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四个世界里面

认识论——我们生活在四个世界之中
目录:
前言
阶段一:
一、 现实世界
二、 感官世界
三、 意义世界
阶段二:
四、 数字代理世界
阶段三:
一、 四个世界的关系
二、 现代化危机
三、 徒增损耗的第四世界
后话
前言:我不在意的引入,略
阶段一: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生活在三个时间中
一、 现实世界(物理世界&客观世界):
由物质组成的客观世界。
优点是真实。
缺陷是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是没有办法直接感知和了解,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到,真实的完整的客观世界。
二、 感官世界(感知觉世界):
我们人类用感官比如说眼睛,比如触觉,去捕捉现实物体,世界中有很有限的一些信息,我们的神经系统处理这些信号,把它们转化成能被人体传输的,能被人体接收的这种刺激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接收的这些信息,在潜意识层面去做信息整合,去做模式识别,也就是所谓的这个知觉过程。
优点是知觉能够让我们识别出现实世界,一个个所谓的对象,比如说我们能够识别形状识别轮廓,甚至能识别一些更复杂的东西,类似于我们能够识别出一棵树木或一个苹果 ,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字。它是我们能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前提。
缺陷是只有第二个世界仍然不够,因为我们的人脑虽然非常强大,但是也是一种比较有限的器官,那么就算大脑的知觉系统,已经在潜意识层面,替我们把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处理和筛选,但是,这些筛选后的信息依然太杂乱太模糊而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去依靠他们,进行稍微复杂的一些判断,思考或者决策。
三、 意义世界
在意义世界里面,我们把简单的信息结构化,我们通过符号和概念,构建出繁多的理论和叙事,我们用科学去解释世界然后预测未来,我们讲出一个又一个个的故事,我们把这些故事传递下去形成文化,构建出想象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是 ,家庭宗教宗族民族国家,然后呢我们再用这些共同体,对我们自身进行定位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在哪,然后我们个体获取意义感安全感,还有价值感,包括我们将感官刺激抽象成审美风格,发展出人的艺术,去满足一些更更微妙的需要。
阶段二:数字代理世界出现的前提是,移动终端的出现,以及,脱离个体之后依然运转的数字结构
四、 数字代理世界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人们就可以把一个数字自我,寄托在数字代理世界里面,而且就算我们此时此刻没有在互联网中,去和别人进行交互,那么代理世界也并不会完全消失 。
数字代理世界有几个特性,第一是它像意义世界一样,可以脱离人类存在;第二是我们的虚拟人格,必须在其中有所映射,我们可以把一种代理身份寄托在里面;第三是数字代理世界需要是计时性的,它像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一样,是发生在此时此刻的世界 。
阶段三:基于四个世界体系下的心智损耗逻辑
一、 四个世界的关系
这4个世界的关系是紧张的 ,其中第三世界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第二世界,第四世界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押第三世界,而且在极大程度上挤压第二世界。
从某种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意义世界是从现实世界中抢出来的,意义世界展开的前提是需要时间差的,那么我们需要把此时此刻,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感觉到的信息,和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件事物,或者某种概念相连接,意义才会产生。
我们此刻,所经历的事物的意义并不在此刻显现,他一定在别的时候显现,那么如果一个人完全沉浸在现实里 ,他就在做他做的事情,他就感知他感知的,信息听上去很有禅味 ,那么其实对他来说,异世界的存在空间就比较有限,所以呢每个人的二三世界的重要性的占比是不同的,虽然不是一个零和的关系,但是也绝不能说是互相不干扰而是相互挤压的。
二、 现代化危机
那么进入到近现代以来呢,我们的意义世界经受了很大的冲击。
文艺复兴之前,我们的意义世界是被神话,是被信仰统治的,文艺复兴之后,异世界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危机,人类社会中,那些绝对和永恒的概念体系,被新的科学范式,被新的经济结构冲击的七零八落,神明死了,然后大的血腥家族解体了,我们的这个信仰还有价值观念,从绝对的变成了相对的,还有个人化的,那么这就是现代性危机,
近100年的现代社会,用科学,用消费,用个体价值,用很多其他的东西,去对意义世界进行了重新的填充,但是我们的意义世界,已经没有办法回到古代了,因此我们现代人经常会感觉到疲惫,焦虑无力,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不再清晰的知道我们是谁,不再清晰的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什么价值,包括身边的人和自己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和身边人的连接进一步的减弱了,那么,当我们看到大量的负面信息的时候,就非常容易陷入到这种孤立无援,无法自制的情绪风暴之中。
三、 徒增损耗的第四个世界
那么近20年,第四世界的到来,并没有缓解我们的精神困境,反而加剧了消耗 互联网时代。
表象是非常廉价的唾手可得的这种内容,消费上的快感刺激,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碎片化,我们看书看不下去学习学不下去,思考也难以持久,因为手机在我们旁边,我们稍一不注意就会刷手机刷一晚上,然后抖音B站,小红书,微博我们就停不下来;本质是互联网对我们大脑真正的影响,在于我们大脑的内存被更多占用
大脑内存指的是我们可供调配的注意力。我们的大脑内存是有限的,你的各种问题虽然消耗不了多少体力,但他一直存在,一直困扰着你,他是一个事,你不可能不注意他,那你不可能不去关注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你用来处理其他事物的大脑内存,就被占据了
所以说第四世界到来更大的影响是,他把我们本来所剩不多的大脑内存,又分走了一块,在移动互联网之前,我们的自我认知来源于第三世界,也就是我们在各种共同体中的位置。那除此之外呢,还有就是我们结合了他人的评价之后,我们对自身形象的一种想象和填充,这些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知,也就是我是谁。但在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在社交媒体中,经营的这个数字代理身份,很大程度上接管了一部分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你发的朋友圈,你的微博你的微信,在这些场景中的表演,也同样会构成你对自身形象的想象。
后话:寻求解决,如何在这样的一个困境下寻求回归一个自足的,融洽的自我状态
在分析中,问题的核心有二,一是自我意义寻求而不得,此项解决在于深入思考,寻求信念,很究竟但是很慢;二是第四世界对二三世界的挤压和第三世界对第世界的挤压,要解决就是减弱第四世界和提升第二世界考虑解决心智损耗问题,操作有有氧运动和冥想等,同样很慢,但是操作难度不高,就看做不做得下来。
参考内容:老蒋巨靠谱《我们生活在四个世界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