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女袍的入门级科普,是时候来“涨知识”了!


参与者:冷芸时尚圈1群群友
时间:2018.10.27
庄主: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庄主简介:
冷芸时尚圈1群群友。目前在国内某时装品牌公司担任买手一职,曾做过猎头及销售管培,买手界小菜鸟,喜欢讨论各种关于服装的问题,比如最新资讯、流行方向、销售分析等。
讨论提纲:
01、时代大背景与服饰的演变;
02、服装图案的寓意;
03、如何从服装上看出社会地位。
04、服饰演变与发展。
引 言
前些天引起全国追剧热潮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一定让大家对清代女性着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翻阅资料可以了解到古人在服装上的传统哲学,服饰图案的深意、穿着上的规矩以及创意性改造。
走在时尚前端的慈禧更是力求精致华贵,但这背后要有多少人为之付出惨痛代价?纺织业的兴衰、绣娘们的命运更是与国运息息相关。因此服装不仅是“名媛们”无声的战争,更是达官贵人们地位、权力的象征。

关于清末女袍的入门级科普
以下所有讨论内容仅代表发言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一、时代大背景与服饰的演变
a、
清代的建立与满族服饰的传入

讨论如下: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这图片貌似是真丝面料,丝绒类。
Gary-上海-学生:
真丝面料可不便宜。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是的,以前咱们国家是丝、锦、锻、麻类居多。西方文化渗入后,我们的织造厂也开始生产直贡呢、哔叽、毛葛、洋熟罗、洋纱、洋布、大呢、小呢、海虎绒、法兰绒、骆驼绒、羊毛绒,这些都是当时引进来的面料,当然还有一些便宜的面料。
Gary-上海-学生:
据说旗袍的领子很有讲究的。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是的,领子都是刮浆手法做的。
梦梦-广州-自营:
那些叽呢都太贵了。
Gary-上海-学生:
之前我们公司有个样衣师傅,她一直做旗袍,旗袍的工艺不太好搞。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主要是丝绸面料太滑了,又容易勾丝。
Gary-上海-学生:
丝绸真的是太容易勾丝了,尤其是缎面的。
b、
满族女性着装与汉族女性如何区分?


