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八)何智丽怒拒让球 江嘉良险夺圣杯

写这章的时候是真费脑子,各种版本,各路说法,搞得我近乎崩溃,所以出的完了一点。
六千字的大更,希望大家喜欢。
——————————————————————————————
单项赛容易出黑马。
还是那句话,团体赛不易爆冷,世界第一再强也要看队友,诚然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在某些项目上让你明白在他们面前相信科学就是一句废话,但是神仙也有不灵的时候,何况凡人,君不见贝利1966也走了一次麦城,Faker S9总决赛也下了次饭。
第一轮上来就是两个冷门,亚运会冠军刘南奎被朝鲜的金成熙(李粉姬的老公)淘汰出局;种子选手号称明灯的日本的斋藤清延续着自己世乒赛上的不给力,接着首轮出局。
新科欧锦赛冠军佩尔森的待遇也没好到那里去,输给了前苏联的选手马祖诺夫;世界杯季军林德被巴西籍日本人鹿野淘汰;王浩削晕了金琦泽,陈龙灿打掉了安宰亨。
顺道一提,老瓦在第二轮不太容易地战胜了一个名叫金泽洙的韩国选手,而日后这位将同样名留青史。
当然,是作为一个人的背景板。
女单方面除了陈子荷没能用长胶转晕匈牙利的乌尔班,洪次玉被管建华削晕;星野美香被陈静打了个3:0以外各路高手都悉数进入十六强。
之后的十六强里,李粉姬击败了上届亚军耿丽娟;巴托菲被管建华削掉;陈静赢下了玄静和;焦志敏被赫拉霍娃爆冷。
记住后两场比赛,第一场将在未来告诉我们出来混迟早是还的;另外一场比赛成为了焦志敏一生之中最不应该输得一场比赛。
八强对阵:
何智丽遭遇陈静;管建华相逢李粉姬;戴丽丽和李惠芬直板大战;梁英子对阵赫拉霍娃。
女乒历史四大谜案第二案——新德里事件,就此上演。
我们先按照官方和大众认为的历史来陈述一下,一来先给大家熟悉一下事件经过,二来也避免一些人说我过度偏袒:
世乒赛进入最后一天。上午女单8进4,对阵的形势是上半区何智丽对陈静,管建华对朝鲜的李粉姬;下半区戴丽丽对李惠芬,韩国的梁英子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
考虑到李粉姬本届爆冷拿下了头号种子耿丽娟,身为削球手的管建华很有可能拿不下她,领导便考虑安排19岁的陈静在四分之一决赛首场比赛中让给何智丽,因为何智丽曾三次击败过李粉姬。
最终结果何智丽让一追三,成功杀进四强。
接着管建华苦战五局,以3:2险胜李粉姬。下半区,梁英子3:0淘汰了赫拉霍娃,戴丽丽3:0胜李惠芬。半决赛将由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针对梁英子水平不错但身体不好的缺点,国乒的教练组想了一个损招:上削球手管建华磨,耗死梁英子。何智丽在赛前的准备会上没有明确表示不接受让球,但是打起来却是寸步不让,而管建华却还蒙在鼓里,即使0:2落后了还以为这是为了营造一种"逼真"的"激烈"的竞争,直到看台上的焦志敏大喊:"你真打吧,她不让了!"这才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已经打疯了的的何智丽3:0拿下管建华晋级决赛。
两场半决赛是同时开打(现在是最后一天半一张球台打到底),这个时候下半区戴丽丽和梁英子的对决打到了决胜局,那边管建华莫名其妙的被打掉之后委屈的当场就哭,教练也都跑了过去,场面乱作一团,这边戴丽丽本来已经18:12领先,结果正巧要换发球,就这么个时间让戴丽丽分了神。
高手对决,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戴丽丽被梁英子一口气连拿9分打进了决赛。
据说戴丽丽输掉之后是当场掉泪,就在场边对何智丽破口大骂,两人起了激烈冲突,最后被众人拉开才算了事。那天晚上中国队是乱作一团。
这就是目前官方以及流传最多的版本。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一个版本和关俨大夫在《队医眼中的世界冠军》一书中的描述:
领导于半决赛前一天晚上做了“让球”部署,并及时通知了管建华,以及与此不相干的戴丽丽。
直到赛前五分钟,才由何智丽的主管教练马金豹通知正准备上场的何智丽。
何智丽当即表示:“混双我已经让了,单打我不让!”她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一,团体赛没派我,团体冠军没份儿;二,我和焦志敏的女双已在上午的女双半决赛中负于韩国的梁英子/玄静和,女双冠军也没有了;三,昨天混双四分之一决赛,我和何志文(就那位B站上经常被大家调侃的直板正胶老大爷,05年回家探亲顺道淘汰了卫冕冠军施拉格)已经让给队友惠均/耿丽娟。若女单再让给管建华,四个奖项一个都捞不着,本届世乒赛女乒一线主力(戴丽丽,何智丽,焦志敏,李惠芬,陈静)就我一人空手而归!
