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全面屏之光的升降式摄像头,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 hello~我是你们的der(得儿)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der友们点个关注叭!
前段时间国庆放假,der 和朋友吃饭聊天,聊到了手机的全面屏和前置摄像头。
以前在“探索”全面屏的时代,各手机厂商可以说很是讨厌有一点“瑕疵”的挖孔屏,为了一步到位真正做到全面屏,突然就流行起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直接隐藏这颗前置摄像头,一段时间里确实让人有种进入真全面屏时代的感觉。

然而 iPhone X 的大刘海依旧被大家不断模仿,各手机厂商也逐渐换成当年所嫌弃的挖孔屏......明明在视觉上做到了真全面屏的升降式摄像头,反倒渐渐的不再采用,甚至无人提及。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曾是手机全面屏之光的升降式摄像头,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真全面屏的热潮,升降式摄像头的诞生
曾几何时,手机还没有全面屏定义,隔壁贾老板就给自家乐视手机的上下额头做窄,并砍掉屏幕两边的边框,打出了个“ID 无边框”的屏幕概念。
而后第一代小米 MIX 就应运而出,将边框和上下额头做得更窄,并开启了全面屏时代。后面各手机厂商就不断重新定义全面屏,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水滴屏、挖孔屏和苹果的刘海屏,凭借着较高的屏占比,可以说非常接近全面屏了。

明明自称是全面屏,这里却有个“大刘海”,那里又一个“美人痣”,不少人觉得非常别扭,纷纷发言:什么时候弄个全面屏就立刻买爆!于是很多手机厂商就开始想方尽法的实现“真全面屏”。
屏下摄像头?雷声大雨点小,供应链的技术都还没成熟呢;前后双屏设计,这样自拍可以用另外一个,成本估计又拉满了;既然都是前置摄像头碍事,那干脆一劳永逸,直接砍掉前置摄像头,又不能委屈大家......
最后蓝绿大厂果断的砸向升降式摄像头,直接将前置摄像头隐藏在机身中,使用时则可电动升降,可以说是当时既能实现真全面屏,又不抛弃前置摄像头的好法子。

由于蓝绿大厂这个升降摄像头的理念与设计,当时的供应链确实能够实现,后面各大手机厂商自然也是跟进,在旗舰机上搭载升级摄像头,做到了真全面屏,视觉效果直接拉满,大家纷纷买买买。
当时看到升级摄像头这一法子,der 觉得确实是妙,但大家体验久了后便产生了两极对立的评论——
喜欢的人无脑吹,全面屏的视觉体验,直接完爆刘海屏、挖孔屏!不喜欢的人就各种黑,又厚又重,等摄像头升起来的时间太久了......信了你的鬼了!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升降式摄像头的缺陷
刚开始大家用着真全面屏手机,玩游戏看电影无遮挡,点开图片完美显示,确实是爽得不行。
然而时间久了后发现,视觉带来的惊艳也不过一时,更多的是后续体验一一凸显的诸多缺点。

首先就是厚重的问题。
知道大家都懒,于是手机厂商选择内置电机马达自动升降摄像头,于是蓝绿大厂从以前的轻薄机身,变得厚重起来。
der 记得蓝厂早就把机子做到了 5.9mm 厚度,甚至连千元机都做到 6.9mm 厚度,而搭载升级摄像头的蓝厂旗舰,厚度直接干到 7.98mm,更别说要大电池、戴个手机壳,厚度相比以前的手机可以称得上是“砖头”。

蓝厂这台机子 199g 的重量,在一众升降式摄像头旗舰中算轻了,毕竟各厂商的升降式摄像头旗舰机,动辄就是 200g 往上。握在手上不仅“头重脚轻”,而且放在口袋经常都能明显感到扯坠感,穿运动裤的人还容易掉裤子,这点 der 可谓深有体会。
原本用着轻薄手机的大家,突然让他们用“砖头”般厚重的手机,这谁能顶得住呀?

然后就是摄像头升降速度和续航的问题。
你说重一点没事,好用就行,问题摄像头升降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软件适配有限,体验上和刘海屏、挖孔屏等秒开的摄像头相比,那要差得远了。正常用用还行,但有时抓拍等急需用前者摄像头,那这个升降可谓急死人了!
再加上大家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在电池就没有重大突破,大家又有续航焦虑症的前提下,升降式摄像头还会徒增耗电,续航大打折扣。

体验差一点都不是事,那怎么也耐用容易维修吧?
然而升降式摄像头才不和你嘻嘻哈哈,由于额外的开孔,边缘缝隙比较大,不仅容易积尘,而且还容易进水,再加上机械机构的升降,用久了肯定会导致磨损损坏。而这一损坏就更糟,用的人可以准备高额的维修费,修的人则准备费劲精修,两边都很折磨。

久而久之,手机厂商们也发现,这个升降式摄像头的法子妙是妙,能做到真全面屏的体验,但随之带来的“副作用”也太多了......于是开始思考产品的存在是否存在一定的误区。
下重本还吃力不讨好,最终妥协于成熟的挖孔屏
早些年各手机厂商看不起挖孔屏和刘海屏,是觉得它们的黑边太大,原本小小的摄像头却得一大黑圈装下,就如同 iPhone XR 的大粗黑边一样看的难受。
可为了抢先占下真全面屏市场,手机厂商们宁愿下重本配备升降式摄像头,只为 100% 的真全面屏,不愿用大黑圈的挖孔屏,还不断的在升降式摄像头上玩出了各种花样。

可经过一两年的市场反馈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认识到产品确实有一定的误区,舍弃了太多体验换取的真全面屏,导致舍取不平衡,体验只会越来越差。
就当时的供应链与技术来看,挖孔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成本更低,但无需机械升降重回轻薄、减少用电提升续航、无需过多开孔影响防水防尘......花更少钱能让用户获得更多的好体验,
再说了,由于升降式摄像头给的压力,加速了挖孔屏技术的成熟,可以实现前置摄像头的黑边更窄小,屏占比更高,观看效果更好。
而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也就开始拉下帷幕,手机厂商们也给自家旗舰用上成本更低、体验均衡的挖孔屏,甚至有的厂商还觉得一个挖孔不够,整两个挖孔,还开创了个“药丸屏”出来。

对于这次为了达到真全面屏,而引领起的升降式摄像头热潮,虽然结果并不完美,但 der 觉得,这有诺记等老牌手机厂商以前那种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至少不用老是让苹果来“引领潮流”,一个刘海设计就让手机行业遍是刘海屏,一个灵动岛就让手机各种模仿起灵动岛 App......只会一直被牵着走,希望国产手机厂商能继续给力,也能拥有自己独享的 mo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