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之眼联合创始人毛老师分享公司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

2020-12-08 11:38 作者:深度之眼官方账号  | 我要投稿

我是深度之眼联合创始人毛玉博,公司002号员工

我在这里把公司一路走来的思考、跌过的坑、犯过的错,还有我们现在走到哪一步了,写在这里,我相信从这里你能了解我们这家公司最真实的情况。


第一阶段:不了解技术,不了解需求,也不会市场推广

很多人知道深度之眼应该也是在2018年7月底,我们推出第一个西瓜书训练营的时候。

事实上在这之前我们推出过两门课,一门叫《深度学习理论与实战PyTorch》,与《深度学习理论与实战TensorFlow》,这两门课,是我们17年10年月刚出来创业做的第一门课程。当时我和老大都不懂人工智能技术,认为深度学习是最大需求,就从深度学习入手了。


为了做这门课,我们把老师从合肥请到上海,对着我们两个完全不会人工智能的人来讲,直到把我们两个讲明白才算通过,以这样的标准,我们在老师讲解的时候采集了音频,然后又把音频转录成文字稿,然后修改文字稿。


当时这么做,时间周期特别长,而且工作量巨大,为了课件的视觉效果好,我们请了专业的PPT设计的团队,光PPT就花费了将近10万。


除了视频课件之外,我们还加入了图文形式的教程和代码教程


我们自认为课件制作精良,内容打磨精细,课程形式创新,一定会引爆市场


这么做最终的效果怎么样呢?


事实上不怎么样,我们当时犯了五个错误

第一、深度学习虽然热门,但是机器学习的需求才是更大的

第二、等我们课程做出来已经是18年5月份了,那个时候,市面上的视频课已经铺天盖地了

第三、学员其实更喜欢纯视频课的讲解,图文还是不是很愿意观看

第四、代码老师一边敲,一边讲学习体验才会更好

第五、即便是课程再好,业的推广,我们当时就是放到网易云课堂平台,等待学员上门

因为这 五个错误,课程没有卖出去,导致我们再18年7月份的时候,公司账户上就没钱了。


第二个阶段:另辟蹊径,创新模式,营销驱动增长

在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策,认为当时市面上的课程太多了,做视频课很难有差异化,如果视频泛滥的时候,服务会不会是一个稀缺的东西


到底什么服务才是用户需要的呢,恰逢当时我正好研究付费社群的玩法,看到有一个人专门带着粉丝读财经书籍,我就琢磨,会不会人工智能领域也有带着大家读书这样的需求,后来让我同事小红,和我们微信上仅有的300个粉丝聊天,最后聊完,发现西瓜书是一个强需求,我们就做了一个《机器学习》西瓜书的带读训练营


第一期的带读训练营,当时还是做得比较粗糙,教学计划比较简单,主要是列了核心的学习章节,除此以外就是直播答疑和群内互动。


因为第一期人少,只有170人,所以虽然教学计划粗糙,但是因为互动和答疑做的比较到位,加上第一期学员有学过西瓜书的基础,所以第一期的学员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后来我们紧接着招了第二期,第三期,我们开始大面积推广,一期的学员人数,也到了400-500人

因为半个月开一期,导致同一个时间,同时服务的学员人数会有1-2K人,当时公司就三个人,我和同事小红,两个人既要负责开班,招生文案迭代,还要接客服,一时间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就出现了服务下降。


但在当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继续扩张产品线,开设了李飞飞CS231N《计算机视觉》,斯坦福CS224N《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实战》书,李航《统计学习方法》、《百面机器学习》葫芦书这几个训练营


结果等到18年12月份的时候,有很多学员发现,学这个没用,就是起个监督作用,有自制力的根本不需要学,骂我们是营销公司,包装公司


后来我们反思,当时犯了几个错误:

第一、尽管当时我们有很多铁粉,会报好几个班,但是大部分仅仅靠自学和答疑是学不下去的

第二、很多人看着广告,第一次买了我们的培训课,但是买过一次之后,就不会积蓄买了,学员来了之后留不住

第三、我们在招生人数比较乐观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提高广告效率上,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把控