说句题外话,39届的混双决赛对阵是焦志敏/江嘉良对耿丽娟/惠均,赛前内定的结果就是焦志敏/江嘉良让给耿丽娟/惠均,因为惠均单打比赛中让给了江嘉良,所以江嘉良要补偿一下惠均,知道原委江嘉良倒是有说有笑,对身边的焦志敏颇为照顾,然而无辜躺枪再次与单项冠军无缘的焦美女板着脸打完比赛(估计也有半决赛看着安宰亨和梁英子搭档有点吃醋的原因),比赛结束之后焦姑娘连握手都没有握手就漠然的走出了场地,不知道这种不和谐的音调是不是让那些领导们感觉到了哪怕一丝不对劲?

女单半决赛前无所事事,已经没了比赛任务的焦志敏(女单八分之一决赛输给了捷克选手赫拉霍娃,女双和何智丽输给了玄静和与梁英子,混双打完了三个单项已全部出局,自己男朋友还要忙活男双半决赛)闲逛时无意中“偷听”到了何智丽与马金豹的谈话,一路小跑,告诉了担任何智丽对管建华这场比赛场外“监督”的国家队队医关俨大夫。
于是,关俨赶紧来到另一张球台(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局开始)旁,向观战的李富荣做了汇报。李富荣本想采取紧急“措施”(宣布身体状况良好何智丽突发“伤病”而弃权),但何智丽与管建华的比赛裁判已经宣布开始,来不及了。
比赛开始了,何智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打得管建华毫无还手之力,很快以21:7的相同比分连赢两局,第三局又一路领先,打到14:6。管建华已知道何智丽不想让球,但技不如人,故一筹莫展(何智丽、张怡宁和丁宁打削球手问题都不大,丁宁输佐藤瞳纯属体力问题)。所有闻讯而来的领导和教练都傻了眼,李富荣用上海话大声喊道“阿何,侬哪能搞格啦?”(前文提过李富荣和何智丽都是上海人)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了10分,14:16,领导们刚缓了口气,不料何智丽此时却咬了咬牙,豁了出去,一口气连拿4分,18:16反超,最终以21:18结束战斗。管建华失声痛哭,关俨大夫和一名队员赶紧将她拖进了卫生间。
另一场球台,此时先开战的梁英子与戴丽丽比赛还没结束,直播的嗓音非常清晰地宣布另一张球台的何智丽以3:0战胜了管建华进入决赛。戴丽丽霉运来了,被梁英子追到17:18,轮到梁英子发球,对攻,梁英子得分。梁英子还是高抛发球,对攻,梁英子得分19:18第一次领先,梁英子仍旧高抛发球,戴丽丽接发球出界,20:18,梁英子抢到赛点,梁英子还是高抛发球,戴丽丽接发球又是出界,21:18,梁英子以3:2击败了戴丽丽进入了决赛。
好了,这就是目前最多人知道的两个版本,至于其他这各种版本的比分和时间我会在下文陈述,我们还是先来分析故事:
第一个问题,陈静是真打不过还是让了球?
根据事后官方对于何智丽的指责,何智丽对于陈静的让球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但是等到要她让球的时候却没让。
而根据有些资料表示,在确定让何智丽晋级之后,教练组却没有通知陈静,因为当时的教练组也不傻,考虑到当时陈静不过是个第一次参赛的新人,应该打不赢何智丽,就不想白送陈静一个人情,于是就没有在赛前通知陈静。
而按照正常的情况,自己队友之间的比赛教练是不用指挥的,但非常奇怪的是,当陈静轻松地拿下第一局走到场边后,却被教练叫住说:“忘记对你讲了,今天你让给何智丽!”当时陈静有点发蒙,但还是决定服从安排,随后连输3局,将胜利让给了何智丽。
但我认为后面几局很有可能是真打的。首先上面的资料里说陈静第一局轻松取胜,但我找到的资料两个人第一局打了一个21:19,这算哪个轻松?虽然不久之后的全运会陈静击败了何智丽,但是这是正常情况,偏偏新德里就是不正常情况。
要知道一般国乒让球都是开始以前说,陈静和何智丽又都不知道教练组的小心思(不想白送陈静一个人情),所以两人肯定是抱着真打的打算上场的。更何况大家伙儿都知道这届比赛事关第一届奥运会名额,两人肯定是豁了出去的。可教练突然那么一说,陈静又是个算球流,这肯定有影响的,高手过招一招之间就见胜负,陈静那么一犹豫就够何智丽翻盘了。
不过也有人说即使真打,何智丽也能赢陈静,还拿出1994年亚运会八强做例子。
但是公平的讲那场比赛真没多少参考价值,虽然陈静1993年打进了世乒赛决赛,但是她和玄静和的那场说穿了就是比烂,1994年陈静的状态也就那样,所以我不认为凭借1994年亚运会就能说明1987年世乒赛的让球。
至于陈静为什么后来说自己让了,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一来,她也确实受了影响,说自己让了球谁都不会觉得意外。而且何智丽也不傻,她肯定不会就这件事儿针对陈静,毕竟要是陈静没让,按你何智丽的说法算是正常赢球;要是陈静让了,整件事儿就是你何智丽理亏。二来,陈静和何智丽的交情也没到那个水平,她也犯不上为了何智丽得罪徐寅生和李富荣。
所以我认为,陈静虽然当时有战胜何智丽的可能(两个人五五开吧),但是何智丽在教练的助攻之下击败了陈静。
第二个问题,何智丽到底有没有明说让球?
