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宏观经济学】短期经济周期-总供给

2023-03-20 21:22 作者:乌昂王大典  | 我要投稿

小知识

宏观经济学是凯恩斯创立的,在古典经济学中,宏观和微观没有区别,都能用同一套理论来解释,凯恩斯推翻了古典经济学,创立了宏观经济学。

定义

总供给曲线表示企业在任一价格水平上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价格上升,供给上升;价格下降,供给下降。

背景

古典理论:总供给曲线应该是垂直的,不应该是倾斜的,原因是企业的生产技术既定的情况下,价格上升意味着原材料、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劳动力价格以及最终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同时上升,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不应该发生变化。

凯恩斯理论:价格不是同时发生变化的,而古典理论强调的是价格同时发生变化。

理论支撑

1、粘性工资理论(凯恩斯提出的)

    名义工资的调整是缓慢的,在短期内工资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立即调整。

        a、工资是合同约束的,合同的修改是有成本的,比如中国很多企业是一年调一次工资。

        b、假设市场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产出的商品服务名义价格立即下降,而工资没有立即下降,导致投入增加,最终导致产出下降。

        c、假设市场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么产出的商品服务名义价格立即上升,而工资没有立即上升,导致投入减少,最终导致产出上升。

2、错觉理论(弗里德曼提出的)

    人的行为有非理性的一面,假设市场发生了通货紧缩,那么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名义价格立即下降,而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是通货紧缩导致的,认为是自己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相比于市场整体)下降,从而主动降低该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

3、粘性价格理论(曼昆提出的)

    假设市场发生了通货紧缩,所有企业都意识到了要降低名义价格,但是每个企业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有的企业调整成本小,迅速降价到合理的价格,那么总供给就不受影响;有的企业调整成本大,那么该企业的产品的销量就会降低,最终导致总供给减少。

理论抽象

    上述三条理论,可以抽象为同一个概念:当实际价格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量就背离其自然率;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人们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量就会高于自然率。

    预期价格水平:Pe,表示人们对未来的实际价格水平的预期。

    自然(产量)率:当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时的产量。

预期要落地到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

粘性工资理论:通货膨胀前提下,用预期工资(低于实际调整后的工资)生产的预期物品价格,低于实际价格,企业会因为实际利润高于预期利润,增加产量;此时的预期是签合同定工资时对未来一年的预期。

错觉理论:通货膨胀前提下,实际价格高于预期产品价格,增加产量;此时的预期是预期其它的同类产品的价格。

粘性价格理论:通货膨胀前提下,实际产品价格高于预期价格,增加产量;此时的预期体现在菜单价格上。


【宏观经济学】短期经济周期-总供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