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逻辑 §4、§5】运动

2021-08-28 16:58 作者:鲨皇大白鲨  | 我要投稿


哲学的特有的知识方式,即概念性的认识 ,是在符号系统的基础上的思想运动/活动。哲学从自在到达自为的认识进展,必然会产生出新的符号系统,也因此必然会与宗教等现存的符号系统产生符号运动的分歧,因此符号系统的分节方式一旦不同,则其内部思想的运动方式也完全不同。

    任何思想活动,必须以符号系统为前提,只有在符号系统的自在自为的运动中,,才会出现思想的运动,毋宁说思想就是这种运动本身。

    反思是一种否定的自身联系,也是一种对自身的符号系统的运动进行符号解释的努力,通过反思的中介性,符号的运动得以成为符号系统的自在自为的运动。在这运动中,反思是一个符号对另一个符号的意义的否定,由此造成了意义的缺场,这种缺场成为了进一步符号解释的动力。由此,符号通过对符号的否定,实现了从符号到符号的联系,因此,反思就如一开始所说的,是一种否定的符号自身的联系。

    符号一开始是自在的,只因为存在的意义一开始是缺场的,存在的意义需要寻求对其进行解释的符号,因此符号一开始就是自在的、等待被召唤的姿态。意义一旦实现,其符号就退场,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符号,符号通过反思,实现了其自为的存在,所谓“自为”,便是为其自身而存在——符号自身的意义,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符号去解释才得以实现,但须知符号自我符号他者只是一种虚假的主客二元对立,在通过反思所达到的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自我即他者

    那么,如何才是“自我即他者”?

    答案是通过反思。表象作为一种临时的符号学构建,尚未经过反思的环节,便只是一抽象、空疏的符号学躯壳,其自身是无法保持其运动的,自然也没有其真理。并且停留于表象,还有一种弊端——符号自我与符号他者被这名为“表象”的躯壳所阻隔,无法克服虚假的主客二元对立。通过反思,符号得以在其内部运动起来,而形成一种整体语意场,这就是符号系统的形成。在符号系统的运动中,自我即他者,有的只是纯粹的思想,即符号的运动。凡思想的运作,莫不如此,也仅是如此。

    不妨再次提醒,这种区别,是表象与思想和概念的区别。在这个“论制鞋”的例子中,人犯了这样一种错误,即仅将符号系统的运动进行一种抽象、空疏化的抽取,以为其特定的目的驱使的论辩所服务,这种鲁莽的借用或摘取忽视了一个事实,即符号的运动只有基于其概念、基于一个符号系统所形成的意义域,才是自在自为的,一旦被抽取出来成为一种表象的躯壳,便失去了其真理,须知这种真理便是其自在自为的运动本身。

【小逻辑 §4、§5】运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