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九)
白话解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九)
八、长强,大墩穴治疗小肠疝气。
原文:“小肠气痛①先长强②,后刺大墩③不要忙。”
[注释]①小肠气痛:小肠气痛是指脐下两侧附近绞痛的疝气,又称小肠疝气,多因寒邪侵入,阴寒凝滞小肠,气机不畅所致。因出现的部位在小肠也可称为小肠疝气,小肠疝气是由于小肠离开它正确的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的薄弱点、缺损、孔隙进入另一个不属于它的位置。其病症多好发于老年人及婴幼儿。《幼科铁镜》:“婴儿小肠膀胱气痛,在脐下气海两边,筋肿到肾囊边,痛不可抵。”《杂病源流犀烛·诸气源流》:“气痛,三焦内外俱有病也。人身之气,周流不息,本无停止,多因七情六气,饮食劳役所郁,以致...凝滞下焦,则为疝瘕【1】、腰痛...”小肠气痛与寒凝气滞密切关系,若出现小肠疝气主要会引起脐下附近绞痛难忍、肠鸣欲便、恶心呕吐等症状。
【1】:疝瘕是因腹中寒湿之气淤积结块所致。
②长强:出自《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属督脉,长强穴为督脉的起始穴,所有的阳气也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的,《说文解字》:“长:循环无端,长大,旺盛;强:健行不息,强壮,充实。”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在尾骨端和肛门连线中点处,为督脉的络穴,也是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三经的交会穴。长强为纯阳初始,又为督脉之络穴,其气强盛。杨上善曰:“督脉诸阳脉长,其气强盛,穴居其处,故曰长强也。”长强穴具有解痉止痛,调畅通淋,调肠腑的功效,本穴主要治疗痔疮,脱肛,便血,便秘,腹泻,痢疾,腰脊强痛,前列腺炎等病症。《席弘赋》中有:“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可见长强穴针对治疗小肠气痛有奇效。
③大墩:别名水泉,出自《灵枢•本输》:“肝出于大墩。大墩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属足厥阴肝经,《说文解字》:“大,有宽广、高大、丰富之意。敦,有厚、聚义。大敦穴位于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处,是足厥阴经的井穴,大敦穴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淋、回阳救逆、镇痉宁神之功效,本穴主要治疗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痫等病症。古代医家一致认为本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如《针灸大成》所说:“大敦:主诸疝,阴囊肿。”《玉龙歌》曰:“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载:”炙罢大敦除疝气。”
译文:如若出现小肠疝气,可先针刺长强穴,紧接选用大墩穴,随后根据病症治疗。
小肠疝气多因寒气郁结所致,长强穴为阳经之海,统督诸阳之经,可起到温经散寒,调理下焦的功效,大敦穴是肝经井穴,可起到疏肝行气、散结止痛之效,疏通凝滞的气血,气顺血行,从而治疗小肠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