个基础上,舜又使用了“八元”的后人,叫他们向天下所有的人宣传“五教”,让人们知道做父亲的要有道义、做母亲的应该慈爱、做兄长的必须友善、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如果人人都这样按照“五教”的规范去做事情和说话,就会家庭和睦、邻里真诚相处,社会就能长治久安,人们就能安居乐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器的后代,无视仁义道德,包庇坏人坏事,自己无恶不作,时人称之为浑沌。所谓的混沌,说白了是说这个人是个野蛮、不开化的人。少皞氏也有个不成器的后人,背信弃义,喜欢奸邪之人,厌恶忠直的人,满嘴都是恶言秽语,当时人们称之为穷奇。所谓的穷奇,使用俗话说就是这个人是个怪异无比的人。颛顼氏亦有个不成器的后代,朽木不可雕,不懂得什么是好话和坏话,人们称之为梼杌。所谓的梼杌,使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这个人是个凶顽绝伦的人。这三个家族里的人,人见人怕。到了尧的时代,尧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并没有把这些害群之马绳之以法。缙云氏也有个不成器的后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吃货,并且视财如命,当时人们称之为饕餮。所谓的饕餮,使用白话说就是他这样的人是个贪得无厌之人。对这个人天下的人都憎恨他,他和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被称之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的时候,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让他们去抵御害人的妖魔。此后,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害人了。从此之后,人们就可以放心地生产和生活了。
在舜进入山林的时候,即使遇到了雷雨大风也不迷路、也不误事。于是,尧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就可以把天下治理好,应该把帝位传授给他。尧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尧就让舜代行天子之职,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任命为掌管政事的官员长达20年之久,尧让他代理行使天子之职。舜代行政务长达8年之久,直到尧逝世之时。舜为尧服丧3年之后,就把帝位让给了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天下人都认同舜的帝王之位。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在尧的时候就都得到重用,但是一直没有被任命担任具体的职务。鉴于这样一种局面,舜就在文祖庙里和四岳共同商议,决定通过开放四门的方式以便了解勾通四方的情况,并且让12州的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什么样的功德。大家都认为能够称帝的人要办有大德的事情——亲近德高望重的君子、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如此一来,远方的外族部落的人就都会归服。舜进一步对四岳说:“你们想想看,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办——谁能建功立业,发扬光大帝尧的事业,就应该授予他相应的官职,让他辅佐我把天下治理好。”四岳都同意舜的主张,说:“如果让伯禹就任司空之职,就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肯定地说:“嗯,好!禹,那你就去做负责治理河道、整治土地的工作吧,一定要尽心尽力地把事情办好啊!”禹跪地叩头谢恩,并且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对禹说:“好了,别再谦让了,去做事情吧!”舜说:“弃,现在的黎民百姓正在忍饥受饿,我让你去负责农业生产,领导农民搞好种植业,多打粮食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舜说:“契,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不够,人际关系也没有按照规定去处理,我让你担任司徒之职,在施行五伦教育的过程中要谨慎小心,原因在于做好五伦教育的根本是宽厚。”舜说:“皋陶,四周的部落侵扰中原、抢劫杀人,还在我们的境内外从事破坏活动。为了解除内部和外部的困扰,我任命你担任司法官。在行使五刑的时候要注意严宽尺度,必须根据罪行的轻重决定惩罚的力度。大的罪行应该在原野上执行,次一点的罪行应该在市、朝之内执行,同族人犯罪应该送交甸师氏去处理。按照五刑的原则需要执行流放的,流放地点的远近要有具体的规定不能随心所欲,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切记司法不是儿戏,只有公正严明,才能让人信服。”舜又问:“你们想想看,谁管理我的各种工匠最合适?”大家都说垂能够做好这份工作。于是舜就任命垂为工匠的领导者,统一管理各种工匠。