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天降抗日铁军-二战太平洋战场美军伞降兵(上)装备和编制
相比《兄弟连》里的欧洲战场上的101空降师,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空降兵并没有那么有名,而且实际上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伞降部队由于种种原因,实际装备比欧洲战场要复杂很多。而且具体到每一个连队的实际装备、编制、运用并不是完全依照编制表(TOE)实行的。

根据42年2月编制表:一个伞兵连有127人,包括一个连部和3个36人的步兵排。排是独立的,每个排都有自己的M1919A4机枪和60mm迫击炮,而不是像常规连队那样分为步兵排和武器排。其中两个步兵班(各12人)都有一个2-3人组成的M1919A4机枪组,另一个排长部有两支备用枪(应该是冲锋枪)供调配,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伞兵排在进攻或防御任务中加强自动火力。60迫击炮的编制原则上在排,实际上因为需求问题不固定,有时候在排长部,有时候干脆取消相关人员装备机枪。

和常规部队一样,枪榴弹手一般由有经验的士官或副班长操作,最初(大概在42年之前)每个伞兵排有一个人,后来有所增加。枪榴弹在美军不是特别固定的编制,虽然美军大力发展枪榴弹做为火力补充,但是陆军基层不是特别喜欢使用枪榴弹(可能是因为步骤繁琐、精度差等问题)。在42年的编制表中没有BAR,但因为连部有6支备用M1919A4,所以下属单位获得更多的机枪也是常见情况。

1942年的时候,虽然具体编制运用有所不同。但美军伞兵连常用武器和普通连队差别不大,主要有柯尔特手枪、春田狙击步枪、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928A1汤普森冲锋枪、M1卡宾、M1917水冷机枪、M2型60mm迫击炮等,偶尔能看到太平洋战场上的伞兵在汤普森和加兰德不够用的时候拿雷兴冲锋枪、约翰逊步枪、约翰逊轻机枪充数等装备,但这种情况在马润伞兵营更常见。

下面师美国海军陆战队伞兵营在1942年8月以后,进行某次演习时拍摄的图片,装备是非常杂乱的。可以看到春田步枪、M1917水冷机枪以及雷兴冲锋枪。40年-42年的陆军伞兵部队也差不多。有说法是陆军在41年11月本宁堡以及42年阿伯丁测试过雷兴,可能陆军空降兵也接触过,因为评价太差而放弃,这垃圾最终被陆战队捡了。

起初,美军伞兵大范围配发M1911A1手枪,只有少部分勤杂人员没有配发。这个原因有两个,主要是因为美军伞兵草创时,主武器并不能随身携带跳伞。相对小巧的手枪就成为了落地时的自卫武器。另一个原因是伞兵中较多的机枪、迫击炮小组需要自卫武器。

随着42年开始T-5降落伞以及配套的携行枪袋逐步普及。手枪失去了大范围配发的必要。1944年2月手枪正式从编制表中大范围撤装,重武器操作员的手枪被步枪和M1卡宾替代,但是军官仍有配发,一些士兵也有携带自购手枪的行为。

.由于早期加兰德产量不足,最初伞兵部队在训练时同样使用过春田M1903A1/A3步枪,在41年以后逐步换装M1加兰德,这和常规部队是一样的,只是稍早换装。但是因为枪榴弹发射器、瞄准镜等配套子型号还不成熟,春田的枪榴弹与A4狙击型仍然在使用,前者一直到43年底才开始被淘汰。

另外由于海军陆战队的换装优先度不够,到瓜岛战役开始以后才换装加兰德,一度还被迫用约翰逊半自动步枪充数。1942年6月503团2营部署到英国,503团此时正面临上文提到的重组,2营几乎是作为独立营在运作,42年11月2日2营改为509伞兵团2营,改名后该营划归英军第一空降师管理参加了“火炬”行动,这是美军伞兵第一次参加实战,在行动前伞兵服上首次缝制了军衔标志。可以看到其仍然在使用春田M1903A1步枪配用M1型枪榴弹发射器,胸前挂着四枚M9A1反坦克枪榴弹,二战早期美军装高爆药的枪榴弹、手榴弹一般采用黄色涂装,后期有所调整。这一时期伞兵的个人被装基本都来自航空队,M1936肩带挂在手枪用腰带上,腰间从右到左还有M1905军刺、安全绳、M1932手枪弹匣包、M1924急救包和M1918手枪套。值得一提的是其头盔为普通的M1钢盔,而非M2伞兵盔。M2伞兵盔使用量一直不大。

