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联国门守卫者——苏联国土防空军(上篇)

2021-01-23 17:58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自从飞机诞生以后,制空权的争夺就成为20世纪以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整个战局最终发展方向。因此,无论是任何国家,用于夺取和守护制空权的武器——飞机和防空武器都是非常重要的武器系统,而且各国都非常重视防空部队的建设。


在目前各国的实践中,通常陆基战斗机会被归入空军军种,而防空武器则各有区别,如以前的第三帝国,现代中国都是空军既负责开飞机,又负责管理空域和战略要地防空武器;而美国空军则不包括要地防空,但包括陆基弹道导弹,而美国陆军则负责所有的要地和野战防空武器。但是,有那样一个国家,防空武器和专门的防空飞机却被单独划入一个军种,独立于陆军和空军之外,那就是苏联和它的国土防空军。如今,虽然苏联国土防空军已经被合并入俄罗斯空天军之中,但是它很多思想和武器建设思路却影响至今。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苏联国土防空军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吧。

国土防空军——诞生于二战的烈火之中

谈到国土防空军,就必须结合上一期的战略轰炸一起了解。

1941年6月, 德国人对苏联不宣而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停在前线机场的3000多架战斗机后,夺取了全部制空权。从那之后,德国人开始疯狂的用轰炸机轰炸苏联西部工业密集区的工业设施,战略通道,指挥系统和行军纵队,为苏联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主力HE111轰炸机

由于国内大城市和重要工业区在德国人空袭下遭受了严重损失,苏联不得不将精力大量集中在对空战斗中。因此,他们发展了1932年以来的“国土防空区”的战略思想,将大量的战斗机群、高射炮、空管雷达、探照灯等设备集中起来,用于保卫大城市和重点工业区,这一思想和苏联1941年成立“预备炮兵”是非常类似的,因为装备严重损耗,不得不集中残余力量使用在最关键,绝不可损失的点上。因此,在巴巴罗萨的爆炸声中,苏联国土防空部队初步建立起来了。

根据朱可夫回忆录的记载,在1941年7月国防委员会会议上,苏联正式开始组织专业的防空力量。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对我国国土防空的状况极为关心,因为德国法西斯的空军活动得很疯狂。敌人对其空军曾寄予了极大希望。他们指望用大量飞机的突击来破坏我国西部地区的动员,打乱我浅近后方、运输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摧毁我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希特勒对这批空中强盗及其首领戈林倍加宠信,大肆奖赏。

最高统帅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并考虑到国家要地防空状况的不利前景便精力充沛地着手加强对空防御。他请来了一批防空部门的领导干部,限他们在两天之内提出关于加强防空兵力兵器、改进防空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指挥的原则性意见。红军炮兵主任Н·Н·沃罗诺夫将军,以及М·С·格罗马金将军、Д·А·茹拉夫廖夫将军、П·Ф·日加列夫将军、Н·Д·雅科夫列夫将军等人曾给斯大林提出了大量有用的意见。

对空防御最主要的任务是:掩护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其他那些生产坦克、飞机、炮兵装备,开采石油,有重要铁路交通干线通过,以及拥有动力和通信设施的大工业中心。 

防空兵力兵器配备得最强的是莫斯科。7月份,莫斯科就已经拥有585架歼击机、964门高射炮、166挺大口径高射机枪、近一千具探照灯和大量的拦阻气球。

莫斯科的这样一种防空体系是十分有效的。实施密集空袭的法西斯空军遭受了极大损失,但仍然没有能成批地突入莫斯科。他们参加空袭的轰炸机加在一起有好几千架,但能够窜入城市上空的飞机却是屈指可数的(约占百分之二、三),而且就是这些少数的飞机也都不得不把它们携带的杀人武器盲目地到处乱扔。

在敌航空兵袭击莫斯科的时候,最高统帅不止一次地来到了首都防空指挥所的地下工事,亲自观察抗击敌空军的工作。茹拉夫廖夫将军在这里冷静沉着而有条不紊地指挥作战。

空袭以后,斯大林通常还要再呆一会儿,并同指挥所的军官谈话,询问他们,要使对空防御能完成本身的任务,首先是能掩护好莫斯科,大本营还应该做些什么。

  在战争的后几年,对空防御一直在继续不断改进,并在消灭希特勒侵略者的共同事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事后我们看来,苏联在当时数千架战斗机已经被德国人摧毁的严重不利态势下,集合残存的飞机保卫重点目标是非常具有成效的。如朱可夫所说,就算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困难的时候,德国人的空军也未能如同不列颠空战一样把莫斯科炸成废墟,在法西斯距离莫斯科还有60公里时,莫斯科甚至如期举行了十月革命阅兵式,如今莫斯科仍然在每年11月7日纪念1941年阅兵式。而且这次阅兵式也是很少见由斯大林亲自主持阅兵演讲的(苏联大部分是由阅兵式检阅者即国防部长负责讲话)。

除了保卫莫斯科不被德国人的炸弹空袭之外,在苏联极度短缺飞机的1941年,国土防空部队(当时还隶属于高射炮兵)的战斗机也进行了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对地支援任务。

12月4日深夜,最高统帅打电话问我:  

“除了已给你们的以外,方面军还需要什么?”  

