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坦克集群作战,为何至今还要尽量伴随步兵战车?

2021-03-31 21:5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早在二战期间的多次坦克大会战中,比如双方总共有数千辆坦克交锋的库尔斯克战役。战略家们就发现,纯粹用大量坦克集团化冲锋的战法并不科学。因为战后统计战果,发现在被击毁的数百辆坦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被对手的坦克炮击毁的;而绝大部分损失,居然是被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燃烧瓶命中后,再引燃坦克的发动机而烧毁的。一个小小的燃烧瓶成本不过当时的几个美分,却可以烧毁价值十万美元的坦克,这样的交换比自然是相当划算。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参战双方的坦克都不具备行进间的射击命中能力,因此在大规模的坦克机动混战中的双方实际命中率率都不算高。而苏联方面却在混战的数千辆坦克中夹杂了大量手持燃烧瓶的步兵。这些步兵可以灵活绕到对方庞大坦克的后方,


然后把燃烧瓶丢到对手坦克的排气系统上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对方的集群坦克想尽一切办法,最多只能阻止对方坦克的冲锋;却基本无法阻止手拿反坦克手雷和燃烧瓶的反坦克步兵的大规模渗透。因为步兵总比坦克灵活目标小。只要稍微有一个简单的掩体,就会躲过坦克的正面火力而迅速地绕到对手坦克的后面而对其发难;这种状况在丛林和城市的复杂环境下更容易得手。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两天也谈到过,坦克诞生参战到目前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坦克对外观察,获得实时信息的方式方法非常有限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而所有的坦克兵也不具备下车作战的灵活性。一旦被对方反***员绕到脑后或者射击死角,几乎一打一个准。因此二战以后,就有了专门伴随坦克集群作战的步兵战车这种轻装甲车辆。


很多人以为步兵战车是和坦克一样的履带化战斗车辆。但实际上步兵战车的设计初衷,是让乘坐步兵战车的步兵快速下车,组成散兵线或者跟在坦克后面进行冲锋作战。步兵战车上本身的车载火力其实是作为次要作战因素出现的。也就是说步兵战车出现在战场上的初衷,本身是防止二战中大量的反坦克兵绕到坦克背后,丢反坦克手雷和投掷燃烧瓶的奇葩作战方式再次出现。而如果步兵战车也只能像坦克一样全员在车辆上观察和射击,自然无法阻止对方的大量反坦克步兵的快速渗透。说白了,设置步兵战车,就是可以让乘员从车后开门快速下车作战;而在城市立体空间或山地丛林复杂环境下,让步兵协助坦克快速占领制高点和观察哨为直接目的,是设置步兵战车这种装备的真正初衷。不过当代的步兵战车,也越来越坦克化;这是复杂原因导致的。


首先是当今陆战战场的火力密度不比以前。也就是说当今步兵如果单纯暴露在战场表面,就极其容易被各种先进武器快速杀伤。而且当代步兵的装备也越来越沉重,越来越需要信息化的支持,而信息化装备必然会大量用电。单纯靠人力携带和充电并不现实。把这些比较重的装备都放在车上自然是最轻松的。因此当代的步兵,越来越“懒”,能在车轮上作战绝对不想下步丈量战场的地面。因此今后坦克和步兵战车技术合二为一,最终出现高度智能化和具备长时间大范围机动能力的新式陆地作战平台就是必然!


坦克集群作战,为何至今还要尽量伴随步兵战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