在二战初期之前美军高层不喜欢汤普森冲锋枪,除了保守观念的原因。高昂的价格,重量大等性能缺陷也是重要因素。但是战争爆发后面对紧迫的形势,美军不得不采购汤普森,但是和通常设想有所不同的是,二战时期汤普森冲锋枪一般不作为固定编制武器使用,而是作为备用武器由连部管理,基层根据需要向上级申调。

在1944年初之前,每个伞兵排都有一支冲锋枪,由副班长或一名士官使用。44年2月以后在编制表上被步枪取代,连部有6支备用,根据需要加强给班排。在43年以前,伞兵部队一般使用M1928A1汤普森,43年以后1928开始被M1A1汤普森取代。

但是如果去深究照门、防跳器等细节,你会看到各种排列组合

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在伞兵部队的列装时间不会晚于1941年,相比春田,伽兰德步枪拆卸后长度更短,在装入专用的枪袋后可以挂在T-5降落伞的吊带上携带跳伞。落地后组装使用。M1卡宾枪在1942年中期列装部队,其中也包括伞兵部队,最初的时候伞兵部队并没有折叠托的M1A1,只有木托发给基层军官和士官,为数还不少。折叠托的M1A1卡宾枪在1943年初开始配发,在此之前很稀缺。M1A1最初只配发给伞兵工兵,后来逐步拓展,但是木托M1仍然并存,一直到1944年初,卡宾配套的M8枪榴弹发射器才下发,但是M1A1的折叠托结构不适合使用。战后一些老兵回忆,当伞兵团从42年下半年开始海外部署时,折叠托的M1A1才开始配发。1943年中期,木托的M1在西西里和意大利空降时并不理想(具体情况不清楚,可能是尺寸偏大),开始撤装被M1A1取代,在M1A1到位之前,临时用手枪和步枪顶替。

在整个二战期间,M1919A4始终是伞兵部队最主要的机枪火力。在44年之前,一个伞兵连可能有多达12挺M1919A4机枪,其中一半是备用的归连部指挥。但实际情况常常是全数投入使用。在1944年初,M1919A6被少量运用到伞兵排以内替换了部分M1919A4,在1944年12月的编制表上面,M1919A6为每一个伞兵班都配了一挺,但是因为M1919A6不算特别成功很多班用BAR代替(这支BAR是编制表首次加入,且允许替换M1919A6),再加上生产数量远远不如M1919A4和BAR,M1919A6在伞兵排里并不多见。普遍说法是,伞兵排(能落实这个编制表的)普遍会保留1-2挺M1919A6,其余用BAR加强,另外伞兵营武器排也有M1919A4机枪。

巴祖卡M1A1火箭筒最初在西西里岛空降中装备美军伞兵,因为这种火箭筒实在太长了携行不便,在空降司令部的要求下,两截式的M9和后续的M9A1在1944年底,开始定型列装。每个伞兵排和伞兵连部都会有一具,其余集中在营团。巴祖卡火箭筒没有专门的编制,但是伞兵连一般会组织3-4人为一组专门操作。有时候伞兵排的60迫击炮小组会改为操作巴祖卡或M1919A4/A6机枪。巴祖卡是当时轻步兵为数不多的对抗装甲部队的手段,因此美军伞兵十分重视。

在法制布兰德60迫击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M2迫击炮同样是著名装备,在二战早期美军伞兵排内有一个60迫击炮小组

后来部分伞兵部队把迫击炮小组缩减,或集中到连指挥。因为伞兵缺乏身管火炮支援,因此迫击炮就成为了重要的连队支援火力。

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第503伞兵团的一些下属部队的步枪手,使用了一种特别的弹夹腰包,这是种黄白色的腰包,这种腰包非常罕见。