我回答说:“需要得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的支援。此外,还需要至少200辆坦克。方面军没有坦克就不能迅速地扩大反攻的战果。”  

又同上次谈话一样,斯大林说:“现在没有坦克,不能给你们,航空兵可以。请你同总参谋部接洽一下,我立刻打电话去。我们已下令12月5日加里宁方面军转入进攻。12月6日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战役集群在叶利齐地区转入进攻。”

12月19日,近卫骑兵第2军军长Л·М·多瓦托尔少将和骑兵第20师师长М·П·塔夫利耶夫中校在帕拉什基诺村地区(鲁扎西北12公里处)阵亡(杜瓦托尔和潘菲洛夫都葬于新圣女公墓),对我们是很大的损失。根据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追授Л·М·多瓦托尔以苏联英雄称号。  

西方方面军右翼的反攻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他们得到方面军航空兵、国土防空军航空兵和А·Е·戈洛瓦诺夫将军指挥的远程航空兵的积极支援。航空兵对敌人炮兵阵地、坦克部队和指挥所实施了强大的突击,而当希特勒军队开始退却时,还对敌步兵、装甲坦克和汽车运输纵队进行了扫射和轰炸。结果,敌人撤退后,往西去的全部道路被他们的技术兵器和汽车所堵塞。

1941年11月9日,也就是苏联最著名的十月革命阅兵式后2天,国土防空部队司令部正式成立,还成立了莫斯科防空方面军,列宁格勒防空方面军和巴库防空集团军,不过在1943年防空兵又一度和炮兵司令部合并。到了1944年,苏联人觉得还是有必要恢复独立的防空兵的部队,因此恢复了西部防空方面军,东部防空方面军,北部防空方面军和莫斯科特别防空集团军的建制。截至二战结束,苏联国土防空兵部队一共击落7313架德国飞机,其中4168架被国土防空军的飞机击落,其他被高射炮部门击落。

纳粹德国战败后,苏联和西方国家从并肩抗击法西斯的战友重新恢复了敌对关系。此时,德国空军在苏联的阴影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更强大的敌人随之到来——1947年成立的美国空军。经历二战的洗礼,美国陆军航空队终于独立成为美国空军,并成为美国战略核打击的核心操作者。此时的美国空军不但在战机总量,基地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配备了B-29,B-36乃至最先进的B-47轰炸机,总轰炸机规模高达数千架之多,到了1957年时,美国B-47轰炸机在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服役数量超过了1800架!这个数量,比起巴巴罗萨时期德国人投入的轰炸机都只多不少。

二战后服役的美国B-36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架能够洲际打击的轰炸机
1947年底首飞,1948投产的B-47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款全喷气发动机飞机

面对美国空军的成立,苏联人坐不住了。在1948年,他们正式把二战时期的“国土防空兵”提升为独立的军种,成为了国土防空军(Voyska ProtivoVozdushnoy OboronyVoyska PVOV-PVO,转写为英文: Anti-Air Defence Troops)。在1959年苏联成立战略火箭军后,国土防空军正式成为苏联五大军种的第三名,仅次于战略火箭军和陆军,高于空军和海军,由此可见,苏联将国土防空任务的地位定位如此之高。

国土防空军的特点

作为世界首创“国土防空军”这一独立军种的国家,苏联国土防空军的管理体制很有特色。

1、独特的军衔制度

眼尖的朋友也许注意到上述行文的一个细节,无论是朱可夫的回忆录,还是国土防空兵的记录,都是分别写着“方面军航空兵”和“国土防空航空兵”,而非“苏联空军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航空兵”。产生这一原因是苏联的军种和兵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军衔也不一样。无论是服役在配属在方面军的苏联空军航空兵,还是服役在防空方面军的国土防空兵的飞行员,都是一样授予“航空兵军衔”,而非“空军军衔”和“国土防空兵军衔”。因此,在苏联战后的军衔制度里,也会看到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高级将领都获得了“航空兵主帅”、“航空兵元帅”的军衔。而且在飞机识别标志上,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的飞机标识也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苏联虽然有“国土防空军”,却没有“国土防空军元帅”,是其一大特色。下面各位国土防空军司令员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 Marshal of the Soviet Union Leonid Govorov - 1954-1955(苏联元帅格罗诺夫,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时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员,后成为炮兵司令)

  • Marshal of the Soviet Union Sergei Biryuzov - 1955-1962(苏联元帅比约佐夫,后成为战略火箭军司令员,1962死于空难)

