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同羲之兄攀谈命数之理

2023-04-01 13:57 作者:心之所翔yousa  | 我要投稿

品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深有所感,不知道什么精神状态下写的随笔,烂烂的,各位图一乐就好。

  日月逾迈,光阴流转,但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并未磨蚀于岁月之锋。吾凝霜集萃,自结一理,并汇叁疑,奔遁会稽山阴之兰亭,寻王羲之与其相谈人世存亡之理。

得至,崖幽峰渺,木疏叶摇,古亭悄冒,一人端坐亭中。近观之,红颜乌发,衫襟宽阔,似为吾所寻之人。侧墙题诗,其笔端万象,似龙行凤舞,定乃羲之兄所题。周遭亦有奇人雅士云集,相饮为乐。

吾前攀谈,众人闻吾来意,热情以待,羲之尤甚,邀吾同座。茶茗三杯,闲言少叙,吾道:“吾乃后人也。观逸少兄之《兰亭集序》,感悟颇深,欲图道吾之所悟,何如?”“可。”

“天凡有限,命数之尽,当为常理。不消说生命之诞何难,零落山丘,乃是常人不悖之终。然汝虽道:‘岂不痛哉’,却句句不离对生命之眷,语中透深情,文不背惜时之理,礼赞世界珍贵之物,吾甚敬之。然吾仍有一惑,既已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乃是不变之局,则‘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其所言趣味之求,有何奥妙在内?”

羲之啜茶,对曰:“汝观之,茶烟飘忽,终将化归天穹。汝仅凝于其所遗雾霭濯尘,叹其逝殇,却忽视其所予幽香,使吾静心吟赏山水之趣。生死亦如此,岂能因终之弥散,而滞于悲恸,不见其所携之欣悦哉?故吾辈应珍视有生之乐,俟薪火燃尽,以欢愉付生命以快意。”

吾曰:“行欢当伊始。”“正是此理。”“则逸少兄所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抒之理,可否释意?”

羲之捻须曰:“庄周曰:‘死生亦大矣’。既已至此,吾等应通晓生死内涵。生可享乐,死则尽化虚惘。梨云梦远,吾等才喟叹风尘:‘死生不可同日而语矣!’生死不可妄而齐谈焉。如老聃所言,对立互化,却互为不同。通喻生死之理,吾等不应嗟卑叹逝,怀玄心而不空谈其理,晓世理而不悼哀世理,以思为阶,不纠缠于生老病死之律,物我合一,移情于自然,聆风歌,揽峰意,岂不可至物我两忘之境地?”

吾缄默未语,取苏东坡所书《赤壁赋》相递曰:“汝言极是。然惘惘间已然过了千年,岂料逸少兄一语成谶,‘后之视今,亦有今之视昔’之语得证,竟也有一名士,名曰苏轼,悼于命数明灭,坠于生死之潭。”

逸少接《赤壁赋》观之,叹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虽自存其理,然哀痛难尽,消极尤甚。故吾心折首肯于苏子所言。生为人也,吾等享世界之景致,用世界之资源,正应莫囚于生死之囹圄,困于生死之桎梏。若是挣不断惧灭之枷,恐消逝而悲离,浪迹潮退之时,不就仅余了那消不尽道不完的愁吗?”

吾拍案叫绝,旋即通晓其理:“逸少兄所言极是。”对曰:“吾亦有所得。盼我等千年万载之后重聚之时,仍可相谈于盏茶之间!”

众皆大笑。吾作揖相离。


同羲之兄攀谈命数之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