讨论如下: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挽袖和套花袖袖型差不多,套花袖是:袖长过肘,在袖口处另接出一段与袍服颜色不同的面料,其上绣有各式精美图案。挽袖袖长过长,袖里下半部分内有彩绣,以便穿着时将袖子挽起后还可看见内部精美的纹样。所以只给大家展示了挽袖里面刺绣的部分。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大家知道香云纱面料吗?之前阔太太们都不直接穿的,先让丫头们把衣服穿软了,他们自己再穿。
Susan-广州-学生:
突然想问一下,为什么要做成挽袖,而不是直接在袖口绣花(节约布料)?还是因为以前是为了实用,后期发展成为装饰的特点?(类比于龙华)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挽袖是有它的实用价值的,正是因为干活时要把袖子挽起来,所以后来为了挽起来也好看,才有了挽袖后刺绣的样式。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古代人袖子比较大,里面可以装东西!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那是别的朝代的事情,我记得秦朝时是这样的,但是清朝好像一般都是在怀里装东西的吧。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大家知道香云纱面料吗?之前阔太太们都不直接穿的,先让丫头们把衣服穿软了,他们自己再穿。
Clara-上海-时尚编辑:
香云纱有个别名叫响云纱,据说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得名。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我刚刚查了一下,香云纱是植物染料+当地珠江地区的泥土一起制作的。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香云纱又名“莨花纱”。“莨花纱”是生织的全真丝提花绞纱织物,下机后先将白坯纱绸练熟再洗水、晒干,平铺在空旷草地上,洒(或浸)以薯液(一种茨莨果植物的宿根液,其中含有丰富的胶质)。
反复洒晒(或浸晒)36~40次后,再用河泥覆于绸面,使覆泥的一面呈黑色,背面呈棕红色。也有晒凉不覆泥的,绸面则呈棕红色(且一面深一面浅(因晒制时通过日照把底面莨液抽上正面的结果)。
—小结—
清王朝始于1644年从顺治帝入关至辛亥革命胜利止,一共经历了268年。也是统治中国最长的朝代。所以它有着完善的等级制度,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不同地位的人,在穿着上便可分辨一二。清朝初始,满汉两族对立,无论是着装还是习俗文化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到了清朝中期,其服装的发展产生变化,首先是袖子开始变得宽大,到了光绪末年又逐渐变回短小。领部变化也是无固定样式,当时最高的领型为“元宝领”,领子高至鼻尖,将脸遮住一部分,使脸部看上去更尖削精致。
满族女性的衣着特点:也就是现代旗袍的前身,当时所说的旗袍为旗人所着之袍,因为都是平面裁剪,所以不像现代旗袍合体度那么高。
满族女子喜爱将一条叠起来的宽约二寸左右的绸带子围在脖子上,就像一条小围巾,并将一头掖进大襟里面。也就是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的这种造型。
马蹄袖也是由满族人传进来的,据说是因为满族人长期骑马打猎,所以有必要时马蹄袖可以放下来,遮住手背,起到保护作用。后来也慢慢的变成装饰作用了。
满汉文化随着清朝的建立与日渐繁荣,两族人民和平共处,两族文化相互渗透,随后在服饰方面也开始了互相效仿。直至清代末期,两族女子在服饰上的区分并不大。
二、服装图案的寓意
a、
象征吉祥的刺绣有哪些?
佛教的八吉祥纹样:八吉祥为****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各种佛教法器。法螺表示佛音吉祥,遍及世界,是好运常在的象征。 ******圆轮,代代相续,是生命不息的象征。 宝伞表示覆盖一切,开闭自如,是保护众生的象征。白盖表示遮覆世界,净化宇宙,是解脱贫病的象征。
暗八仙纹样:暗八仙包括: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篮、鱼鼓、横笛、阴阳板。清朝推崇道教,以道教为尊,暗八仙作为道教八宝,深受百姓喜爱。因只取道教八位神仙所执法器构成之装饰图样,不直接出现仙人,因此称其暗八仙。包含长生不老之意。

b、
最受中老年人喜爱的服装刺绣图案有哪些?
寿字纹和蝙蝠纹,这两种纹样是中老年最喜欢用的纹样,为的是取福寿绵长之意。还有图二的符号也是经常用到的纹样。

c、
创意性刺绣图案有哪些?
有杂文八宝图案,文人墨客经常使用,前身为儒学八宝,后由于纹样增至十四项,后即简称 “杂宝”。其寓意有祝福学业有成,建功立业等祝福。以真珠、犀角、艾叶、方胜、书画宝卷、 玉盘、灵芝、元宝、钱、鼎等造型为原型进行绣制。
讨论如下: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宫廷多用龙凤、十二章纹。这些是只供皇室的纹样,而十二章纹是只供皇帝使用。 蝙蝠、蟠桃、石榴,这些是都可以用的。蝙蝠+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蝙蝠+蟠桃象征着福寿安康。古人很会取吉祥寓意的,我不了解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蝙蝠?
Mia-上海-设计师:
记得读书的时候学过,各种动物纹样代表各种身份。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官品,等级全都在服装上体现了。比如,鹤是文官一品,狮子是武官一品(我记得是)。 还有杂文八宝图案,文人墨客经常使用,前身为儒学八宝,后由于纹样增至十四项,后即简称 “杂宝”。其寓意有祝福学业有成,建功立业等祝福。以真珠、犀角、艾叶、方胜、书画宝卷、 玉盘、灵芝、元宝、钱、鼎等造型为原型进行绣制。
Alice-广州-5群副群主:
暗含吉祥的寓意。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是呀,一件衣服上有龙纹、云纹、立水纹、十二章纹,但是丝毫不觉得乱,反而觉得很好看, 很规矩。接下来讲讲寿字纹和蝙蝠纹,这两种纹样是中老年最喜欢用的纹样,为的是取福寿绵 长之意。还有“卍”字也是经常用到的纹样。
Tina-广州-1群副群主:
现在用这个图案的少。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不过可以借鉴他们的图案,也可以简化,或者抽象,来应用。
Mia-上海-设计师:
日本人不就把我们的水波纹变形用了,把我们好多东西东西提炼简化,最后都变冷淡,就成了 日本的。
Tina-广州-1群副群主:
这些绣艺要找回来也难吧。
—小结—
补充一些纹样的含义:
龙凤纹样:龙凤在中国古代取吉祥之意,象征祥瑞,龙象征帝,凤象征后,因此龙凤也成了皇家的专属之物。人们可以根据龙纹的数量及造型来区分其地位尊卑。
十二章纹:十二章纹属皇帝专用标识,凸显皇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完美德惠,他人禁用。
海水江芽纹:海水江芽纹是宫廷服饰特有,多用于服装下摆处,既有福山寿海之意,也暗含一统江山的雄才大略。海水纹又分为两种,一种为八宝平水纹。在江芽及浪水纹下面呈半圆形,如鳞状图案,像极了平静的海面。另一种为晚清多使用的纹饰——八宝立水纹。下幅多彩如虹的斜条纹,呈三五七条不同的组合并列,以蓝色为主调,配以金、红、紫、绿等色的斜条纹,称为“立水”,有的立水甚至为衣长的三分之一。
云纹:代表滋润万物之意。至清代末期,发展为五彩云纹,有祥瑞之兆,与蝙蝠纹、寿字纹等吉祥纹搭配。

