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病院 | 女儿对父亲哪有“舐犊之情”
◎张志达
一段时间以来,名人的亲情成了媒体的香饽饽。2007年5月12日《解放日报》连载的《家世·家书·家风——毛泽东的亲情世界(二十六)》中,写了毛泽东接到十三岁的女儿娇娇(李敏)来信后的激动而愉快的心情:“而女儿的那份天真活泼的童心,那份娇柔的舐犊之情,怎能不勾起毛泽东的无限柔情?”说娇娇信中有“舐犊之情”,显然是错误的。
所谓“舐犊之情”,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舐”,音shì,表示用舌头舔的意思;“犊”是小牛。母牛在产下牛犊后必会把湿漉漉的牛犊舔干,平时也常会用舌舔的方法为牛犊清理身体。其他许多哺乳动物,包括狮子、老虎等,也往往以这种方式关爱幼崽。所以人们常用“舐犊之情”或“舐犊情深”来比喻父母关爱子女的感情。《后汉书·杨彪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曹操杀了杨修后,有一次看见杨修之父杨彪,问他说:“公何瘦之甚?”杨彪回答说,是因为“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还忘不了对儿子的爱怜——其实也是杀子之痛。听了杨彪的回答,曹操“为之改容”。
既然“舐犊之情”是单向的长对幼的关爱之情,那么,李敏哪会有对父亲“舐犊之情”呢?在他们的亲情世界中,只能是毛泽东有“舐犊之情”。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07年第9期《文章病院》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