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会有情感?情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情感是什么?我在物质、生命、生物、物理化学科学角度,从宇宙大爆炸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分析一下。仅为个人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直接上干货。
话说,从最近的一次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当今的宇宙空间,各种基本粒子相互结合,形成宇宙空间中的所有物质,并以相对最稳定的形式存在,一直无限运动。运动是重点,如果没有运动,就不会有生命,也无情感可谈。
一百多亿年之间,非生命物质化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们内部稳定的分子结构让他们始终保留这种性质,一直存在。其中有一部分物质,对形成生命起到关键作用。那就是可以记录信息、拥有催化功能、复制功能的物质。它们原本毫不相干,独立存在时一点事没有,但是凑到一块,奇迹发生了,他们形成了一个智能系统。例如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生出一堆相同的东西。这几种物质配合甚好,我们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机体,单细胞,就是由大量这些类物质组成的。组成的细胞种类很多,它们每一种就像是一个小型工厂,由于内部的物质相互作用,使得其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转换与交互。若是同种类的单细胞汇聚到一块,那么功能性就更强了。此时你可以说它是生命,因为它可以独自运作,也可以说它是物质,本身就是凑一块不停反应罢了。
随着时间推移,小细胞工厂越建越大,还盖起来了房子。有负责信息存储的,负责复制建造的,可以分裂复制,大规模批量生产。开启了无限分裂,无限复制,繁衍生息。在每一次分裂复制中,难免会出现意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因突变。信息出错了,意外做出来了新的细胞,忽然多了其他的功能。还有的新品种只复制分裂不分家,公用一个大厂房。这就导致多细胞体出现了,这期间可能用了几亿年吧。之后再进行突变,越来越多的细胞挤进去,不但如此,而且因为突变,内部细胞的功能也不一样。他们复制需要能量与物质,只能从外界获取,那就到处游动找材料找能量吧。饭怎么都得吃,营养跟不上,咋能吃得胖,对不对?物质哪里有呢?有的细胞发话了,它知道此物质特点,能在接触目标物质材料时进行识别。有的细胞说可以黏住这种物质然后直接吸收。又有的细胞发话了,它可以释放能量,使整个大家族移动。齐活了,开始原始大海洋之旅,原始海洋物质丰富,使得它们复制顺利,成员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无限复制,无限繁衍,无限更新换代。
又过几亿年,随着小生命基体的内部物质类数目越来越多,细胞组织的功能越来越齐全,生命力越旺盛。当然对应的能量物质需求也大了,复制也没那么简单了。无性繁殖也意外进化出有性繁殖了。生物也分动植物了。说来也奇怪,同一个生物体原本自我复制的,结果确意外裂开了,而且两部分都可以独立生存。这样就导致它们被分成了两性。只有它们结合到一块,才算是完整的,才可以完成复制下一代这项艰巨的任务。一开始它们藕断丝连,还比较容易结合到一块产生下一代。慢慢地丝也断了,各自游离,怎么才能遇到一块复制呢?信号发送与接收了解一下。物质不但可以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也可以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信号做出反应,比如电磁波,温度,酸碱度等。等一下,细胞科学家发话了,它说它可以利用物质的这一特性,构建信号接收装置,寻找另一半。物质内部粒子总是在运动,有着共振频段,这是一个相似的点。另外物质自身会发射或者反射光波信号,反射波段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都是反射,主动发射的少一些。又过了几亿年,经过好几代细胞科学家的努力,他们进化出了这种功能,两性体均有自己的信号接收装置,更高级的还会有发送信号装置。同时他们的移动装置也更新换代了,运动能力强,移动速度快。这一切使得他们之间更快速的相遇,并结合产生下一代。没错,产生一个小细胞就可以,小细胞内已经包含从小到长大所要吸收的物质清单,以及组装说明书,以后要干的事也都安排好了,他只需要慢慢长大就好。
再过几十亿年,这些细胞组织体更复杂了。种类越来越繁多,因为每一种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在生命的摇篮海洋中四处分散,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环境不同,导致他们的进化方向也不同,一些不能适应环境的种类,都灭亡了,太残忍了。但也正因如此,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又过了好几亿年,他们有了大脑,处理感觉,主控制室;眼睛,信号接收,环境识别;嘴巴,物质交换,能量获取,信息交流。超智能大脑出现了,它的功能十分强大,各种电信号、体内物质浓度等信息到它那块就会得到相应的反馈,开始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这使得两性生物更容易接近对方,更容易进行伟大的任务,复制。对,复制分裂,原始数据库中一直传下来的一部分。仿佛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复制,继续产出一代又一代。