三、如何从服装上看出社会地位?
a、
宫廷内的服装等级制度
讨论如下: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大部分人应该都认为龙袍是最尊贵的服饰,但其实它是比朝服略次一等的服装。朝服是登基结婚这种比较隆重额场合穿的,龙袍是日常节日穿的。
Tina-广州-1群副群主:
我一直以为只要有龙的就是龙袍。
Mia-上海-设计师:
龙袍应该是金黄灿灿的。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皇上所有衣服的底都是明黄色的,仅限皇室专用。
Mia-上海-设计师:
我看电视剧里,皇上过节宴请嫔妃,所有嫔妃都穿藏青色的,搞得像职业装的感觉。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皇太后、皇后可以穿明黄色,妃子们只能穿金黄,嫔能穿香色。
Kelly-广州-学生:
好好奇皇室在不同场合对服装颜色有什么不同要求?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没有特别的要求,只是要忌讳一些颜色。
Jason-苏州-专业面料供应商:
平常上朝就是龙袍吧,遇到大的节日才是朝服?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上朝时是龙袍。还有刚刚说的,黄色除了皇室可用之外,就只有皇帝赏赐的大臣可以穿黄色(也就是黄马褂),其余百姓不可穿。黄马褂又分为赏赐黄马褂和任职马褂,任职马褂是打猎时可穿,赏赐马褂是为国做贡献的人可穿。
Danli-惠州-学生:
云肩是不是命妇才能穿?
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不是,命妇专属是霞帔,属于斗篷类。中间的补子,代表了她自己或她丈夫的官位。
—小结—
1.宫廷内的服装等级制度
宫廷的服装是分等级的,最隆重的属朝服,龙袍次之,最后是常服。
朝服:后妃、福晋、夫人、淑人、公主以下至七品命妇,在朝会、祭祀时所穿的礼袍。皇后的朝服分为朝褂、朝袍、朝裙等几种,每种纹饰各不相同。朝褂是穿在最外面的坎肩,朝裙是系带式大摆裙。乾隆以后,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是皇帝和皇后专用的纹样。

2.服装颜色的禁忌
皇上所有衣服的底都是明黄色的,仅限皇室专用。皇太后、皇后可以穿明黄色,妃子们只能穿 金黄,嫔能穿香色。
还有龙纹会不一样,帝可穿行龙,太后及帝后、贵妃、妃子可以穿金龙八团,妃以下只能穿夔 (kuí)龙团花纹。

