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论某大V在线直接编造W史






尚书·尧典》中并没有明确的观星时间,但后代学者认为观测时间只能“黄昏”,如汉代著名儒家古典解读学者马融(79-166年)解释:“春分之昏,七星中。仲夏之昏,心星中。秋分之昏,虚星中。冬至之昏,昴星中。” 实际上“黄昏”观星也是唯一选项,因为如果是夜半或清晨,尧年代相差±6000余年,是极不合理的。我们复原“尧典·四星”时,假定了“黄昏”为日偏西90°,但“黄昏”究竟是何时,是古今学者的争论焦点。如果按“尧典”说法,派四人分驻东南西北分管四季观测,观测时间是无法统一的。晋后各代天文学家,都将尧时代冬至日躔由“危”前推至虚、女甚或牛、斗之间,是因他们不怀疑尧生活于公元前2400年前后,但怀疑观星时间可能会晚于18时之后。据现代对山西平阳(疑是尧都)的实地考察,地处北纬36°,日落时间分别为:春分18:12;秋分17:55;冬至17:21;夏至19:20。四季日落时差2小时,如果没有计时工具,很难统一四季观测时间。夏至落日最晚,只能在19:20之后观星,这样,尧年代将被推算到公元前1000年。国内竺可桢等学者正是基于这一猜想,推定《尧典·四星》为殷末周初(1000B.C),这种推定等于否定了《尚书·尧典》说法,或者否定了尧的存在。若按冬至17:21之后观星,则尧年代可能推算为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如此大的差异,是“尧典· 四星”成为无解之悬案。
最麻烦的是星鸟。
不少人将《尧典》所说的星鸟解释为南方朱雀(又称南方朱鸟),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上所述,某星宿包括好几颗星,要用以测定历法就得具体到某一颗星,笼统地用某星宿都不行,更遑论包括七个星宿的南方朱雀。
南方朱雀有七个星宿,在星空里一字排开,横跨半个天空,何时算处于头顶的南中天,根本没法判断。
请问大家,这位专业学者是怎么推翻竺可桢教授的研究,并且在星鸟失传的条件下,没有任何强证据支持的情况说出4000年这个数字呢?现代天文学能教会我们哪个是星鸟吗?哪个人能告诉我他为啥要现场编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