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水知形
视水知形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史记·殷本纪》
【原文】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
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
【今译】
商是夏朝的诸侯国,自商的始祖契,至成汤共八次迁都。
成汤的时候,开始将商的都城迁至亳,伊尹“从先王居” 跟随成汤,并作帝诰。
成汤打通各诸侯的关节。成汤以葛国的国君葛伯不祭祀为借口,发兵伐葛。
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临水面从水中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观察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坏。”
伊尹说:“英明啊!'言能听',进谏的言论能够听从;'道乃进',治国的主张才能推进;'君国子民',统治国家,爱民如爱子;'为善者皆在王官' 凡是有美好品行的人都会在王朝任官。努力吧,努力吧。”
【历史故事】
视水知形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夏桀是夏禹的第十四代子孙,暴君夏桀是一个出名的败家子,正当夏朝势力日渐衰落的时候,黄河下游的商国的势力强大起来了。
商国是夏国的属国,是夏的臣属,据说商国的始祖名字叫契,契与夏禹同时,契曾帮助夏禹治水,立了功,夏禹封他在商地。
契在封地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叫做商。
到了公元前16、17世纪,夏桀胡作非为的时候,正是契的第十四代孙子汤掌管商国政权。
葛国(今河南省宁陵北)是夏朝的另一个属国,与商国为邻。
商汤看到夏桀遭到众多百姓的反对,觉得民心可用,就积极准备消灭夏朝。
商汤为了灭夏,打通了各诸侯国的关节,尽力形成一种共同讨伐夏桀的联盟。
成汤历数夏桀昏庸残暴,劝说那些受夏朝控制的部族反叛夏朝,归顺商,对不听劝告,与商为敌的就出兵消灭,借以杀一儆百 ,剪除夏王朝的羽翼。
当时有一个与商国为邻的葛国,其国君葛伯不听商汤的建议,而且明显要跟商汤作对,商汤准备首当其冲出兵先把葛国消灭。
商汤为了做到师出有名,为进攻葛国寻找借口,首先责问葛国国君葛伯,为什么不按时祭祀祖先,葛伯说因为没有牺牲。
于是商汤派人给葛国送去牛羊,可是葛国仍不按时祭祀,理由是缺少粮食,商汤又派人到葛国帮助耕种。
葛伯却率众抢夺商人为助耕者送去的酒食,并杀死送食物的童子。
葛伯愚蠢的举动遭到人民的反对,于是商汤趁机发兵,两军刚一交锋,小小的葛国就被打败,被灭掉了。
商汤对大臣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人通过水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国君通过人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怎么样。”
(不,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