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会活动中往往是结果导向的所以末位要和解(反内卷)
所有人注意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是直接知道结果。比如高考状元,人们先想到的是他可能有努力,假期都有培训班什么的。但实际上,别人大概只是在学习上有天赋罢了。
再举个就是一道数学题答案等于4,人们就会想着过程是2+2或者1+3或者3+1或者更多的过程。但实际上它有可能是0+4.
也就是说你说你努力了。但没有结果作为证明。所以你的努力还不够努力。也不会有人觉得你努力了。
再制定社会规则时,如果只给出结果要求。那么往往会带来过程的不确定性。比如一家公司又一个团队,团队人数10人。kpi定好了,头部2人拿80%收入,其他人拿20%末尾淘汰一人。假设每人的生产力是2-3不等。末尾两人生产力都是2,但他们和解了将资源生产力统合给了其中一个。即其中一人以4的生产力拿了头部其中团队40%的收入。尽管作为0的人要淘汰。但他们可以平分这部分收益以达到收益最大化。且但往往实际上用人单位会留一个月的机会给末尾的人。所以下个月可以反着再来次。
再比如公司设立高额奖金,以鼓励加班。谁加班的最晚。谁就能拿到这笔奖金。那一个人加班永远不如两个人加一份班。反正老板不会24小时盯着你。反正只有1人能拿到奖励,内卷不如合作。
再比如公司拿出奖金,做个比赛。老板可能是评委,但老板不懂。也就瞧个热闹。所以裁判们就有操作空间了。这个大家应该比我懂。方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