3.不同场合该穿什么?
除了皇帝登基、婚丧等极为重大的场合要穿最为隆重的朝服之外,其余较为次要的场合多以龙袍为主,吉服纹样根据时令节日的重要程度,在纹样数量、位置上加以改变。
是日常起居时,大都穿着常服为主,常服又称便服,常服包括便袍、衬衣、氅衣、马褂、坎肩、 袄、衫、裤等等。
4.一套女装的完美穿法。
一套女装从内到外,可简单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内衣,第二层为袍衣,第三层为外衣。而外 衣又可大致分为:云肩、坎肩、马褂、霞帔&斗篷。


5.江南三织造是专供皇室及官府的衣料和日常用的丝织品。它是江宁、苏州及杭州的官局统称。
它也会生产一些军队用的缨络、棉甲、盔缨等。还有少量的贸易用锦缎、丝绣。但所生产的布匹多以佛教八宝为主。江南织造也为西藏生产唐卡。除了本国贸易,江南织造也会做外国贸易,织造专供出口的锦缎,上面绣的花纹大多是西方人民喜爱的花鸟、动物纹样。因此,江南三织造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
由于当时政府对丝织品的不断需求,江南三织造不得不更高的提升自我,所以康熙时期的丝织品,也是历代所不及,可以说是江南织造的鼎盛时期。也代表了清朝丝织工艺最高水平。随后时局没落,织造局也日渐衰落了下来。
四、服饰演变与发展
a、
服饰造型的变化有哪些?
1.袖子造型变化:挽袖、套花袖、马蹄袖。
2.开衩也从后开衩变为了左右开衩。
3.领子也是高低各有不同,最高的还有高至元宝领。
4.门襟造型变化:一字襟、对襟、右衽大襟和清代特有的琵琶襟。

b、
清末服饰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
密扇的设计结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元素,将独特的中国元素和现代潮流无缝结合,被众多拥有独立审美且热爱中国文化的年轻人喜爱。比如中间这件特殊的四开衩结构和较宽松的外轮廓较高程度上还原了清末袍衣特色。

对于女袍,不同设计师有不同诠释,如最左边的图中是GUO PEI 2017 秋冬的秀场中,复古的刺绣面料和左右高开衩的结合,优雅中不失性感,华贵却不失身份。

以及最近比较火的设计师王汁设计,都有清朝时期的元素应用在内。


庄主总结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深入探讨。如下是我根据大家的讨论整理总结所得。
这次我们讲到了时代大背景与服饰的演变、服装图案的寓意、如何从服装上看出社会地位、服饰演变与发展。细观清末女式袍服,在千百年传袭下来的封建氏族礼教中,很难有妇女想要的外露曲线美。
清末女袍裁剪工艺一般采用古法画样,以直线条为主,样版为较宽松型,侧缝同男式服饰一样开衩,由胸到肩再到腰臀的比例尺寸很接近,几乎呈流线型,这样就能使女性曲线身材含而不露。这也与古代审美完美契合。
然而袍服款式虽无过多变化,但是在制作工艺上,袍服具有配色大胆,艳丽层次复杂、用工用料讲究、品种花色繁多等等优点。
其实,关于清代的服装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对于中国风的继续传播、继续应用,我认为只有将传统服装形式融入时代精神,并从中获取灵感,才能设计出具有感染力的现代作品,这也是服饰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意义。

总结整理:谭泽岩-北京-买手培训生
编辑:Kirin Wang
Ruizhi Sheng
Aurora-上海-学生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今后更多的讨论也欢迎大家来分享!
现本文已开通打赏功能,欢迎大家给庄主打赏。打赏金额(若有),将在文章发送后的次月10日统一由冷芸助手转发给各相关庄主。

想知道关于我的其他信息吗?
也可以猛戳冷芸简介▼了解更多哦!


冷芸也开设以下培训课程,欢迎报名!
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所有文章均为诚意原创。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有所收获,感谢您至少能做以下1件事:点赞,转发,关注,打赏。感谢您对知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