  • Marshal of Aviation Vladimir Sudets - 1962-1966(苏联航空兵元帅斯图特)

  • Marshal of the Soviet Union Pavel Batitsky - 1966-1978(苏联元帅巴蒂斯基,一生最有名事件是1953年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期间亲自用手枪处决了贝利亚,是唯一亲自枪杀过另一苏联元帅的苏联元帅)

  • Chief Marshal of Aviation Alexander Koldunov - 1978-May 1987(航空兵主帅克罗敦洛夫,因红场事件被解职)

  • General of the Army Ivan Тret'yak - 31 May 1987 – 24 August 1991(苏联陆军元帅,也翻译为苏联大将伊万·特雅克,末代国土防空军司令)

2、独特的组织架构

由于苏联奉行“大陆军主义”,除了担负核导弹值班的战略火箭军,海军舰队之外,国土防空军和空军平时都归属其所在的陆军军区进行管理,同时接受国土防空军司令部指挥,是典型的矩阵式双重管理。这一点也在中国军改以前有所体现,如中国北方战区空军以前也分别称为“沈阳军区空军”、“北京军区空军”。

苏联国土防空军类似于陆军编制,分为莫斯科防空区,防空集团军,防空军,防空师和下属的拦截机团、通讯中心,地空导弹旅等部队。除了独立的莫斯科防空区以外,苏联有若干个防空集团军,如部署在摩尔曼斯克的第10防空集团军,部署在远东军区的第11红旗防空集团军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编制在国土防空军的战斗机团会加上IAP的字样,说明是国土防空军的飞机,如第10防空集团军的第21防空军的431战斗机团识别标志就是431IAP,1988年就在使用苏27飞机。2017年,第21防空军的剩余部队被编入北方舰队,将原本属于防空/空军的部队编入陆军和海军,但不改称为“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也是苏联/俄罗斯的特色之一。

除了军衔和编制的独特性之外,苏联国土防空军之所以能够“自成一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苏联独特的地理环境。

苏联国土防空军面临的地理环境

苏联时代机场分布图
作为需要保护的首要目标的核弹发射井的分布图,可见机场大致是和发射井接近的区域,能够保护宝贵的核弹不受威胁
苏联铁路网分布图,可见乌拉尔山以东铁路仅剩下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亚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支线

学过地理学的朋友都知道,苏联的主体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几乎全境都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因此有着漫长的冬季。我国最北方的漠河县,一年有9个月需要供暖,那么比漠河更靠北的俄罗斯就更加天寒地冻了。不过,幸亏由于北大西洋暖流的温度输送作用,大西洋沿岸同等维度地区比中国所处的东亚要暖和一些,因此能够得到温暖的西风照顾的俄罗斯西部地区自然是环境要好于西伯利亚。所以,俄罗斯从古以来都是欧洲部分人口和工业区更加密集,铁路,工厂,农田大多数都在那里。这样一来,考虑到装备生产和保养的方便,苏联绝大多数军工厂,核导弹都部署在西方,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几乎全部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布置,目的就是借助铁路的强大运力维持补给。同样原因,保卫重点设施的国土防空军的基地和机场也主要部署在西部地区,整个西伯利亚以东只有3个防空集团军,分别是远东军区的第11红旗防空集团军,西伯利亚军区的第14防空集团军和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第12防空集团军。细心的人也会注意到,这三个防空集团军的驻地正好位于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和塔什干飞机制造厂的服务半径之内,而这四个飞机制造厂对我们中国人也是非常熟悉的,共青城厂主要生产苏27sk,苏30mkk,苏35sk战斗机,新西伯利亚厂苏联解体后生产苏34战斗轰炸机,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生产苏30mki战斗机,塔什干飞机制造厂苏联解体前曾经是最大的IL-76组装厂,而苏27和以其发展出的苏30正是末代国土防空军所预定的武器,伊尔76则是苏联生产最多的大型运输机。所以,苏联选择将工厂、核弹发射井和掩护他们的防空军基地布置在一起,也是为了方便战时后勤便利和保卫。

但是,当我们拿起地球仪,从北极方向俯瞰俄罗斯地图时,又会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如果飞机经过北极上空,那么往返美苏距离会大幅下降。我们知道,部署在中国山西的东风5导弹通过北极点只需要8000公里就可炸到纽约,而更靠北的俄罗斯距离美国最北的阿拉斯加空军基地距离就更近了。因此,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国土防空军选择的飞机也和正常空军有大幅差别。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苏联国土防空军那些特别为了在俄罗斯大地上反击美国战略轰炸机诞生的截击机。

当采用直飞模式时,跨越北极是欧亚大陆前往美洲大陆最容易也是最短的距离
雪中起飞的米格31拦截机,由于西伯利亚地区基建落后,苏联/俄罗斯飞机通常需要对露天存放进行特殊设计

(未完待续)

苏联国门守卫者——苏联国土防空军(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