第四、在公司生存下来的情况,没有抓紧升级讲师库,提高讲师的质量。


第三个阶段:狠抓教学、开做视频、升级讲师

再经历了用户的大面积吐槽和讲师服务的不稳定之后,我们决心抓教学。

18年3月份,我把运营的一个同事小蓝,从运营岗转到了产品岗,开始主要负责教学工作。原来是同一个人,既要负责课程,又要负责运营,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运营和教学中,会更偏向于在运营上下功夫。因为运营上下功夫,营收上的效果是马上的,但是抓教学,在营收上反馈就会慢一些,而当时公司正处在生死挣扎线上,所以在当时那个认知下,你跟回偏向于在营销上下功夫。


但是如果小蓝专门负责产品,运营的事与她没关系了,那么她就只会想着做教学优化工作了。想法虽然转变了,但是执行起来又遇到困难了,改进教学,是折腾老师的事,老师不配合怎么办?


我们当机立断,就是要求所有老师,教学计划都要按照新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如果不配合的,我们不合作了,尽快找新老师,新老师没找到的话,这个班就不开,当时这步棋是个险棋,如果老师一直招不到,班一直开不了,当月的营收则么办?


幸好是,我们优化了招老师的文案,短时间内来了不少老师和助教,我们几乎每天沟通5个讲师,花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教师和助教的更新迭代。


为了保证老师的服务质量,我们当时统一了讲师的工资标准,分为基本工资+奖金,再加上绩效考核,表现好的讲师,会拿到全部的奖金,在新的制度下,老师也不敢懈怠了。


除此以外,我们开始招募视频课的制作讲师,但是这个时候又遇到麻烦了,我们要做算法推导,这种课的难度非常大,加上全是公式推导,工作量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在年初定的西瓜书的推导课,直到9月份才上线,为什么周期隔这么长。


因为当时我们招募的老师,每次合作开始,等到正式合作就被巨大的工作量给吓跑了,在确定合作讲师之前,我们前前后后吓跑了5位老师,最后南瓜书的项目负责人smiles才接下来了这个活 ,最后做出来。


当然因为课程时间一拖再拖,让学员也没了耐心,开始在群里面大面积吐槽,退款,当时那段时间压力巨大,时不时群里面炸开锅,我就要去在群里面做解释。


后来因为总是因为我在群里面回应,所以我就成了吐槽学员点名批评的对象。但事实上,公司的一系列教学迭代升级,不管是招新老师,设定讲师工资考核体系,坚持做视频课,都是我推动的。有的时候看到这些点名骂我的,虽然第一眼看上去很生气,也很委屈,但是想一想,你是联创,公司扛在你肩上,即便有的被骂的非常狠的产品线,你完全没管过,但是别人骂你,你也应该担着。


这大概就是我一直在公司提倡的让每个人都要有担当,有事情主动冲上去,不要缩在背后,当你一次又一次不怕被骂,不怕被质疑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你,鼓励你相信你,即便是曾今那些骂你骂的最恨的人,你也会重新赢的他们的尊重。


经过这个阶段之后,事后复盘,我总结了以下犯的错误

第一、尽管我们当时是努力再开发课程,但是没有按时交付给学员,也是一种失信,这个责任就得自己担着,不能怪别人不理解

第二、有的时候,即便是从逻辑上讲,你都是对的,但是学员不满意,首先你也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还有改进空间,而不是拿你的理由和用户互怼

第三、如果用户质疑我们的没有达到文案写的效果的时候,你应该第一时间去检查文案写的有没有模糊的地方,尽管有的时候细究起来是没错,但是没有很明显的告知学员,自己也有责任

第四、当时一门课程的好坏,非常依赖老师的个人能力,老师会讲的,就会不错,如果讲的不太好的,前期的审核和试讲环节就应该淘汰掉,而不是进入的正式课的开发环节。

第四个阶段:课程是唯一重要的事,产品驱动增长

在我们开始开发课程之后,我们就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公司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我们公司和其他做AI教育的,有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其他公司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做课程天然有优势,而我们公司,因为不懂技术,所以前期选拔老师,设计课程课程阶段就跌了不少坑。

非常典型的就是,假如招一个好老师,课程就会好,假如招了一个一般的老师,等课程都开发完了,学员学了之后,才发现老师讲的不太好。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即便是返工也需要时间。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有的课程好,有的课程一般,质量层次不齐。质量的一般的课程就要返工,这样效率也低下。