解决的关键在于焦志敏,我看过三个新德里事件的版本,两个版本官方说法:何智丽没明说,不宣而战,管建华是按照让球打的,焦志敏出言提醒管建华才认识到是真打。一个是何智丽赛前明说了,被焦志敏听到,赶忙去告诉了关俨大夫,关俨转述给了李富荣。
偏偏这两个版本里焦志敏都是最先看出来的,可问题是焦志敏却从来没谈起过这一点,我也找不到比赛视频(插一句,2007年以前的但凡有点猫腻和输得有点惨的大赛视频央视是不会放出资源的),更不可能跑去采访人家焦志敏,我只能推断。
据说,出发之前何智丽问孙梅英如果让她让球怎么办,没能随队前往的孙梅英授她锦囊妙计,你有夺冠实力,到时若要求你让球,你来个阳奉阴违,反正最终死活不让!
我估计何智丽阳奉阴违肯定是不敢的,毕竟自己最大的后台——孙梅英没来,何智丽肯定明说了,毕竟事关奥运和世锦赛金牌,何智丽也知道这一点,她对梁英子的胜率也就是五五开,如果戴丽丽拦不住,她女单决赛又输球,何智丽必然身败名裂(大家可以参考一下S3赢下和SKT五五开的OMG的皇族被喷成了什么样),更不要提奥运名额了。
第三个问题,戴丽丽是何时知道何智丽不让球的?
按正常情况来说,戴丽丽应该不知道何智丽是否让球,她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全力击败梁英子,至于其他的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再者国乒从来都没有将一场让球的决定通知另外一场的先例,写同人的都知道比赛期间能别让正在比赛的选手知道别的场的比赛结果,我不信国乒的教练组能眼高手低到这个地步。
可问题还是那句话:整个新德里世乒赛就没有几个正常情况。
官方版本里是戴丽丽不知道让球,但是看到场外教练和记者全围到了另一张台子,正好碰上换发球的戴丽丽多看了两眼,结果乱了方寸被连扳九分晋级决赛。
而三个民间版本里一个说戴丽丽赛前知道何智丽让球,结果知道何智丽赢了以后,瞬间懵掉,直接告负;一个是同样是比赛前知道让球,但是打了一局以后,关俨大夫来告知李富荣,戴丽丽得知了消息后,发挥失常,输给了梁英子。
首先最后一个说法不可能,场边观战的李富荣没那么眼高手低,戴丽丽的指导教练郑敏之也不傻,肯定不能让何智丽那边的消息来扰乱军心。中间一个说法也不可能。
其实这个情况有视频就行,但是我找不到,所以……只能存疑,但是我倾向于官方版本的解释,戴丽丽不知道让球,但是看到场外教练和记者全围到了另一张台子,正好碰上换发球的戴丽丽多看了两眼,结果乱了方寸被连扳九分晋级决赛。
所以,我的推断就是:何智丽在八强真打且有孙梅英撑腰的情况下,为了奥运女单资格背水一搏,但教练组通知不当导致最终局势失控。
这就是折腾国乒直到今天都不消停的新德里事件。
不过何智丽在当天现场闹得再大,决赛也得指望她,毕竟梁英子是真不好打。
女双决赛,心态爆炸的戴丽丽成了拖后腿的,梁英子和玄静和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2:1战胜了李惠芬和戴丽丽,捧起了波普杯。
女单决赛开始前,中国队却没有派任何教练担任场外指导。也就是张燮林和焦志敏(也看出来焦志敏人确实好)趁着何智丽上厕所的机会嘱咐了两句。
奈何梁英子真撑不住了。
与戴丽丽苦战五局的梁英子,已经耗尽了全部的体力,面对何智丽的慢打战术虽然拼尽全力,但仍以0比3(21:17、21:19、21:18)告负,最后一个发球下网,使得中国队连续第五次捧起女单冠军。

还是那句话创造奇迹有两个前提:一是你自己不放弃,二是你的对手犯错。
只可惜在新德里的世乒赛赛场,既没有缺少经验的张怡宁,也没有心态爆炸的李佳薇。
领奖台上,获得并列第三名的两位队友也拒绝与她握手,场面异常清冷,还是梁英子出言提醒,何智丽才把奖杯举起来合影,整个女队只有女双搭档焦志敏过来与她握手表示祝贺,说“阿何,你真的挺不容易的!”。(这里再次强调,虽然大多数韩国棒子毫无体育精神,没有廉耻心这种东西,但是80年代那一批以梁英子,玄静和为代表的韩国运动员却是十分有节操和体育道德的,当年梁英子和玄静和在国内也是人气大把,梁英子退役后直接来华定居,也是颇受欢迎。)