舜又问:“你们想想看,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谁最擅长?”大家都说益是最佳人选。舜于是就任命益担任朕虞之职,主管与山泽相关的一切事务。益下拜叩头之后,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你就别谦让了,去做事吧,你能行。”舜让朱虎、熊罴做益的助手,也算是了却了益举荐二人的一番心意。舜说:“喂,四岳,你们想想看,谁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这3种祭祀呢?”大家都说伯夷是恰当的人选。舜说:“喂,伯夷,那我就任命你担任秩宗之职,主管祭祀工作。你必须做到早晚虔敬、正直、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这样好了,我就任命夔担任典乐之职负责管理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事务。在教育贵族子弟的过程中,要做到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考虑到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好方式、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手段,因此,乐声的高低必须与歌的内容相得益彰,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让人听起来有美感。八种乐器的声音必须谐调一致,不能互相侵扰乱七八糟,经过这样处理的音乐就能达到人与神相和的最高境界啦。”夔说:“是的,当我有轻重、有节奏地敲击石罄的时候就会发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声音来,这样的声音会让各种禽兽跟着翩翩起舞。”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使用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的现象,为了把这样的言行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把其危害限制在最低的水平之下,我任命你担任纳言之职,要及时传达我的旨命,并且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及时向我回报。切记,诚实第一、真实第一。”舜说:“喂,再次提醒你们22个人,必须时时刻刻牢记在心恪尽职守,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舜每3年对这22个人考核一次功绩,经过3次考核,按照政绩决定升迁或贬黜。这样一来,不论远处还是近处,也不管是什么领域里的事情,都办理的妥妥当当,社会表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与此同时,舜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22个人,每个人都有非凡的业绩。皋陶,担任大理之职,掌管刑狱之事,断案公平,社会上的人们都佩服他能按照案情依据事实进行推断和审理,讼诉双方对他所下的判决都没有异议;伯夷,主持礼仪方面的事务,朝野内外、上上下下都能够按照礼仪行事,礼貌和谦让成为当时社会的基本风尚;垂,担任工师之职,主管百工领域里的事务,在他的领导下,百工都能按照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深得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好评;益,担任虞之职,主管山泽方面的事务,山林湖泽都得到了开发和利用,让这些资源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弃,担任稷之职,主管农业方面的事务,在他的领导下农作物按照季节特点种植,生长茂盛,产量得以提高,人们的饮食得到改善,官方的仓库得到补充,达到了官和民双方都满意的目的;契,担任司徒之职,主管教化领域里的事务,使得百官都能够友好相处,创造了和顺工作以及和睦生活的良好环境;龙,主管接待宾客方面的事务,对待所有来访的客人都以礼而行,彬彬有礼、不卑不亢,远方来朝的诸侯都感觉到受到了礼遇,纷纷前来朝贡。同时,舜所置的12个州的州牧,做事兢兢业业、有条不紊,把州内部的事情办理得妥妥当当,州内的民众安居乐业。禹所定九州内的社会治安更是有目共睹,没有民众违抗命令、违反法规的事情发生,创造出来了一片祥和的气氛。在舜所任命的官员之中,禹的政绩最为突出,功劳最大。他策划、领导、实施了九座大山的道路修筑工程、九处湖泽的治理工程、九条河流的疏浚工程,并且划定了这九个州的边界。各个地方都能够按照要求缴纳贡物,没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发生。在纵横2500千米的疆域之内,从最近的京畿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都受益,并且官民的心都受到安抚。当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使得四海之内的人民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根据舜的丰功伟绩创制出来了《九韶》乐曲歌颂舜的功德,当乐曲响起来的时候,祥瑞之物凤凰飞来随着乐声盘旋飞翔、翩翩起舞。自从盘古开天地,虞舜帝开了天下清明德政之先河。
