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曹操他究竟怎样和刘备进行决战?
司马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亮相献出重要一计,这是在什么时候?是在汉中之战的时候,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司马懿才开始给曹操出谋划策,早时间他干什么了?我们也要说一句司马懿跟曹操差了24岁,诸位等到司马懿二十岁左右能够出世了、能够给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已经40多岁了,在曹操40多岁的时候正当壮年,手下有一大批才华出众的谋士,轮得着你司马懿吗?等到郭嘉、荀攸、荀彧、程昱这些人慢慢的去世了,只有一个特别能活的贾诩能存在着,这才有司马懿开始崭露头脚的机会,就在汉中之战之当时担任丞相主簿的司马懿专门跟曹操建议了说,这个时候刘备刚刚取得益州立足未稳。更重要的是他跟江东地区还发生争执,刘备说借荆州但是你过后拿了益州之后又不还给人家,双方就有矛盾,他现在两面承受压力,我们现在拿下了汉中,整个益州都被震动了,我们乘势而下必然能攻克益州,圣人不能违抗天命,但是老天爷把机会给你,你不能把这个机会失去,不仅司马懿提出这样的建议
同时另外一位谋士刘晔也跟曹操建议,这个时候最好是乘势而下直接攻打益州,曹操听了两个人的建议思考了一段时间明确的给出答复他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也,这就是得陇望蜀这个典故的来历,很多人讲如果曹操听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直接攻打益州,刘备很可能就被打垮了,但是曹操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攻打益州,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首先他怎么取得汉中的他心里没个数?曹操的军队在攻打汉中的时候,运气成分占了很大的因素,而且汉中跟关中的长安地区隔了一个秦岭,你整个粮食的运输,军队的调配需要大量的时间,刘备这边虽然是刚刚取得益州,但手下兵强马壮,这个时候跟你拼死一搏,他的力量也未可知,除此之外,曹操这边还有很多不省心的地方
第一点东南方向跟东吴一直还有这个军事的抗衡,压力也不小,另一方面自己在内部,比如说像樊城地区就发生了叛乱,这个叛乱几乎就让曹操御驾亲征了,连年的征战让内部也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随着曹操年龄越来越大了,手下这几个儿子就在觊觎他的位置,这也是曹操担心的一个重要的点,所以曹操决定守住汉中即可,我就没有再进攻益州,而且后来的战争走向也印证了曹操的一个想法,想攻打刘备没有那么容易,双方很容易就僵持,而且张飞和张郃兵对兵将对将的较量,张飞也把张郃给击败了
另外也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原因,就是曹操手下的这些战将不像当年那么能打了,首先拿曹洪来讲当年曹操身陷重围的时候,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而且跟曹操讲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是不能没有主公您,但是这个时候的曹洪跟当年可不一样了没有这种锐器比较畏战,所以曹操很早就看出这个苗头,专门给曹洪派一个参谋,是曹操家族年轻一代的点大将曹休,而且明确的告诉曹休汝虽参军其实帅耶,这个任命其实非常奏效,他明确地传递出来,对主将曹红他不信任,那实际战果也确实如此,张飞一吓唬曹洪说要我截你后路,曹红马上就说咱撤兵,结果曹休坚决不同意说肯定是虚张声势,我带虎豹骑去攻打他身先士卒,这才打败了张飞和马超,曹红非常清楚,曹休在这支军队当中的地位
所以在整个军事上就没那么上心了交给曹休就完了,我就每天吃喝玩乐,等到把张飞和马超击退之后,仅仅是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开始组织手下队伍开party了,专门找一些歌女,史书上讲这些歌女一罗湖之一什么意思?罗湖是一种非常轻薄的纱,放在我们今天就穿的比较薄透露。曹洪在军队当中年纪大威望高,谁敢惹他?结果酒席宴间真有人就看到这种风气非常不满意,他就是武都郡的太守叫做杨甫,杨甫一看到这些歌女马上就站起来怒斥曹洪,男女有别这是国家大事,你让这些歌女穿成这样成何体统,这还有点儿君威?这还是曹魏军团的风气?说完之后他是拂袖而去,手下这些众将官都懵了,敢当面斥责曹洪这个好?
结果曹洪也非常尴尬,他一方面觉得这个事儿做的确实不太地道,军营当中找一些歌女穿着比较暴露,搁到哪儿这事儿都说不清,另外这个事儿传到曹公耳朵里,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曹洪当时非常羞愧马上追出去跟杨甫,杨先生您别太介意都是我的错,跑出去道歉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曹操军队当中的风气也没有创业初期的那种锐气了,而且这种风气不仅是在曹洪的军队里有曹操本人也没有那么强的雄心壮志了,就在赤壁大战之后其实曹操就没打过多少胜仗,打败汉中比较弱的张鲁,这已经是他取得最成功的战力了,在刘备进攻汉中的时候曹操本人也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慢悠悠地领着大军往前走,曹操这边的行军速度也是太慢了,从他的大本营邺城出发,走到长安居然走了两个多月,中间还有点时间游山玩水,您看看这绝对不是曹操当年的风范,直到听说夏侯渊死了,这才开始有点气急败坏了,而且没着急心疼夏侯渊还特地发布训令说,这个夏侯渊太不像话了,他根本不具备统帅的能力就是个白地将军,你看还给这样一个定义,不过你明知夏侯渊这个水平,你还让他当三军的主帅这个合适?
显然是你的问题,现在的曹操已经没有自信的精神,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但是它确实需要着急了,加快赶到汉中的刘备进行决战,这个时候才加紧赶路,他着急从长安城赶到汉中的时候,没有时间走大路了,绕远儿太麻烦了只能走褒斜道,为什么叫褒斜道?这是秦岭的一个分水岭,一边是包水,一边是斜水,这两条水从这儿发源,大山里头特别难走,曹操在自己的文章当中还记录,说南郑为天狱到处几百里都是大石头,人马要从这儿过去经常盘过各种一线天,然后翻山越岭非常的艰难,很多人在想象当中都觉得汉中之战。双方就是摆开阵势打就完了?哪那么容易?作战部队经过这里尚且如此艰难,后防补给会是什么样?曹操还专门组织一个后勤部队,让大家发誓绝对保证供应,这才勉强能够让战争得以维持,当然了曹操难刘备这边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