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史料、前人著作(五)——米儿咱•海答儿《拉失德史》

《拉失德史——中亚蒙兀儿史(Tarikh-i-Rashidi ,History of Rashid )》是16世纪蒙古世族杜格拉特部(Dughlat,亦称朵豁剌惕)王公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Mirza Muhammad Haidar Dughlat Beg ,1499/1500–1551)以波斯语撰写的一部中亚史著作。
米尔咱·海答儿为马黑麻·忽辛·古列干(Muhammad Husain Gurkan)之子,因母亲为羽奴思汗之女,因此与莫卧儿帝国建立者、帖木儿宗王巴布尔是表兄弟关系。9岁时父亲被昔班尼所杀,他在得力家臣保护下逃往巴布尔处,自小便开始了军旅生涯。巴布尔与萨法维王朝结盟并失败后他便转投表兄、叶尔羌汗国君主赛德汗(他是羽奴思汗之孙),并成为其麾下大将,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随其征战拉达克等地。但赛德汗死后其子拉失德怀疑其不忠,对其家族展开了屠杀,时在外地的海答儿被迫逃往莫卧儿,投向巴布尔子胡马雍处,后占据克什米尔,创建了一个特殊的汗王政权,期间著述《拉失德史》,1551年被克什米尔当地的叛军杀害。
《拉失德史》分为两编:
第一编为“正史”, 写于公元1544年-1545年。共70章,叙述东察合台汗国建立者秃黑鲁帖木儿汗(1329~1362)至阿卜杜·拉失德汗(1510~1559)时期历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评价以及察合台后王在新疆的统治情况。
第二编为“史迹概述”, 写成于公元1541年-1542年。共116章,以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了从其外祖父羽奴思汗即位到作者在克什米尔执政的历史社会情况。
全书内容包括200年间新疆及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和有关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瓦刺蒙古及中亚民族的历史活动,重点记述了蒙兀儿诸汗和杜格拉特部家族在新疆统治的历史。该书于1547年用波斯文写成,献给叶尔羌汗国统治者阿卜杜·拉失德汗,故名《拉失德史》。
《拉失德史》有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宗教偏见极重,二是有失偏颇。王治来先生的《从〈巴布尔回忆录〉看〈拉失德史〉》一文就已详尽的解释了这两个问题。这里便大致概括一下:
米儿咱·海答儿自称写《拉失德史》(特别是第一编正史部分)是为了“保存蒙兀儿人的历史”,但却只从东察合台汗国君主秃黑鲁帖木儿汗开始讲起,至于前面的蒙古诸汗则仅列其名,他毫不隐晦的解释这是因为秃黑鲁帖木儿汗是第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兀儿汗,之前的汗都是异教徒;其次,海答儿将此书作为宣扬伊斯兰教的一个途径,凡和伊斯兰教有关的史实就记载,其他则不予理会,使得此书描绘的历史并不完全;他本人是逊尼派教徒,由于巴布尔曾有过与萨法维王朝结盟的事迹,加上家庭内斗(待会提及),海答儿实际上对这位表兄成见很大,双方关系也并不如我之前所说的那么好。仅看拉失德史记载的1512年巴布尔波斯联军惨败乌兹别克联军时海答儿表现出了十分的欢喜:
“……月即别的步兵从每一个角落发箭,矢如雨下,不久,伊斯兰之爪扭断了异端外派之手,而宣告了胜利属于真正的信仰。伊斯兰的胜利之风吹倒了异端邪说的旗帜……在卡尔希被刀剑砍成的一切伤痕,这时都由复仇的箭簇缝合了。他们将密尔·纳扎姆和全体突厥蛮异密全都送进了地狱。”
还有奥贝都剌在1512年库尔-马利克之战大败巴布尔时,极力渲染巴布尔之军威,奥贝都剌之弱:
“……奥贝都剌手下只有三千人,而大帝(巴布尔)却有四万人。奥贝都剌汗背诵完了一节《古兰经》:‘由于真主的许可,一支人数很少的军队不也时常战败庞大的军队吗?’于是他就同大帝对阵,展开激烈的战斗……”
结果奥贝都剌以弱胜强,大败巴布尔,丝毫不给巴布尔面子。这“大帝(padishah)”的称呼看来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除此之外,海答儿还在一些关键事情上表现出明显的偏颇倾向,有失公正。他和巴布尔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复杂还因为其父亲马黑麻·忽辛的作为。当初马黑麻·忽辛带着海答儿逃难至巴布尔处,巴布尔热情招待了他,并给了他们一个容身之地。结果巴布尔率军援助速檀·忽辛·拜哈拉时马黑麻·忽辛却煽动巴布尔手下的蒙兀儿人异密发动叛乱,推巴布尔之弟只罕杰儿·米儿咱为主,这无疑给巴布尔狠狠的捅了一刀。巴布尔尽管最终平定这场叛乱,也放过了马黑麻·忽辛,但对他可谓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海答儿却在自己书中极力为父亲开脱,甚至将责任推到自己的庶外祖母沙·别昆上。
该书以波斯文写成,有察合台文抄本,此前只在维吾尔族知识分子中流传。1895年该书被译为英文,译者为英国东方学家罗斯爵士(Edward Denison Ross,1871-1940,据维基介绍他会49种语言,能读30种,这tm还是人?),另一位东方学家伊莱亚斯(Ney Elias,1844-1897)负责校订编辑。由于该书填补了察合台汗国后期历史的空白,因此英译本出版后颇受学术界重视。据《拉失德史》中译本初版说,自波斯文手稿出版以来直到中译本出版,该书只有英文译本。
在英译本序中,伊莱亚斯说《巴布尔回忆录》英译者厄斯金(William Erskine,1773 -1852)原本在翻译该书,但并没有交付译文出版,直到去世。后来伊莱亚斯在大英博物馆写本部寻得他的译稿,发现译稿情况不足以成为一个译本:有些地方厄斯金一字不漏的全译了,有些却只是写了摘要,有些地方甚至只写了个标题,还删掉了不少章节。伊莱亚斯认为这份译稿应该是用作撰写《蒙兀儿人(莫卧儿)统治下的印度(该书卷一、二出版于1854年)》的资料。同时还叙述了这部译稿的使用情况。伊莱亚斯的英译序写的十分严谨详尽,足以成为一篇优秀的考据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阅《拉失德史》中译本初版的英译本前言
1965年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开始着手将《拉失德史》译为中文,经过我国中亚史权威王治来先生校订润色,于1985年正式刊行,书名定为《中亚蒙兀儿史一拉失德史》。这个版本为多人合译,译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王老又将其重译,于2011年出版,改名为《赖世德史》。这两个版本的区别此前我已提过,此处再提:新版文风统一,译文是通畅了不少,改动也不小(我以前一直以为旧版也是王老翻译的,原来只是校注);但删去了英译本长达145页的绪论及大量注释、索引,学术价值不免大大降低。
中译本初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41393/
重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841319/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9aIHVWAs-XB21BWrFuAnA
提取码:82n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