我们当时已经设立了教研团,但是教研团在反馈意见的时候,大都是很笼统,课程不错,讲的一般之类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再反复思考之后,我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我们在讲师试讲环节,评判一定要严格,反馈一般的绝不能用

第二、要想让老师和学员讲出我们想要的课程,你就必须要清楚的告诉他们,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课程,你的课程想解决什么问题,


在想明白这两件事之后,20年第一季度,课程团队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做培训讲师、教研团的视频教程


我们定义清楚了,每个产品的未来的迭代方向,这门课解决的核心痛点、以及这门课的使命,在我们的概念里,课程应该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有开始、高潮、和落幕。当把三个给讲师讲清楚,老师就立马明白了我们的要求是什么了,除此以外,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不同内容到底什么样的讲解方式是最适合的。我们研究了paper会员,训练营、教材班等重磅课程的讲解方法,研究出来之后,我们把这些方法论同步给了其他老师,发现同一门课的不同老师能按照同样的标准努力做课,课程的整体质量大幅提升,最夸张的就是,有学员说,即便是同一个老师讲的,现在的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好。


因为这些问题讲清楚了,我们教研团小伙伴们也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了,所以在提反馈意见的时候越来越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课程要么做不出,要么做出来质量都有保证,当然在这个阶段也犯了一些错

第一、因为我们课程都要经过双轮审核,老师要讲两边,所以老师压力会很大,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有的老师很配合,有的不怎么配合,结果是一开始不怎么么配合的,我们也尽量满足了老师的要求,但是合作最后还是没有进行下去,白白浪费了时间。

第二、能把课程做好的老师,工资给高是一种激励,而做不好的,即便是给高,仍然也做不好

第三、就是当你课程做好之后,会被盗版机构盯上,打击盗版真的很重要,如果满世界都是你们的盗版,公司就有生存危机了

第四、写文案要特别小心,每一个字都要斟酌是不是又误解,有没有夸大宣传,又说不清楚的,有没有单独备注(有学员喷我们说,明明文案写的直播一小时,老师讲了两小时,是我们虚假宣传,最后逼的我们在1小时后面加了个左右)


第五个阶段:学技术还不够,要培养有价值的人

当我们狠抓抓质量,课程质量大幅提升之后,我们会觉得,所有学员都应该能认真学完了吧,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人没学完不是能力问题,也不是课程问题,而是学习心态不好。

比如有学着学着怀疑自己的,学着学着中途放弃的,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的,而这些因素大大的影响了他们能踏踏实实的学好课程,进而变得的特别浮躁,尽然会相信零基础学四个月就能进入大厂算法工程师岗位。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决定做一些软的东西,就是教大家做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目标管理等一些列的文化课,而这件事我们已经在默默策划,什么时候推出,还不定,但是推出的时候,相信对大家一定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个阶段还没开始运作,暂时还不知道会犯哪些错,所以等以后犯了错误之后,再来更新。


之所以写上,我们公司一路发展到现在的一些关键思考和跌过一些坑,犯过一些错。是因为这些错误是一家公司珍贵的宝藏,经历过这些,你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路就会越来越宽。


以前看到学员吐槽我们,我会非常的生气,有一次从老家回来下飞机(不是装逼,是真的坐了飞机,8月份,机票400多很便宜),打开手机之后,弹出了一个骂的非常狠的评论,当时看到这个气的从下午到晚上没缓过来,后来还是自我安慰了好久才缓过来。


后来陆陆续续也会有一些人去骂人,自己心态也就平和了很多,不太会有太多的埋怨和气氛,而是更加心平气和的和解和努力的改进。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每一次的进步,或多或少,都要感谢哪些曾经骂过我们的人,正是你们曾今骂的那么难听,才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如果你觉得我们做的好,夸一句,就当是鼓励,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如果你不满意了,骂了我们两句,我们也能感谢你,至少我们知道了,哪里还有不足,还有改进空间。


也许永远不会有让所有人满意的那一天,但是这些勇往直前,努力的进步的时光,不也是人生经历中难能可贵的经历么?


我相信,只要还是我们学员,只要你还在我们平台多一天,你就能看到我们的进步,我们愿意和你一起进步。如果我们确实进步了,你也不能拖后腿哦!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互动,只要能力能处理的,我会出面处理


深度之眼联合创始人毛老师分享公司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