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暮英雄——张兴世传(序)
作者:马伯庸
2003年
转载自https://www.jjwxc.net/oneauthor.php?authorid=4541
序
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三国英雄,历数其中名将谋臣如数家珍,当时深信“智”的最高境界是诸葛亮,“武”的最高境界是关云长,除三国以外再无高人,除三国外再无历史。后来慢慢看的书多了,朋友中也不乏史学高手,我才逐渐发现:中国历史,还有别的时代,而别的时代中还有别的名将,比智比力,未必逊于三国,只是隐于史料,不为人知罢了。
一部演义,成全了三国诸位英雄,只可惜并没有第二个罗贯中。
后来看了田中芳树的《奔流》,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我不屑一顾的南北朝,还存在这样一位神奇的将领。虽然他的战绩在小说里做了艺术夸张,但还是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促使我去找来《梁书·陈庆之传》细细读了一遍,并且从此对挖掘无名的名将产生了兴趣。
出国以后,无意中在大学图书馆的中文书架上,发现一套《毛泽东点评的帝王大传》,上至商纣,下到南唐李后主,一共14个皇帝,14册书。作者们以演义笔法将这些皇帝一生细细道来,严于正史,又是文体白话演义风格,可读性颇强,于是一路读下来,最后一册,看的就是《宋明帝刘彧传》。其中平叛一段看得我热血贲张,居然不自量力想要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
于是我就开始搜集相关的史料论著、人物事迹、风俗地理、器具饮食,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宋书》看完了,与其前后衔接的《晋书》与《南齐书》总要看,与南朝关系紧要的北朝历史,总要知道。涉及到战争,南北朝的行伍制度、官僚体制不得不了解,连带着必须上溯到魏晋三国两汉;而提到南朝世家大族的名士风度与清谈,就必须对玄学和佛学有所涉猎……结果越仔细地看下去,就越发现自己无知,越觉得自己无知,就越没有勇气提笔写下去。
真正让我放弃的是一个可笑的理由。我选择的小说主角是张兴世,理由除了他在钱溪一战的精彩表现以外,还因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如同杨文理、陈庆之一样的年轻人。想象一下,一个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年轻将军,这样的故事写出来该多么精彩!结果做了一下考证,我才发现,这个人在钱溪之战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结果这个宏伟的小说计划就这么夭折了,只剩下一个开头。
但是我认真搜集到的材料却不能这么丢掉,于是我想到了林崎笑雪大人为陈庆之而写的《犹记白马啸西风》。林崎大人的精彩笔法让我心羡不已。于是我也想借用这个形式,附骥凤尾,把我心目中的这位无闻的良将张兴世一生试着综述出来,也算是我对这两个月来辛苦研究和张兴世本人的致意。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