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朝首都全解,长安洛阳并为帝都,京师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1-07-31 12:43 作者:洛斟鄩  | 我要投稿

有一些人问我,洛阳是唐朝的首都吗?先别着急,我们慢慢来说:

紫微宫
紫微宫

洛阳作为唐朝前中期的帝都身份当然是是坐实的。

先拿出唐高宗的《建东都诏》:“二京之盛,其来自昔。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置槷之规犹勤,测圭之地载革,岂得宅帝之乡,独称都於四塞;来王之邑,匪建国於三川。宜改洛阳宫为东都。”


《全唐文》唐高宗:两都朕之两宅,来往不恒。

其实关于京和都的称呼,本身儒家早就有定义,我在很多回答也多次引用:儒家十三经典之一:《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意为天子居住的地方规模很大,人口众多。

京师的含义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人口多,地方很大,这个时候帝都是扯不上关系的。

京师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词汇,有自己的意思,现在有很多人,把京师和帝都的含义本末倒置,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

你可以说京师是帝都的形容词,但你不能说帝都是京师的形容词,因为帝都本来就是帝国的国都。而京师只是来形容帝都这个地方很大,人口众多。

有西吹说:《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至多到西汉时期,京师已经成了国家首都的统称。

但是没有史料证明到了西汉时期京师就是国家首都的统称,请问这句“至多到西汉时期”,史料来源在哪?靠一张嘴就能说了?

所以都>京。都,可以直接说帝都,首都。而京 只能说大。这是有史料支撑的,我们来看看: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正式改京师为西京,与东都并称“京都”,见于《唐会要·卷七十》:“京兆府,武德以来称京城。开元元年十二月三日,称西京。”

见于《旧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一年,又置北都,改并州为太原府。”

《新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十一年,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

《钦定四库全书》:“京畿,京兆治西京城;都畿,河南治东都城。”

《通典·职官十五·京尹》:“至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改长史为尹。其牧尹之制,一如京兆。”

而“长安洛阳并列为首都”,唐朝宰相、岐国公杜佑的著作:《通典》对长安、洛阳、太原三都的描述中,仅在长安、洛阳两都后面备注“并为帝都”,而在北都太原的介绍中却无此描述,而隋唐时期并未出现过“首都”与“陪都”二词,“帝都”即今日意义上的“首都”。见于下文。

长安:《通典·卷一百七十三》:“隋初置雍州,炀帝改为京兆郡。大唐初复为雍州,开元元年改为京兆府。凡周、秦、汉、晋、西魏、后周、隋,至於我唐,并为帝都。”今号西京,汉高帝自栎阳徙都长安,至惠帝方发人徒筑城,今西北古城是也。至隋文帝开皇三年,移筑新都,号曰大兴,今城是也。武德以来称京城,开元元年十二月称西京。

(注意是今号西京)是唐朝的西京再结合定都长安。

洛阳:《通典·卷一百七十七》:“隋初为洛州,炀帝之初,移都创制,复曰荆河州,寻改为河南郡,置尹。大唐平伪郑王充,置洛州。开元元年,改为河南府。凡周、汉、魏、晋、后魏、隋,至於我唐,并为帝都。”今号东京,后改为东都,按故都城,自周氏至隋大业以前,常为都邑。今都城即隋炀帝大业元年所筑

(注意是今号东京、东都),是唐朝的东京(东都)再结合下方定都洛阳的史料。

《旧唐书》:“(显庆二年)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太原:《通典·卷一百七十九》:“隋初废郡,置并州,又改为太原郡。大唐为并州,高祖匡隋室,起义兵。於长寿元年,置北都,后复为并州。开元十一年,改为太原府。”

而一些人认为至于,是我唐之前的朝代,不包括后面的唐朝,但是却并没有看到史料后面的一句:今号为西京,今号为东京。

而且逻辑不对,如果只是唐朝之前,那应该这样说:凡周、汉、魏、晋、后魏、隋,并为帝都。

而不应该加上“至于我唐”,这个“至”要结合“我唐”,“我唐”代表现在,而不是“我隋”。西吹的逻辑是这个描述不包括唐朝。

凡和至是什么意思?

《广韵》:常也,皆也。《正韵》:大槪也。

又《前汉·扬雄传》:请略举凡。注:师古曰:凡,大指也。《杜预·左传序》:发凡以言例。

又《玉篇》:计数也。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解字》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至,就是到的意思,广韵和说文解字都是大名鼎鼎的古字研究史料。简单来说,至,到也举个例子:你自己说你到15楼(唐朝)的家了,西吹说:不,你没到家,你只到14层(隋朝)。况且,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至”这个字代表之前。

当然, 连京师比帝都更高一层的言论都能出来,本末倒置,断掌取义也不足为怪。

除此之外:《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历代以降,建一都者多,两都者少。今国家崇东西之宅,极严奉之典,而以各庙为疑,合以建都故事”

《二都不并建论》:隋以奄宅区宇,公私殷富,恃此繁盛,遂创两都为巡幸,不常用都为憩息之所。洎乎我唐高宗,以伊洛胜概,每乐巡幸。是时武后杀萧妃,冤出宫室不安,竟因登封,遂成都洛。武氏革唐为周,乃立武氏崇先庙于东都。神龙初,中宗反正,迁崇先于西京,乃以其地为太庙,欲使四海之知我唐复有宗庙矣!尔后中宗还京,复享太庙。时朝廷多事,不暇议去东都,权朝但而勿享。元宗巡狩驻跸,复淳洛庙。是时君臣安于清泰,曾不论及宗庙定制,遂使后人皆曰两都不疑矣。



大明宫



五京制存在时间太短,一个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不久就废除了五京制,所以总得来说以两京并重描述为主。

当然了,一些人自说自话,又是大唐京师的言论,却又拿不出史料,都是一些大白话,而我列出京师的含义,还有唐朝宰相杜佑记载长安和洛阳并为帝都的描述,相信除了个别人的言语,大家更相信史料。


唐朝首都全解,长安洛阳并为帝都,京师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