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时代”背景下,基于行政视角下提出的建议(一)

本月初,发表一个专栏,没想到这么得到那么多人关注,让我有写下去的动力。本文主要想为近现代及未来将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所提出的建议请大家多多评论。
少子老龄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既定事实。基于这个背景,以青壮年为代表社会劳动力会更加向大城市聚集并加剧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大城市被迫形成大都市圈。即“都心+郊区”模式。这个模式下,企事业和优质工作的工作地址是不发生变动的,落后产业迁至周边或搬至不发达地区。上班模式以使用地铁、城轨等方式将劳动力由郊区输送至城区的摊大饼模式。这个模式下市区资源会更加宝贵,更加突出“城区户籍”作用,而郊区的房价并不会下跌,租金也会上涨。具体反应在人们在工作或学业以拼命挤进都心位置以保证现有阶级的提高或保持不变。
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核心办法就是完善再分配,保障最低收入和社会保障,解决就业的主力是民营企业,而国营企业及政府单位的下限高,具体反应在社保和公积金基数很高,周六日的规律作息、不必为中年失业而过于担心,这是人们对体制内热衷的核心所在。
经济增速越缓慢,社会资本投入就越发降低,人们更偏向于保守和求稳。创新力不断下降,造成人口和资源的高度集中,学业和就业选择上更加高度内卷,企业门槛不断提高,导致形成学区房、教育、辅导班的各阶级军备竞赛,名校和应届身份、家庭背景等格外重视,生者传宗接代,败者躺平绝后。
基于“后时代”背景下如何破卷,给出以下建议:
1. 提高社会保障,完善五险一金及企业年金的普及率,并不断提高社保和公积金缴纳的最低基数;完善社会劳动法,保障大众休息时间;征收“富人税”、“遗产税”、“离境税”、“房产税”等。
2. 征收“大城市”税,明确提出不支持也不鼓励发展都市圈战略,以城市均衡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向,收取“大城市”税以补贴中小城市产业升级,并将大城市的产业不断向中小城市复制转移。
3.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基于出口人口越来越少的背景下,从事低端工作的社会劳动力价格会不断上涨,而在高度内卷社会中失败者占绝大多数。将高等教育普及并白菜化,将技能型教育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并保障就业。取消专科层次,将本科和硕士白菜化,任何人符合入学资格即可入学符合毕业要求即可毕业,但不保障就业。当人到中年失业或不喜欢本职工作可在中年再次入学更换方向,给人更多的二次机会,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点是很必要的,但也是当下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