在舜20岁的时候因为孝顺而美名远扬,30岁的时候被尧录用,50岁的时候尧让他代理天子之职,58岁的时候尧逝世,61岁的时候接替尧登上天子之位。舜在位39年,在到南方巡视的时候,于南方苍梧的郊外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就是零陵)。在舜登临帝位之后,坐着插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其父瞽叟请安,和颜悦色,恭敬如初,按照作为儿子应该有的孝道孝敬父母。还把弟弟象封为有鼻的诸侯。由于舜的儿子商均不成器,无论是在德行还是才能方面都难以担当帝王的职责,出于对天下生灵福祉的考虑,于是舜在生前就向上帝推荐禹继任帝位。决定让禹继位之后过去了17年,舜辞世。在为舜服丧3年之后,禹效法舜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就像舜让给尧的儿子朱丹时的情形一模一样。和舜接收帝位之前的情况如出一辙,诸侯只归服禹而不买商均的账,这样一来,禹就顺应民意登上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了封地,用以奉祀他们各自的祖先。禹还特许让朱丹和商均分别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以示对这两个显赫家族的尊重。与此同时,禹还让朱丹、商均以客人的身份与自己见面,不把他们当作臣子和下属看待,以此来表示不敢专享帝位、不敢专有天下,也是心存对尧、舜所建立的伟业的敬畏在其后人身上的体现。
从黄帝到舜、禹,都出自同一个部落,拥有相同的姓氏。之所以建立了不同的国号,目的是彰显他们各自显赫的德业。所以,黄帝叫有熊氏,帝颛顼叫高阳氏,帝喾叫高辛氏,帝尧叫陶唐氏,帝舜叫有虞氏。帝禹叫夏后氏,而后另分出氏,姓姒氏。契是商的始祖,为子姓。弃是周的始祖,为姬姓。
『评析』司马迁笔下的舜生动可亲、栩栩如生。把舜作为圣人必备的四大支柱——孝、德、善、才刻画得有声有色。
在司马迁看来,孝是成为圣人,特别是成为圣明的帝王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司马迁在记述舜的孝方面不惜笔墨,大书特书。从舜作为平民百姓生活期间对父亲、继母的种种虐待、迫害、歧视等的容忍之中,和舜成为天子之后对父母孝的尽心尽力里面,读者可以看到舜的至孝。舜的至孝感动了上苍,上帝让帝尧知道了舜行孝的事迹。尧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和试用之后,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舜,使舜从平民百姓一跃成为万人敬仰的帝王。舜的至孝也感动了孔子和曾子,孔子把舜的事迹作为孝的典范教导曾参,要以舜为榜样。曾参对孔子的话牢记在心,把孔子对自己的教诲写入《孝经》之中警示后人。舜的至孝还感动了两千多年后元代的郭居敬,他把舜的事迹整理之后加上标题“孝感动天”列入“二十四孝”中的第一孝。舜的至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们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把舜送进了每个人的心田,让孝成为中国人生命的组成部分,使孝成为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以致清朝曾国藩叹曰:“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
在司马迁看来,德行是成为圣明的帝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表现舜的德行方面,司马迁把主要的着墨点放在了帝尧去世后,舜主动把帝王之位让给尧的儿子朱丹这件事情之上。
在司马迁看来,善行是成为圣明的帝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司马迁主要使用舜与其弟弟象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表现舜的善行。在舜是老百姓的时候,他不计较象对自己的种种劣行,一如既往得对象保持友善。在舜成为帝王之后,更是捐弃前嫌,将象封为诸侯。
在司马迁看来,才能是成为圣明的帝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司马迁在记述舜的才能的时候可以说是用力最多,不惜篇幅。读过司马迁的著作的人都知道,简洁,是司马迁行文的基本风格,特别是在《史记》里面这种风格表现得更为突出,许许多多复杂的人或者事,使用寥寥数句话,甚至是只用几个字,就写得生动而完美。但是,在描写舜的才能的过程中,司马迁一改惜墨如金的惯例,对舜的才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大量的细节记述使得舜在用人、做事等方面的能力活灵活现得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读后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