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邦股份,财技创效指南
最近3个北大毕业女生接受采访的视频刷爆网络,也许她们表达的观点让人觉得老“凡尔赛”了,但她们能从容、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人感叹知识的力量真伟大。
有人说这是北大给了她们自信,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也有人说她们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因此可以频繁跳槽、选择自己想做的行业和工作。
但小编看完这个视频最大的感触是,怎样不在乎他人眼光、拥有这般勇敢探索的精神?
其中一个女生提到了以阅读武装思想,也就是思考的力量带给她自由选择、遵从内心的勇气。
说到思考,就需要依靠大脑这个控制器对身体发出各种指令,并且分工完成任务。
每个人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程度不同,输出的结果也全然不同。在万物互联时代,机器也有智能化大脑对其发出各种场景化指令,带给人们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个大脑就是智能控制器。
行业上游原材料比较分散,下游应用领域却日益广泛。原材料中除芯片对进口依赖性较强以外,其他大部分元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加速发展,智能控制器的应用领域蕴藏着巨大潜力。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到2.37万亿,预计2022年将超过3万亿。其中细分市场份额占比较多的是汽车电子、家用电器以及电动工具和工业设备。
行业内的领头羊——拓邦股份[002139.SZ],借助下游需求的火爆,不断拓展新赛道和开发新产品,虽然增收又增利,却陷入盈利能力下降的怪圈。
业绩增长的背后
拓邦股份的业务主要以电控、电机、电池、电源、物联网平台的“四电一网”技术为核心,向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新能源等行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同比增长39.69%;获得净利润5.72亿,同比增长4.67%。
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品创新和新能源板块的发展。
研发投入近4.5亿,较上年同期增加42%,其中60%左右是研发人员的薪酬开支。
针对什么技术创新呢?主要是智能控制算法、电机控制、传感、人机交互、图像识别等,覆盖的领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家电、消费电子以及汽车电子。
研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7%,比行业平均水平4.88%略高。多年坚持研发创新形成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线,也带来订单量不断增加。
目前拓邦股份的大客户主要是家电领域的巨头美的、老板、海尔以及电动工具龙头企业TTI等。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板块业务已成为公司的第三成长曲线。
但营收和利润增长的背后,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下滑,分别从上一年的24%和9%降至21%和7%。
上游多种原材料短缺,不仅是全球出现“芯片荒”,甚至其他原材料的供应也极度不稳定。为了及时交付客户订单,拓邦股份通过提前备货、国产替代、高价调货等方式解决燃眉之急,但同时对毛利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毛利降低的情况下,叠加期间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不利因素,净利率也同步下滑。
其中不寻常的所得税却格外引人注意,利润总额与上年相差不多,所得税费用却离奇少了2000多万,这是什么操作?
浅谈所得税对净利润的影响
所得税在会计上是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也就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区分应纳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就像产生化学反应般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计算得出)一起形成所得税。
听上去像在绕口令,举个例子,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不可以税前扣除,按会计准则核算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因此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类似的情况还有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后,抵减了部分所得税费用。
简单来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能导致所得税费用小于按照利润总额乘税率计算出的结果,拓邦股份的所得税就是如此。
202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猛增至1.03亿,比上年多了4700多万,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减少了所得税费用。
税率(按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简便计算)的明显下降透露出一丝疑问,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都是哪些项目?主要是资产减值准备和期权费用。
按照税法规定,期权费用在未行权之前不得税前抵扣,那么预计将来行权时可能发生的期权费用在现阶段相当于计提一项准备金。
既然是预估的准备金,其中可操作空间有多大就难以想象了,那么递延所得税资产大幅增长是不是也要打个问号?
除此以外,资产减值准备比上年增加1.2亿,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带来的减值风险。
资产减值风险
1、应收账款
近5年应收账款持续走高,账面余额已超过20亿,虽然公司年报中解释因订单增加、营收增长,导致应收账款上升,但经营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的严重背离证实了营收中大部分是赊销收入。
赊销收入多了,坏账风险随之上升,2021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超过8000万。
2、存货
由于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以及下游客户订单量增长,拓邦股份采取积极备货的方式应对这一系列难题,导致存货余额较上年增加了10亿多,几乎翻了一倍。
同时存货周转天数较上年增加27天,周转速度慢了,产生跌价的风险随之升高,2021年计提的跌价损失接近1亿。
以上两项资产减值损失严重拖累净利润,由此可见,在平衡与客户之间的赊销以及备货时,还需要考虑资产减值可能引起的风险。
总结
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所得税费用的财技,美化了净利润,却掩盖不了盈利能力下滑的事实。
近期,拓邦股份又公告,将分拆子公司研控自动化至创业板上市。
研控自动化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健康医疗、纺织机械、包装机械等,属于运动控制领域。分拆上市后,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增加研发投入,另一方面,有助于母公司专注主业。
能否让业绩再上一个台阶,似乎全看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