女单赛场上闹得天翻地覆的同时,男单爆出冷门,身体不适死撑着打比赛的瓦尔德内尔突然爆发(烧糊涂了?),十六强击溃英格兰第一名将道格拉斯,八强战又一个三比零送走了自己以前一直搞不定的直板快攻打法型高手,世界杯冠军陈龙灿,四强战先难后易又是三比零赢下了滕义,与卫冕冠军江嘉良在决赛兵戎相见。
23岁的江嘉良VS 22岁的瓦尔德内尔,前者是正值巅峰的新王,后者是青春正盛的新人,20世纪最经典的一场男单决赛即将打响。
决赛打响,瓦尔德内尔挟连挫两员中国大将之余威,一上场便先声夺人,不仅正手发球抢攻和拉球频频得分,就连反手攻球也是频繁得分,很快以21:14拿下首局。
第二局开局瓦尔德内尔又是一路领先到9:3,这时身处逆境江嘉良毫不手软,利用自身前三板的优势,进行全台突击,连连侧身扣杀,先是将比分追至十平,然后又反超到19:17,最终以21:18扳回一局。
第三局江嘉良抓住了瓦尔德内尔心理变化,打得十分顺手,以21:11再下一城。
第四局,孤注一掷的瓦尔德内尔加强了节奏变化,通过频频发台内短球来限制江嘉良的前三板的优势,并在对拉相持中伺机偷袭江嘉良的正手空挡,这一战术果然奏效,瓦尔德内尔一路领先到20:16,把江嘉良逼到了悬崖边上。
只可惜此时的老瓦犯了无数前辈和无数后辈犯过的错误:
乒乓球是21分,不是20分。
江嘉良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当然输赢就这一分,紧张也没用),利用此时自己发球的优势,大胆发球抢攻,每赢一分就大吼一声,然后跑步绕自己半场一圈,发球前又用坚定的目光盯着老瓦。
此刻的瓦尔德内尔还不是那个进三大赛四强如同喝水的老瓦,面对坚定的江嘉良频频失误一口气连丢了四分,被追成了20平。
尽管老瓦扳回两球,但已经无法撼动江嘉良卫冕冠军的决心,最后一球,江嘉良反手发球,两人打了两个回合之后,瓦尔德内尔反手提拉出界,江嘉良24:22战胜了瓦尔德内尔,以3:1的比分卫冕圣勃莱德杯。

全场观众如梦方醒,全体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江嘉良激动不已,奋力挥舞着双拳,仰天长啸,又向热情的观众回赠了一个欧式飞吻,随即掩面而泣,他来到挡板前,教练和队友与他紧紧相拥。江嘉良脱掉早已湿透了的红色球衣,赤身躺倒在地板上,任凭英雄之泪尽情流淌。这感人的一幕令电视机前无数球迷为之动容的同时,也成为了世乒赛的经典一幕。


赛后,还是小瓦的瓦尔德内尔接受采访时他懊悔地说:“我很遗憾,这或许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决赛,因为本格森(第一部分提过这位)都只进过一次决赛……”
额,亲爱的小瓦,你不用担心,因为在世界大赛的战场上,你将总计进入9次决赛,外加4次半决赛,在男子的赛场之上只有一个人能打破你的记录。
1987年的世乒赛,对于国乒来说是一针兴奋剂,扭转了国乒自汉城亚运会以来的颓势,再度君临天下,为明年的汉城奥运会开了一个好头。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明年的汉城奥运会真正的主角既不是闹得天翻地覆的何智丽,也不是力挽狂澜的江嘉良,更不是首进世乒赛决赛的瓦尔德内尔。
明年的汉城,历史的导演早已准备好了另一处大戏。
当然,我们要先介绍一下其他几位演员的最终去处。
—————————————————————————————————————————
这一章中的很多部分都是根据老球迷的回忆整理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我自己整理的,希望大家看完了仔细思考,毕竟新德里事件是国乒至今都不愿意提起的三大伤疤之一,对此我不想批评也没有那个资格,我只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给大家:
当国家荣誉和体育精神(个人荣誉)摆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