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电解法
初高中的化学生就已经知道了,一种需要通电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电解,最初我们刚接触到的是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制氢气和氧气而且非常的简单,到了高一的学习大家接触到电解一些熔融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可以得到该金属的单质,这一下我们又对电解发产生了好奇,直到高二我们才学了一些电解原理,书上只告诉我们一些放电顺序,导体棒也会影响电解实验,电压也会影响实验效果,在实验室里也通常用6v–12v的电压,通上电源立刻就会产生气泡,现象比较明显,但是真正用起来可不像书本上说的要简单,往往知道了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导体棒是什么呢?当然是化学老师所说的万能碳棒和铂电极,像一些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想当于电解水这样就可以提纯了吗?答案:没问题,从实验原理上可以证明能实现提纯的效果,但真正能提纯多少,我可以用实验证明很少,还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要费很大的电量,从经济上来说很不实用,也可以证明咱们以前的想法,为什么实验室制氢气要用锌和稀硫酸,而不用电解水,还有经过实验可以证明,在通电的情况下导体也会受损,你们心目中的万能碳棒在通电电解,经过长时间的电解大约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容易出现碳粉脱落现象,他们不会被反应只是电极被消耗了,我做了一个双碳棒的实验,一个碳棒在阴极,另一个碳棒在阳极,大家也知道阳极的导体是牺牲去的,碳棒也不例外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电解过程,溶液变黑阳极的碳棒电极被腐蚀,所以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也是需要一些技术的,书本上学的东西都是理想状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不是简简单单写个方程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