T-5备用伞(副伞)
因为T-4降落伞的副伞是竖直挂在胸前十分不便,因此从T-5开始改为横置,其直径在22英尺(约6.7米)以下由24块伞衣缝制而成。副伞的使用十分考验伞兵的技巧,而且根据506团F连老兵回忆,因为这种伞在600-800英尺(约182米--244米)高度时难以良好使用,所以伞兵中少数老兵冒险不携带副伞。(800英尺高度是二战美军标准跳伞高度)

总的来说空降时的伞兵是伞兵部队最出其不意的时候,也是最混乱最脆弱的时刻,而这样的问题在45年之前十分棘手。

B:第503和第511伞降步兵团,西南太平洋,1944年-1945年
B1:机枪手,第503伞降步兵团,诺福克岛,1944年7月
1942年的伞兵的制服对于热带地区来说又热又不耐磨,所以在热带战场上,橄榄棕色的两件式人字斜纹布杂役服就被经常作为战斗服来使用。1943年后期,第503团将其步枪排重组为三支12人班的建制,其中两个班使用勃朗宁自动步枪,第三个班使用M1919A4型轻机枪;同时,步枪排的所有60毫米口径迫击炮被整合进连属迫击炮排。虽然勃朗宁自动步枪在丛林中使用更为方便,但轻机枪也同样有其作用。这名机枪手把轻机枪上下颠倒地(因为轻机枪已经安装了三脚架枢轴)扛在垫着折叠毛巾的肩头,身上斜背装250发装弹链的弹药包,这种弹药包还能装3条48发装子弹背囊、8支30发装冲锋枪弹匣,10支20发装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弹匣、3-4枚枪榴弹或是6枚手雷。每个轻机枪小队成员都有一把采用帆布或塑料刀鞘的18英尺(约46厘米)长M1942式砍刀,他们的大多数人会携带两个水壶。
B2:步枪兵,第511伞降步兵团,吕宋岛,1945年2月
两个团仍在他们的行李包里打包了自己的跳伞服并计划在跳伞时穿着它们。预计将在数小时内与两栖登陆的滑翔机部队会合的第511团伞降在了吕宋岛中部的塔盖泰(Tagaytay)山脉,从图中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参加这一行动的这名轻装士兵实际携带了大量弹药,2条48发装子弹背囊围在胸前,而M1923式弹药腰带能携带80发子弹。这条腰带上还支撑着水壶、一只M1942式急救包以及腰带后部的M2式丛林急救包。橄榄棕色或迷彩织物版本的“丛林包”并不受欢迎;它的主包内并未分割出内部空间,因此沉重的物品会来回移动,背起来很不舒服。拥有内置包的背包盖往往被裁掉,另外包上会加一条肩带使它能被作为背包来使用。M1936式“风琴包”和防毒面具包也同样被使用。图中的背包左侧附了一把M1式刺刀,背面则固定一把M1943式折叠挖壕铲。在行动早期,这名士兵和他的装备还是相对干净的,但在莱特湾战役的冬雨中条件会变得非常糟糕,Corcoran跳伞靴纷纷开胶,不得不用绝缘胶带来加固它们。
B3和B4:第503伞降步兵团和第511伞降步兵团的徽章。
B5:第11空降师特别使用的“斯温帽”,它以该部队指挥官的名字命名,第503空降步兵团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这种帽子。它有土黄色和橄榄棕色斜纹布的两种版本。帽子上往往不佩戴徽章,但军官的军衔标、“Airborne”(空降)字样的标签章或是伞兵的跳伞飞翼章可能会展示在帽子的正前方,而降落伞徽章会佩戴在帽子一侧。
B6:装防水火柴的塑料盒,它的可以拧下来的盖子实际上是一只微型罗盘,这些都是丛林中使用的装备。
B7:在塔盖泰(Tagaytay)山脉的行动中,第511团发现了日本人的“膝射迫击炮”发射了未爆的九一式手雷,未爆原因是安全销未拔除。伞兵们将其推进装药拆下,然后用胶带在其下方绑上了Mk IIA1型破片手雷使其爆炸威力加倍。
B8:M2型丛林急救包中装有运动员护足液、一瓶1盎司装碘酒、驱虫剂、哈拉宗净水药片、阿的平抗疟疾药片、8片磺胺嘧啶药片、一个野战止血包和3卷胶布绷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