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权力·性别» 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性质

原文: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婚姻形态也由“群婚制”“对偶婚制”逐渐过渡到“一夫一妻制”(个体婚制)。尤其到禹称帝时,典型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已经形成。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父系继嗣的问题突出起来。(注: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2页。)这是因为男性拥有了性别优势、权力和私有财产之后,希望将这一切传给亲生的子孙。为了保证自己血脉的延续,男性对女性实行独占性同居,要求女性遵守贞操,严格控制其婚外性行为,婚姻家庭形式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较为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形成,女性成为男性控制的资源。因此,一夫一妻制的确立是男性获得支配权的标志。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目的有二:一是确保男性的亲子关系;二是继承财产。
然而,由于男性在所有权上的支配地位,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注:〔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0页。)女性在婚内守贞,男性却继续在外面享受婚外性自由,所以那时的一夫一妻制,实为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同时产生的还有妓女制和严惩奸夫淫妇的法律,社会对男女两性的婚外性行为持不同的态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女性被严格地分成两类:妓女和良家妇女,男性是不能染指良家妇女的,奸夫淫妇会受到严惩,这是因为“奸夫”侵犯了别人的“私有财产”,扰乱一夫一妻制婚姻目标的实现。(注:祝平燕、夏玉珍主编:《性别社会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7页。)
«媒介·权力·性别:新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迁与性别平等»
王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