环境总是不友好的,生物链也是残忍的,导致优胜劣汰。生物体型逐渐变大,直接从环境获取生命物质和能量并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掠夺,直接获取其他生物体的所有物质与能量。各种生物之间开始相互捕食,直接获取比自己低等生物的所有生命物质,以补充自己的成长发育消耗。生物进化出了进攻型,有了进攻能力,大脑根据视觉信号,做出判断,发出进攻捕食指令。与此同时,如果一类生物不能及时做出自保措施,那么大概率会被淘汰灭亡。生物又进化出判断环境是否安全的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迅速做出自保动作。再说一下生物体内部的竞争关系。生物体之间体格不一,另外生物体两性之间也存在了数量不统一的问题,开始存在竞争关系。两性结合复制的过程并不是每一个体均可以进行的过程。那一些最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发育最完善的生物体最优先完成复制。此时生物体主动和被动的意愿越来越明显,主观动能性更强。这一切都来自大脑的神经网络。目前这一切都可以用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只不过是生物体内记录信息、编码信息的物质使这一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又恰好能运转。
好几亿年过去了,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生物们海陆空均有分布。咱们主要说一下陆地小动物们。陆地上直接接触空气,阳光,雨水,风雪,周围环境刺激比海洋环境要多好几倍。小动物的信息量直接翻倍,它们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因素对他们生存的影响,才能继续活下去。生存可太难了,它们开始判断,哪个地方适合长居,需不需要迁移,哪些生物物质可以吃,哪些生物对他们造成生命威胁;还需要总结四季的气候变化,白天黑夜,雨雪天气,知冷知暖。这些生存琐事好烦呀真的是。每一种刺激都会使生物体内分泌出一种或多种物质,不同的浓度会使整个生物机体做出不同的应答。久而久之,所有环境下,它们的状态都不一样,它们根据机体状态的舒适程度,开始寻求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它们怕冷,喜暖,乐食等动作频繁出现,这使得我们从现在角度看过去,它们也会喜欢,也会讨厌,也会恐惧,也会愤怒,也会焦虑,也会激动,也会开心快乐。没错,这些都源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对生物体造成的影响,使它们整个机体处于不舒适的感觉。只有环境的影响吗?当然不是了,还有种群内的影响,个体能力越强,越容易出现抵触现象,它们之间矛盾越来越明显。比如在进行求偶时,两性各方之间都会存在竞争,而求偶繁衍下一代又是体内的复制分裂传统信息让它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情感一直体现在生物体的进化进程之中。最基本的情感就是生物体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
又一个好几亿年过去了,人类出现了。人类的生物体结构特别复杂,大脑也分成很多部分,对外界的不同感觉由特定部分控制,缺一不可。人类也是生物,也会有普通生物一样的运作机理,只不过是复杂化了而已,万变不离其宗嘛。
人类的感觉知觉更多,所以外界影响其舒适程度的因素更多了。喜弄哀乐常伴吾身,吾乃习以为常是也。气候会影响,工作会影响,人际关系会影响;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有自己喜欢的人,有喜欢的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理想。这些都可以成为情感。情感使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五味杂陈,我们享受其趣味的同时,也受了不少来自情感的苦。特别是两性情感,我们寻找的那个他/她,可能是一见钟情,遇见之后瞬间爱上有没有,一个眼神就可以定下终身;也可能是相聊甚欢,使你心情高涨,热情澎湃,诗兴大发,体会到真爱的到来。其实在你身体接受到来自他们的讯息的时候,可忙坏了,激素分泌乱成一团,但是你喜欢这个感觉,怎么说?就是这么神奇。
我们要理性分析问题,遇到情感问题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身体状态,不要太上头,不要陷得太深,自己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及时脱离情感问题的困扰。各种情感是来的突然就像晴空万里忽然雷电霹雳,但是你的大脑还是清醒的,措手不及也没关系,整装再发创造奇迹。
情感给我们一种去感受、体验人间世界美好的可能,没有情感我们就像是一台智能机器。我们要掌控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勇敢向前,体验生命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